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社局釋出的“媽媽崗”目錄,我才發現: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一大半都不上班了….

文 | 十點小嗲
來源 | 十點讀書(ID:duhaoshu)
媽媽崗
一場媽媽的工作降級
“媽媽崗”不是一個新名詞了。
所謂“媽媽崗”,顧名思義就是為媽媽們專門設定的某些崗位。
上班靈活、工作彈性,既能有一份工資,還能兼顧孩子。
簡直是一件大好事。
這幾年,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推廣這一就業新模式。
但最近,青島市人社局推出首批“媽媽崗”計劃後,卻引發了不少爭議與質疑。
事情的起因是,青島一家家政服務公司,釋出了10個崗位需求。

山東青島市推出的首批“媽媽崗”用人單位名錄

在此後20天的時間裡,一共接到了超過200個諮詢電話。
然而在進一步溝通時,大多數媽媽一聽到是家政服務崗位後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最終,只有4個人登記了資訊。
為什麼大家明明表現出超高的工作熱情,卻又如此抗拒擺在眼前機會?
說實話,我特別理解她們的感受。
從網上釋出的資訊來看,這些企業能提供的“媽媽崗”大多是客服、工廠普工、銷售員,又或是家政服務等門檻較低的崗位。
這也意味著很多媽媽苦讀多年,又在行業摸爬滾打許久,才拿到和自身價值匹配的薪資,才站穩的腳跟,在生完孩子後,統統化為烏有。
這工作降級,實在太嚴重了。
“我怎麼生了孩子後只能幹保姆的工作?”
“沒有瞧不起這些崗位的意思,只是我前面二三十年努力讀書,學習的知識獲取的學歷,到底有什麼用呢?”
“這大概就是我還在咬牙堅持邊上班還邊帶娃的原因吧……怕全職後再就業能力直線折損。”
就連很多圍觀的網友也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不少人呼籲,應該把“媽媽崗”改為“親子崗”“育兒崗”。
“帶娃做家務,抽空還要上個班。”
“為什麼只有‘媽媽崗’而不是‘爸爸崗’,這是不是在預設帶娃就是媽媽的責任?”
“83年的我,已經找不到工作了。這些崗位看似對婦女的保護,其實就是變相的默許這種職場淘汰女性的行為。”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家庭撫育責任分配不均的矛盾衝突。
讓“媽媽崗”也從一開始的大家拍手稱讚,到後來反對聲不斷。
很多女性既不願待業,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陷入兩難的境地。

孩子生了

價值沒了
這些年,關於女性生育困局的討論,一直都沒停止過。
尤其是職場媽媽面臨的隱性歧視,幾乎無處不在。
網上曾有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聽過太多周圍人懷孕生小孩被公司換掉的事,所以我7個月的時候,還在全國各地飛。
休完產假後,又說服老公在公司附近租房子,工作不敢耽誤,養娃不敢懈怠。”
然而,即使她再小心謹慎,認真拼命,業績做了全組第一,依舊避免不了不受待見的命運。
工作上一有疏漏,領導會直接對她表現出不滿,認為她被家庭分散了精力。
同事背地裡討論,就不應該把重要的客戶交給像她這種有家,有孩子的已婚婦女。
到了年底,老闆藉口“你都有孩子了,給你安排一些輕鬆一點的工作”,直接斷了她的晉升之路。
她難以接受,但也毫無選擇。
之前聽過一個詞,叫“母職懲罰”。
指的是,女性在生育後在職場和生活中遭遇到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和歧視。
事業中斷、收入下降、競爭力變差。

而這種懲罰,幾乎沒有一人倖免,更多的只能被迫放棄職場,投向家庭。
可迴歸家庭之後呢?
曾有一位來訪者,她在公司工作了6年,一直兢兢業業。
但從懷孕生孩子後,就被各種針對刁難,有好幾次孩子生病,她還在公司加班。
公婆不停打電話來質問她什麼時候回家,丈夫也埋怨她沒有盡到當媽的責任。
最終她身心俱疲,在家人的催促下,提了辭職。
然而可怕的是,沒過多久,公婆又覺得她沒有收入,讓丈夫一個人打拼,壓力太大。
她很無奈:
“職場媽媽帶孩子,對不起的人很多——公司不容易,同事也不容易,憑什麼替你分擔。
但職場媽媽不帶孩子,對不起的人也很多——家人不理解你,孩子離不開你,就連你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所以那我到底該怎麼做?”
不可否認,成為母親的身份,給女性帶來奇妙的生命體驗,有了軟肋也有了臂膀。
但同時,這個身份也讓她們身陷囹圄,在家庭和職場之間舉步維艱。
不被重視,自我價值感低,沒有安全感。
多少媽媽
渴望一個崗位?
那麼,再回到開頭的問題——
“媽媽崗”的設定,到底能不能緩解女性的生育焦慮和職場焦慮?

相關求職者正在瞭解“媽媽崗”有關情況

圖源/安徽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
我們也承認,目前許多地方能提供的崗位,確實較多集中在工作機械重複的勞動密集型崗位。
又或是客服、銷售、餐飲等服務業崗位。
不用朝九晚五,沒有績效考核,看似十分靈活,但劣勢也很明顯。
工資不會太高,可替代性強,沒有晉升渠道。
說白了,就是一份臨時工和兼職。
對於那些高學歷、高技能的白領媽媽們,完全談不上是一份事業,更無法實現自我認同。
但我依然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因為它對那些學歷不高,工作沒那麼好,生育後被迫迴歸家庭的媽媽們來說,幾乎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在此之前,她們只能日復一日淹沒在家庭瑣事中,接送孩子、洗衣做飯。
不僅與社會脫節,完全沒有自我,還要面對外界的刻板印象:
閒、舒服、只會花錢。
她們當中,有人為了擺脫這個困局,賺點零花錢、證明自己,結果遭遇各種騙局。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
河南一位女性在網上找了一個刷單的兼職工作,結果卻被誘導進行充值返現的任務,一步步被騙走20多萬元。
那是一家人辛苦半輩子才攢下的積蓄,就這樣被騙子給騙走了。
有人婚姻發生變故,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北京一位全職太太,婚後一直任勞任怨照顧家庭和孩子,丈夫除了上班,家裡的事情一概不管。
時間久了,兩人感情逐漸變得疏離,丈夫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大動肝火。
最終兩人選擇離婚,財產平均分割,但對於妻子這幾年的付出,法院僅僅判決丈夫給予她家務補償款5萬元。
她們的身影,也是千千萬萬個底層不幸女性的縮影。
為了生育付出一切,卻也因此讓自己的人生陷入了巨大的被動裡。
而在看多、聽多、甚至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不幸後,太多的媽媽們真的怕了。
她們迫切的渴望能有一個崗位,讓自己不必囿於家庭。
可以用勞動換來報酬,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份尊重和認可。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曾對全職媽媽群體狀況進行調研,資料顯示:
有82.7%的全職媽媽希望重返職場,其中48.3%希望能兼職、靈活就業。
而如今,“媽媽崗”的設定,至少對這部分媽媽來說是一種保障,也是一種選擇。
“因為有了一份自己的收入,再也不用看老公和婆家的臉色了。”
“我在孩子眼中不再無所事事了,我也可以給孩子和自己一個安穩的未來了。”
我想,這就是“媽媽崗”當下最大的意義所在。
善待女性
不能止於“媽媽崗”
我知道,大家還是會擔憂,“媽媽崗”的本質還是將育兒責任全推給媽媽。
所謂上班靈活、工作彈性,就是對女性進行一場“既要又要還要”的綁架。
既要生育,又要掙錢,還要在需要時能從工作崗位迅速“迴歸家庭”去照顧孩子。
但正如一位招聘負責人在採訪中說的那樣: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現實情況,我們無法改變。但如果能先滿足其中一部分人的現實需求,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了。
我們當然希望未來有一天,每一位女性都不必面臨照顧家庭和工作掙錢的衝突。
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能真正獲得平等與尊重。
但現實是,女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公對待,是長久以來社會性別分工的刻板印象。
不可能因為一個新鮮崗位,一項創新機制,就立馬打破這種固化的思維觀念。
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讓更多育齡女性的掙扎和努力被看見,被討論。
讓她們的困境能被推動一點點,這就很有意義。
而在結果看來,“媽媽崗”的出現就是外界對社會責任,對家庭價值的一次重新思考。
當然,我們也深知,生育從來不是女性一個人的職責。
除了需要大環境對女性多一點包容、尊重和實質性的支援,更離不開伴侶的理解和承擔。
所有的丈夫都應該明白,自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去拓展事業的背後,是妻子承擔了更多的家庭職責。
只有丈夫參與進來,共同承擔起家務和育兒責任,女性才能跳出母職焦慮,才能去談夢想和追求。
但最後,我們也衷心希望所有女性,可以不委身於別人的偏見,也不用侷限於單一選擇。
這個世界上,從沒有完美選擇,所有選擇的背後都有代價。
可比起選擇的代價,你更重要的是先豐盈自己,成為自己。
無論是全職在家的女性也好,還是優秀的職場女性也罷。
先把選擇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你才能真正過好這一生。
點個“在看”,願每一個女性在成為媽媽的道路上,都能被善待,亦能善待自己。
文章之後,跟姐妹們分享一下咱們下週的兩場直播哈。週二週三我請到了北大數學名師胡濤老師來直播間,他極擅長教1-7年級孩子數學,是唯一手握五張奧數金牌教練證書的大神級老師,帶領過無數孩子逆襲成年級尖子。
直播間他會分享數學教改後的新趨勢、講不同年級的重難點,給孩子們做寒假規劃並制定拿高分的具體方案,也帶來了價效比到極致的課程,姐妹們一定要提早預約上。
馬上要過年了,我給自己和孩子的衣服早就準備好了。上個月開始挑選給老公的衣服,男裝其實更難挑,雖然換新頻率不高,但質感必須得好,款式也要大方百搭,能應對各種場合。
所以我也特意準備了男裝專場,都是專櫃的高階款式,到手價只要專櫃的零頭。送老公、送父親都有特別合適。姐妹們早點預約拼手速了哈。
當天晚場準備了開年好運飾品專場,年前選新年飾品也是我的習慣,今年新款更漂亮,忍不住自留了不少。

姐妹們別忘了關注咱們的影片號
喜歡一定要點個小愛心

文章來源: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往期精選
 01
 02
 03
 04
〖 親愛的們,看完記得在文末點個“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