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讓老照片動起來,這個AI功能讓我破防|附教程

1950 年的朝鮮戰場上,一位年輕的戰士向我們揮手致意。
這不是真實影片,而是來自一張老照片。
一位網友為了鼓勵即將接受手術的父親,將爺爺的兩張老照片還原成影片。他表示,當影片發到家族群裡的那一刻,群裡「沸騰了」。家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動與連線,彷彿與故去的親人共享著同一時空的溫暖。
最近網路上興起了一波用 AI 讓老照片「動起來」的風潮,許多網友致力於讓老照片「復活」。當老照片透過 AI 的魔力變得栩栩如生,彷彿一瞬間把我們帶回到了曾經的年代。
麻省理工學院的 Future You 專案利用 AI 構建了一個虛擬的未來自我,讓參與者能夠「看到」60 歲後的自己,並進行深度對話。
有網友提出了直擊靈魂的一個問題:
從未來回看現在,也許會讓你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命運的齒輪會不會有所不同?
從未來回望,可以讓我們對現狀進行深入思考,出現走向不同命運的可能性。而從現在看向未來,則會為我們帶來無限希望。
有老師用 AI 將學生理想工作與長大後的自己結合,將夢想具象化——醫生/教師/士兵/警察/機長/科學家/運動員/消防員,孩子們看向照片的眼神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不久前還有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 AI 在情感表達中的巨大潛力。
穿越時光與生死的 AI 之歌
這位 65 歲的 AI 藝術家、IT 編輯和音樂人名叫松尾公也(Koya Matsuo),他的妻子小鳥醬是一位歌手,2013 年因乳腺癌去世。在她去世前的幾個月,松尾開始了一個特別的專案——重新編曲和錄製小鳥醬的舊歌曲併發布到 iTunes Store,以此紀念她。
然而,由於小鳥醬的病情,她的歌聲已無法保持穩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松尾使用 UTAU 軟體,以小鳥醬過去的歌聲為基礎合成新的歌曲,將她不穩定的歌聲與 UTAU 合成的歌聲結合在一起,最終在 2013 年 9 月 1 日完成了第一首用 UTAU 聲源製作的歌。這首歌在 NHK 廣播節目中播放時,聽眾紛紛被感動得淚流滿面,真實地感受到了松尾對妻子的深情。
十年過去了,松尾繼續為小鳥醬製作了數百首歌曲,他透過這種方式紀念和表達對她的思念。松尾說:
我和妻子的故事還會繼續。只要我還活著,只要大家還記得她,每當回憶起來,就像重新活著一樣。
而 AI 給了松尾將思念從無形變為有形的機會。他用AI技術修復了 1987 年與小鳥醬的老照片,並訓練 AI 生成她的角色,還用 DID 製作了小鳥醬的影片,在婚禮紀念日上實現了他們十年前想合唱的願望。
松尾用 Dream Machine 生成了許多小鳥醬的片段,並用 Suno 寫了一首歌,利用 Logic Pro 11 的 STEM Splitter 功能將人聲分離,再用 Vocoflex 將 Suno 的人聲換成小鳥醬的聲音,最終制作出了感人至深的影片。這不僅表達了他對妻子的深情,也展現了他竭盡所能,渴望讓美好記憶持久,陪伴妻子更久的努力。
2024 年 6 月 12 日,Luma 的 Dream Machine 上線,松尾看到了新的可能。
他用這個工具將小鳥醬的靜止照片轉化為動態影像,重新看到妻子動起來的樣子。他回憶起他們從 1978 年至 1987 年間用膠片相機拍攝的照片,那段時間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透過 AI 技術,松尾將這些舊照片轉化為生動的影片,讓小鳥醬彷彿跨越時光,重新出現在他的生活中。
提高畫質晰度後的照片
使用 Luma Dream Machine 圖生影片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插曲。
2013 年 11 月 18 日,小鳥醬去世近五個月後,松尾在家中找到了一封她 1984 年寫給他的信。這封信被退回後,小鳥醬一直保管了 30 年。
彼時小鳥醬正飽受病痛折磨,被送去奶奶家休養。信中她表達了對松尾的深情,回憶起他們共度的美好時光,表示會振作起來,希望能健康回來:
謝謝你來送行!但不知為何,心裡很難過,在飛機上差點哭了。起飛時看到的東京街景,真美。啊,每天生活在那光芒中,真的很感動。在那起起落落的城市一角中,想到我們一起經歷的那些光輝歲月。我也常做夢,夢到我們在那光芒略微黯淡的夜晚中,一起回家。雖然心裡難過害怕,但也深深感動了。
她還表示,即使兩人沒能見到面,但是心卻依然在一起,小鳥醬非常愛松尾。
這封信,遲到了 30 年,但也遲到得恰到好處,因為如今的松尾終於可以用 AI 技術製作的影片,作為他在 2024 年給妻子的回信,表達對她的深深思念和愛。
年輕時的松尾和永遠年輕的小鳥醬
松尾的故事,是一個普通人用技術造夢的感人故事。他用 AI 技術在舊照片與聲音片段中,編織了一個充滿溫柔與愛的夢。這是一個令人淚崩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無論時間走到多遠,松尾永遠是那個「與妻子一起唱歌的人」。正如他所說那樣:
人生は終わっても、物語は続く(即使人生結束,故事也仍將繼續)。
松尾的話,是對愛人的承諾,也是對 AI 力量的肯定。
而這個力量如今已近在咫尺。
從照片生成動圖僅需 3 分鐘
說了這麼多,如何使用 AI 生成動態照片、影片,其實只需兩步。
第一步,開啟美圖秀秀,找到「照片上色」選項(很多其他 APP 也有這一功能),給黑白老照片生成正常配色,如果是彩色照片甚至可以直接省略這一步。
如果老照片比較模糊,可以使用「畫質修復」功能提升照片清晰度。
一張唐國強年輕時期的照片經過「畫質修復」和「照片上色」後,畫質提升了不少。
最後使用可靈 AI 圖生影片,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配上背景音樂,一個回憶往昔的 AI 老照片影片就生成了,雖然很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手指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而言影響不大。
使用 AI 的難度和成本正在迅速降低,不少網友都在嘗試使用 AI 來讓寄託思念的老照片「動起來」。很多人將這種老照片復原與之前的「AI 復活」聯絡在一起,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曾這樣描述:
人的逝去留下了一些印記,有快樂也有痛苦。如果以這種方式留下試著,帶來的一定是積極的結果嗎?一旦你去幹預了,不想要試著負面的部分,只想留下美好的內容,這還是不是你所認為的那種真實的印記?
但 AI 動態照片顯然不同,這種利用新興技術紀念故人的方式,雖然看似是人類社會從未遇見過的話題,但究其根本,其實與此前的技術革新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例如照相術在發明後,故人的音容笑貌得以保留,當我們看到照片,往往會回想起一同相處的時光,甚至是拍照時的場景,成為了一種情感撫慰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而言,使用 AI 讓老照片「動起來」,實際上可以看做是隨著 AI 應用的發展,讓我們擁有了更多元呈現照片的手段。雖然有不少人秉持這樣的觀點:
情感、意識和價值,這些純個人體驗是不能被物理資料所記錄的,AI 做不到,它只是一個模擬回答。
但僅僅只是這樣一個模擬的回答,就足以給我們慰藉。
松尾影片下的網友留言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悖論在於:遺忘恰恰是思念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遺忘,也談不上思念。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與過去告別,卻忘了如果不抓住每一個現在,這些轉瞬即逝的當下也會成為過去。有一位網友這樣感慨:
AI 最大的意義就是成為一臺超級造夢機器,它讓我們能夠安排自己做個美夢,醒來後充滿繼續生活的勇氣。
正如小鳥醬遲到了 30 年的信,如今松尾終於得以用 AI 「回覆」,你的心中是否還有一些無法回覆的「信」?
或許終有一天,你的「念念不忘」,AI 會給你「迴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