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條微博熱搜,“寶媽著急上廁所把孩子交給武警”。
央視新聞、新華社都發了這條正能量影片。不僅收集到了這麼好的素材,還聯絡到了當事寶媽電話採訪,功力是相當深厚了。
感覺這個情節有點熟悉,搜了一下,去年9月也看到過。
不光找到了9月的,還意外地看到6月也有。有噴子說,“怎麼都是媽媽帶孩子,爸爸呢”,但是爸爸可能就是當兵的,正在執勤崗位上抱著別人的孩子。
獨自帶著比較小的孩子出門,遇到要上廁所時確實不好辦。不光是媽媽,爸爸遇上也不好辦,爺奶同理。所以需要別人幫助是很正常的事情,接下來的問題是把孩子交給執勤戰士是否合適。
按這位母親的話說,“我當時肚子疼得實在厲害,看到旁邊站崗的武警官兵,來不及多想,就把孩子塞到他懷裡”。這個關鍵就在“來不及多想”,在不由分說把孩子塞到戰士懷裡之前,還是應該想一想,這裡為什麼會有三位戰士,他們此時是在幹什麼。
左邊一位揹著大寶劍,右邊一位扶著盾牌,背面那位看不見器械,三人呈三角站位,警惕地觀察著四周。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閒著發呆,而是在從事最重要的工作。這是社會為了平安執行專門設定的自我保障機制。
所有的執勤崗位,假設十米開外突然怎麼了,其他戰士一定毫不猶豫向著危險逆行而去,生死都可以拋在腦後,只要能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但被託孤的戰士不可以,有效戰鬥力量立即減員,因為還得維護手裡的、眼前的“這一個”人民群眾幼體的安全。
只要還有替代選項,維護安全的資源是不要佔用、不要消耗的。它被次要需求佔據了,損耗了,首要需求突然降臨時就懵逼了。我國在這一塊的觀念很奇特,只要你不是正在忙於具體事務,他就認為你是閒著的,應該去餵馬,劈柴,以為生活永遠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網上還有很多遊客與英國皇家衛兵合影時遭到斥責的影片,老人、殘疾兒童合影通常沒問題,有些遊客去拉馬的轡頭,或者有別的不合適舉動,衛兵會直接大吼“滾開”,並不擔心有失風度,影響王室形象。這樣的戲碼上演了一年又一年,人們也習以為常,預設為衛兵的工作是高於遊客合影需求的了。
如果別人正在進行一項嚴肅的、重要的工作,其他人就不會去打擾。有人去打擾的話,一定是認為他的工作不重要,或者自己的需求更重要。以潑水節為例,人們把負責安保的警察也潑得像落湯雞,根本就不認為他們是在工作,或者就算他們在工作,也有義務配合自己開心。然而一旦有事發生,落湯雞有沒有戰鬥力他們是不管的。
人們不覺得,軍與警有其特殊性。他們就算看上去僅僅只是站著,也是千千萬萬人民群眾安排他們從事著極為重要的工作。如果讓他牽個狗,看個包,一邊挪用一邊說這是對他無價的信任,這就有點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