中國一年投入3.6萬億研發經費,都花在哪兒了?

研發經費由誰投入、去向何處?
來源 | 知識分子
作者 | 馬榮康 孫玉濤
中國的研發經費情況如何?
作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資源,與世界主要國家研發經費相比是否具有競爭力?
各區域研發格局具有怎樣的分異特徵?
研發經費由誰投入、去向何處?
各執行部門研發型別結構如何?
大連理工大學團隊最新發布的《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進行了詳細解答。
01

中國研發經費總量突破3萬億

研發投入強度躍上2.5%新高度

《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4》顯示:
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約3.08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0.11%。
自“十三五”時期以來已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023年研發經費增長至約3.34萬億元,增長8.36%;
2024年超3.6萬億元,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仍實現“十四五”規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的目標。
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及強度態勢(1995-2023年)
我國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高。
2022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54%,較上年提升0.11個百分點——
首次達到“十三五”及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設定的2.5%目標。
同時實現了“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水平”的要求。
2023年,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至2.65%,2024年達到2.68%。
儘管增幅較上年有所收窄,但仍延續了我國研發投入強度穩步增長的趨勢。
02

我國研發經費支出規模優勢顯著

研發投入強度位居G7國家中游

從研發經費規模來看:
2020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相當於美國的49.04%,位居全球第二,是德國的2.91倍、日本的2.14倍,相當於加拿大、義大利和法國研發經費總和的2.93倍。
2022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提高至美國的49.57%,仍位居世界第二,是德國的3.58倍、日本的3.16倍;
相當於英國、法國、加拿大和義大利研發經費總和的2.15倍。
總體而言,中國在研發經費總量上對日本、德國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但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與G7國家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及強度比較(2020和2022年)
從研發投入強度來看,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在G7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
2020年,我國研發投入強度為2.40%,落後於美國(3.45%)、日本(3.27%)和德國(3.13%)。
2022年,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至2.54%,仍落後於美國(3.59%)、日本(3.41%)、德國(3.13%)和英國(2.77%)。
總體而言,儘管我國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但仍與部分發達經濟體存在一定差距。
03

南北研發差距擴大

中部崛起態勢顯著

2025年春節期間,杭州六小龍橫空出世,DeepSeek一騎絕塵,無論是浙江前邊的廣東還是北邊的江蘇,都感到壓力山大。
實際上,我國以秦嶺淮河一線為分界的南北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差距日益拉大。
2020-2023年,南方地區佔全國研發經費支出比例由66.50%上升至67.21%,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同時,南方地區在全國研發投入強省中的佔比不斷上升。
2020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額TOP10省市中,南方地區佔據7席。
該7個省份的平均研發經費投入為1845.81億元;
3個北方省份平均經費投入為1636.58億元,落後於南方。
2023年,安徽省超越河南省躋身研發經費投入總額TOP10省市,使得南方地區在TOP10中的數量增加至8個。
北方僅剩下山東和北京。
1999-2023南北地區經費投入情況
從四大板塊的研發經費投入情況來看:
2020-2023年四大板塊在全國研發經費總投入中的佔比雖有小幅波動,但整體格局保持穩定。
具體而言,中部地區的研發經費比重略有上升,由17.75%提高至18.20%;
東北地區比重略有下降,從3.61%降至3.35%。
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研發經費佔比相對穩定,分別維持在約65.4%和13.1%。
總體而言,研發經費投入“東部2/3”格局穩定,中部地區崛起態勢顯著。

2000-2023年四大板塊研發經費佔比情況

04

廣東、江蘇和北京繼續領跑

千億俱樂部擴至12省市

2020年,中國各省市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前三位依次為廣東、江蘇和北京,分別為3479.88億元、3005.93億元、2326.58億元。
三地合計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36.13%。
2023年,廣東、江蘇和北京依然位列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前三強。
其中,廣東和江蘇研發經費總額均突破4000億元,分別為4802.6億元和4212.3億元;
北京則以2947.1億元位居第三;
三地合計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額的35.86%。
總體而言,我國省級區域研發經費的“Top3-1/3”分佈格局依然穩固。
綜合近年研發經費投入前10位省區的資料,所有區域研發經費投入均持續增長。
2020-2023年,研發經費突破千億元的省份由8個增至12個。
河南、湖南、安徽和福建研發經費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中部崛起態勢顯著。
中國省級行政區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及強度(2023年)
05

企業主體地位持續強化

政府與科研機構比重下降

企業、政府以及其他機構是我國研發經費的來源部門。
1995-2022年,企業提供的研發經費比例從31.71%上升至2020年的77.46%,並在2022年進一步增至79.02%。
凸顯了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及其對全國研發經費增長的拉動作用。
政府作為研發經費第二大來源部門,其研發經費投入比例從25.84%下降至2020年的19.78%,並在2022年進一步降至17.77%。
反映出政府在研發經費供給中的比重逐步降低。
1995-2022年各部門投入研發經費金額
在研發經費的執行主體方面,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承擔了主要任務。
1995-2022年,企業執行研發經費比例由40.64%增長至2020年的76.55%;
2022年進一步提升至77.57%。
科研機構執行經費比例從41.98%下降至2020年的13.97%;
2022年進一步降至12.39%;
高等學校執行經費比例由12.13%縮減至2020年的7.72%;
2022年略有回升至7.84%。
總體而言,我國研發經費的執行結構已從“企業與科研機構雙主體”逐步演變為“企業主導”。
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在研發創新體系中的位置相對下降。
1995-2022年各部門執行研發經費比重
06

政府加大高校支援力度

企業仍聚焦試驗發展

高校強化基礎研究

從各執行主體經費來源看:
2008-2022年,企業用於內部研發活動的經費佔比由94.74%增長至2020年的95.48%;
並在2022年提升至95.60%。
2008-2022年,政府對研發機構的經費投入佔比從64.26%減少至2020年的59.01%,在2022年持續降低至54.77%;
對高等學校的經費投入佔比從20.71%增長至2020年的23.38%,並在2022年持續增長至25.30%;
對企業的投入佔比從13.36%降至2020年的10.89%,在2022年小幅下降至10.47%。
總體而言,企業研發經費基本用於本部門研發活動,政府資金以支援研發機構和高校為主。
近年來,政府對研發機構的經費支援力度降低,對高等學校的支援力度提升。
從研發經費的執行機構看:
2008-2022年,高等學校來自於政府的研發經費佔比由57.81%增至2020年的59.92%,但在2022年回落至57.38%;
來自於企業的比例由34.58%升至2020年的35.38%,但在2022年降為32.32%。
研發機構的研發經費來自政府的比例由86.26%下降至2020年的83.53%,並在2022年持續縮減至78.55%。
總體而言,高等學校和研發機構的研發經費均主要依賴政府支援,然而近年來政府經費扶持力度存在下降態勢。
中國研發經費各部門來源-執行結構(2008-2022年)
從執行主體的研發活動型別來看:
企業研發逐步向市場端傾斜,以試驗發展為主,科學研究(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佔比相對弱化。
1997-2022年,企業研發經費中試驗發展投入比例由86.13%增長至2020年的96.46%,但在2022年小幅回落至95.93%;
應用研究投入比例由12.76%下降為2020年的3.03%,2022年略有回升至3.34%;
基礎研究投入比例由1.12%降至2020年的0.51%,並在2022年小幅上升至0.73%。
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主要承擔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基礎研究的核心執行主體。
1997-2022年,高等學校研發經費中基礎研究投入佔比由16.81%提升至2020年的38.50%,並在2022年持續增加至41.33%。
表明高等學校在前沿探索領域的作用日益增強。
與此同時,高校試驗發展投入佔比由28.42%降至2020年的10.28%,在2022年持續減少至9.88%;
應用研究投入佔比則從54.77%降至2020年的51.22%,且持續下降至2022年的48.79%,但仍保持較大比重。
研發機構在承擔試驗發展任務的同時,在基礎科研領域的投入力度持續增強。
1997-2022年,研發機構研發經費中試驗發展投入佔比從59.01%下降為2020年的51.35%,並在2022年持續下降至47.78%;
應用研究投入佔比從33.72%下降至2020年的31.81%,但2022年回升至33.21%;
基礎研究投入比例由7.27%增長到2020年的16.84%,且在2022年增加至19.01%。
綜上不難看出,企業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投資比重仍然偏低,仍以試驗發展為主;
而高校和研發機構之間職能趨同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研發經費執行主體的研發型別結構(1997-2022年)
當前我國研發經費關鍵工作並非是規模的提升,而是內部結構的最佳化。
不同地區資源稟賦和市場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導致經費配置呈現較大的差異。
因此,迫切需要透過跨區域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發揮研發的正向溢位效應,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並且,近年來,中國科學研究經費佔全社會研發經費比例略有升高,政府持續發力科學研究。
未來需要加大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經費投入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基於產業共性技術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實現科技技術的根本創新。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