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小樹媽媽(ID:tree2050)
最近看了個訪談節目,叫《談論吧,大聲點》。
感覺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孩子自己的心態,都挺值得分享出來的。
訪談主角是一位經歷了汶川地震的女孩。
她當年只有11歲,地震中失去了一條腿,她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春遊哥哥。

提到汶川地震,我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心裡一顫,同情這個女孩的遭遇,不知道她這一路要受多少委屈。
但採訪中,女孩特別愛笑,也很自信陽光,那些沉痛的回憶,用著最雲淡風輕的語氣,緩緩道來。
她高中時,被同學嘲諷“你少了一條腿,你真的很噁心!”

談戀愛時,被對方父母質疑“她這樣的女生配找健全的人嗎?”
可後來,春遊哥哥沒有自暴自棄,參加馬拉松,穿自己設計的裙子走T臺,演講、攝影、出書、做公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當我很好奇這個女孩,為什麼會如此強大、有力量時,節目中,她唸了一條爸爸發來的資訊:
“女兒,你後面會發現,人從來不需要兩條腿走路,但一定需要抬起頭走路。不要怕身體被議論和目光的束縛,好好把日子過明白,人生整痛快。”
想來,正是因為父母的愛和託舉,給予了春遊哥哥抵禦萬難的勇氣。
讓她能夠大膽走出困境,把日子過好,將人生過痛快。
01
“你配得上世間最好的一切”
不知道大家看過那條熱搜嗎?
殘疾女孩,因為假肢卡住,一位消防員前來幫助,兩人就此結緣,慢慢走在了一起。
這個有點偶像劇的浪漫橋段,曾在網上一度發酵,說什麼的都有。

事件中的女孩,就是春遊哥哥。
當時有人祝福,也有很多人網暴她:
“你為什麼不給假肢包海綿啊?真的好嚇人。”“你怎麼還好意思追男生啊?”“我講句真心話,你要喜歡別人就遠離別人,你自己身體情況你自己知道。”
春遊哥哥沒有理會這些,為了鼓勵同樣殘疾的人,她經常發影片,記錄與消防員小李的日常。
她不是不會被這些網暴刺痛,生活中比網暴更糟糕的經歷也有不少。
她曾經有過糟糕的戀愛體驗,還陷入過自我懷疑。
對方的父母嫌棄她,還故意當著她的面說:“你身體健康,怎麼會找這樣的女生?”

“這樣”兩字,深深刺痛了春遊哥哥,也讓她以為是不是自己錯了。
於是,她躲在男孩房間裡,偷偷給爸爸打電話。
可爸爸沒有半點猶豫,堅定的告訴女兒:
“我們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女兒就是配得上,憑什麼配不上。我希望你以後嫁到別人家裡面,對方不是用什麼接納、接受,而是歡迎你的到來,打從心底裡喜歡你。”
春遊哥哥淚目,我也瞬間被爸爸的理念打動,他不僅好愛女兒,也給予了孩子最棒的愛情觀教育。
不因他人的言論就輕看自己,也不因身體的殘缺就不愛自己。
莫言在《蛙》裡寫道:
“人,必須學會自己抬舉自己,如果自己都不把自己當成一個東西,那誰還會把你當回事?”
就像春遊哥哥,無論是之前的戀愛,還是後來跟小李在一起,擔心之前的事重蹈覆轍。
爸爸都告訴女兒,要有配得感,要自信,要跟所有正常女孩談戀愛一樣。
不是對方父母選兒媳,而是我們也要選女婿。
大抵就是那句:“人未必需要兩條腿走路,但一定需要抬起頭走路。”

當孩子能夠打心底裡欣賞自己、愛自己,那麼,無論身處泥濘或困境,他們都會揚起頭顱,勇敢去爭取世間最好的一切。
02
失去一條腿後
她爹太“餘華”了
有時候會感慨,身體健全的孩子,也未必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更何況是隻有一條腿的春遊哥哥。
然而,在她的影片裡,你絲毫看不到“沮喪”“苦悶”“憂鬱”等字眼,常常看下來,不知不覺就笑得開懷。
有網友形容27歲的春遊哥哥,有一點“抽象”。
她受傷的大腿是殘肢,冷熱交替時,會不受控制的瘋狂抽筋。
結果,愛搞笑的她,會將大腿當作筋膜槍,給朋友按摩,還時不時用來點贊、搶票。
還有假肢也常被她調侃,套上塑膠袋是垃圾桶,給手機插上是充電器。
那些日日要面對的困難和不便,都被春遊哥哥的幽默和樂觀,一一消解。
春遊哥哥的樂觀,可能是來自她有一對“餘華風格”的父母。
史鐵生在《扶輪問路》中寫道:“自從我殘廢了,家人很少在我面前提起腿;
只有餘華,帶著我去踢足球,還讓我當守門員,他不僅沒把我當成廢人,還沒當成人!”
這段句話,也很像春遊哥哥形容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爸爸的網名是一絕,叫猛踹瘸子那條好腿。
媽媽也是喜劇之王,看到一隻拖鞋在陽臺,上來就問是不是女兒的。
為了“自證清白”,春遊哥哥直接露“短”,我沒右腳!
春遊哥哥曾沮喪遇到喜歡的男生,連擁抱的權利都沒有,因為根本跑不動。
爸爸沒有安慰,全是段子:
“去的形式不重要,可以跳著去、爬著去、甚至開拖拉機去。”
在春遊哥哥和家人的眼裡,沒有什麼過不去,一切都能成為生活的調料和下酒菜。
正如爸爸對春遊哥哥說:
“人這輩子無非就是活一腔狗血,你看書美容交朋友,都不如這一腔狗血一直燃起!”
或許,這才是為人父母的大智慧,愛的深沉卻不沉重。
用輕鬆愉悅的方式,化解了女兒的煩惱;
用一個個詼諧的段子,緩解了她的焦慮。
最重要的是,能用平常心對待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更是感染著春遊哥哥,將每一天都過得熱血和沸騰。
03
勇敢是勳章
爸爸讓我佩戴它
其實,瞭解了一個完整的春遊哥哥後,我對這姑娘最直觀的印象,除了樂觀,還有勇敢。
春遊哥哥第一次勇敢做自己,是在2018年汶川地震十週年,那天恰好也是她的陰曆生日。
後來,她的勇敢一發不可收拾,上海時裝週,她邁著“鋼腿”,驕傲的走在舞臺上。

她還去邊遠地區支教,幫助需要的朋友;
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勵志故事還獲獎上了央視。
汶川地震15週年,她寫了一段微博感言,也讓我們更直觀感受到,有這樣勇敢的爸爸,女兒又怎會不勇敢。

在春遊哥哥的記憶裡,爸爸只哭過一次。
是在聽到她要截肢的時候,他跪著求醫生想想辦法,哭得像個孩子。
後來,爸爸就再也沒哭過,哪怕是癌症的疼痛讓他難以入睡,人越來越憔悴和消瘦。
他都還是笑著叮囑“我是你老子,我得比你勇敢,你才會這麼勇敢。”
為了鼓勵女兒勇敢堅強,爸爸不僅以身作則,還將春遊哥哥勇氣的勳章“昭告天下”。
她跑馬拉松的照片會被貼在牆上,她獲得的榮譽會被整齊放在書櫃。
爸爸會經常和朋友分享她的故事,並且逢人便誇:
“這是我女兒,地震在廢墟下埋了三天都挺過來了,牛不牛!”
正是有了爸爸當榜樣,做堅強的後盾,春遊哥哥也自然有了底氣和勇氣,不再藏起小鋼腿,大膽快樂的展現自我。
可能沒有人生來就樂觀、堅強,但父母的意義想必正在於此——
成為孩子的盔甲、堡壘、避風港,只要我們存在,他們就永遠不會迷茫,不會失去方向。
這讓我想起一本書中的話:
“父母這一生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不是豐厚的物質,不是優渥的生活;
而是充滿柔情的愛、接納和尊重,以及父母自己平和的情緒與相愛的關係。
當孩子有了這筆財富之後,其他的,完全可以由他自己去創造。”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小樹媽媽,最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微訊號tree2050。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