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十點理理 來源 | 十點讀書 ID | duhaoshu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安徽合肥,一家奶茶店正在招聘40至55歲的女性,負責製作芋泥麻薯和清洗水果等工作。
一個月工資從3000元到4000元不等。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份工作的上班時間也極為靈活,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還可以兼職。

然而,就是這樣一則普通的招聘啟事,卻贏得網友廣泛點贊。
很快,奶茶店創始人韓先生也出來回應。
因為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妻子、大姐在求職路上的艱辛和不易——
大部分工作要求求職者年齡在35歲以下,實行8小時工作制,她們的年齡和時間都不吻合。
於是他決定在自己的奶茶店中為這類女性開放一個契合的崗位。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多少中年女性的職場之路,似乎在生育後就被切斷了。
有的人,投了上百份簡歷,全部石沉大海; 有的人,面試一提已婚,面試官臉色都變了; 有的人,孩子早晚接送,都找不到時間合適的工作。
而這個奶茶店推出的“媽媽崗”,無疑將中年女性就業難的問題帶入了公眾視野;
讓那些在就業市場中被邊緣化的中年女性,重新被看到。

前段時間,在熱播綜藝《初入職場·機長季》裡,女飛行員陳玉亭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29歲的她,為了追求理想,不得不錯過最佳生育年齡。
因為飛行員這個職業一旦懷孕,就必須立即停飛,等再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需要至少一兩年,而且還需要重新進行評級。
說句很現實的話,飛行員已經是技術壁壘高、資質要求嚴格的少數群體了,尚且依舊要被生育捆綁。
對於其他行業的普通女性來說,她們所面臨的困境可能更為嚴峻。
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任教近5年的老師,在休產假期間被公示解聘。
學校給出的理由是“考核排名靠後”。
還有位網友,跟領導說了自己懷孕後,公司給了兩個方案,一個是降薪,一個是她主動辭職。

我一位朋友的媳婦也是。
畢業於985名校,靠著多年的打拼,在一家遊戲公司任產品經理。
36歲那年,一懷孕,公司的HR馬上找她談話,“要做點正常的人事調動,也是幫你減輕壓力”。
沒過幾天,她原本帶領的幾十人的團隊被拆分成好幾組,而她則被安排進了邊緣部門。
面對公司的種種調整,她心灰意冷,休完產假後,最終還是決定辭職。
有人說,中年人的簡歷,狗都嫌。
可是,到了女性這裡,似乎從剛進入職場開始就被嫌棄了,過了35歲,簡直已經不可饒恕。
沒有結婚,擔心你不穩定,有結婚的打算; 已婚未育,擔心你生小孩,要休產假,是白嫖工資; 已婚已育,擔心你會將精力過多用在家庭,影響了工作,甚至還擔憂你會生二胎、三胎; 明確不婚不育,擔心你大齡未婚,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這就是普通女性在職場的無奈,在工作與生育之間的左右權衡。
到最後,看似主動退出職場,實則被動困在生育裡。


網上曾有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懷孕前,她是一家500強企業地方分公司的銷售冠軍。
生娃後,她過上了一天24小時看娃和工作無縫銜接的生活。
白天上班,孩子由婆婆照看; 自己上午、下午各抽半個小時回家哺乳; 晚上下班再接婆婆的班照顧孩子。
儘管她已經把自己逼成一個“時間管理大師”, 左手賺錢養家,右手帶娃。
但如同打仗一樣的生活,令她十分崩潰。
生過孩子的人都知道,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那種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
晚上帶娃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工作難免會有疏忽的時候,領導漸漸對她表現出不滿;經常性的請假也讓她失去升職的機會。
同時,繁重的帶娃任務也讓婆婆不堪重負,體能跟不上,情緒極度不穩定。
時常給她臉色,責怪她不顧家,讓孩子受罪。
這種情形下,她不得不先退守家庭,辭職帶娃。
然而,才回歸家庭還沒幾個月,婆婆又開始嫌她沒有收入,讓她兒子一個人養家,工作辛苦。
而當初也跟著婆婆一起勸她辭職的老公,此刻在旁邊一言不發,沉浸在手機裡。
網友氣得臉色發白,抱著孩子的手止不住地顫抖。
“女人這輩子當媽媽真的太難了。 工作帶不了孩子,是你的不對; 讓家人幫忙帶孩子,是你的不對; 只帶孩子不工作,還是你的不對; 那到底要媽媽怎麼樣?”
一語催人淚下。
說真的,媽媽,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職業。
老闆不會因為你是媽媽而降低標準,孩子不會因為你在工作而停止哭鬧。
但比這更可怕的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和“兩幅面孔”。
有工作時,說你不顧家,不是好妻子,不是好媽媽;
沒有工作,嫌你只會伸手要錢,你照顧家裡受的苦,受的累,全是應該的。
可是他們都忘了,照顧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不管是選擇回到工作,還是在家做全職媽媽,沒有哪個更優越,都是付出,都值得被尊重。


每個中年女性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她們所面臨的兩難選擇幾乎充斥她們的一生。
她們在家庭與事業間不斷權衡,而選擇往往伴隨著犧牲。
我們深知,一篇文章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也無法一夜之間改變所有人的想法。
但依然希望文字能夠成為一束光,照亮全職媽媽和職場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喚起人們對她們的關注與理解。
她們的選擇,無論是出於個人的職業規劃,還是家庭的需要,都應該得到家庭成員的全力支援。
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真誠的傾聽,都能成為她們最堅實的後盾。
而社會的進步,也不應只是高樓大廈的林立,更應體現在對每一位媽媽的關懷與善待。
從政策層面提供更多的支援,比如靈活的工作時間,充足的育兒假期,以及公平的職業發展機會,都是對她們辛勤工作的認可和尊重。
廣西南寧,有一位老闆的善舉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讚譽和感動。
這位老闆在瞭解到員工帶孩子的不易後,不僅主動提出允許員工帶孩子上班,還與同事們共同照顧孩子,這一做法持續了長達六年之久。

許多網友表示,如果每個女性都能遇到這樣理解和支援的老闆,那該有多好。
誠然,中年女性的無奈與心酸,是外部環境壓力和期望的折射。
但是啊,我還是想說,就算沒有人體諒你的不易時,也請不要忘記自己的價值和需求。
就像作家池莉說的:
“中年婦女,周圍幾乎沒有人可以幫你,父母、老公、孩子,全是吸你能量的。所以要建立起自己的能量自給系統,不然狀況會每況愈下。”
生育帶來的困境,外部的理解和包容固然重要。
最重要的,是你也要學會自己找到出口。
做媽媽和做自己並不衝突,破局的關鍵是讓自己向上而生。
早點明白這3件事,女到中年,依然有很多可能性。
1、衝破“完美”,給自己鬆綁
在家庭中,妻子、丈夫、孩子,都有他自己要承擔的角色。
學會當一個不完美的媽媽,將家庭責任交還給家庭;
家務不止是媽媽的責任,需要全家一起來承擔。
如果你事無鉅細,對方就會毫不作為。
而無底線付出,只會換來理所應當。
智慧又通透的女人,不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家庭上。
而是,騰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2、放下面子,轉換賽道
過去從事什麼職業,並不意味著,你必須繼續在相同的領域尋找機會。
如果有一份按時到來的工資,能緩解經濟壓力,那麼就可以先做著,並不丟人。
大膽去嘗試新行業,人生允許試錯。
失敗了,無非就是浪費一點時間和精力;
成功了,那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等著你。
3.持續地投資自己
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請堅持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的健康,世界上所有的工作、生活,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 投資自己的能力,多一項本領,就多一種選擇,多一份底氣; 投資自己的外貌,以最好的狀態出現,才會更加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郭晶晶在一場演講裡分享:
不管身在哪個領域,無論是職場還是家庭,只要我們能夠穩定自己的核心,就能夠活得既淡定又強大。
不必管別人怎麼看,不必看別人怎麼活。
女性在一生中會扮演多種角色,母親只是眾多角色之一。
無論我們擁有多少身份,最重要的始終是做自己。
不要因為婚姻、年齡、家庭,就給自己的人生設限,要努力豐盈自己。
無論拼事業還是照顧家庭,關鍵在於活出自己欣賞的模樣,享受每一個當下。
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領悟到:
女性的人生不必侷限於單一選擇,在眾多可能性中,找到內心的和諧與自洽足矣。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十點讀書(ID:duhaoshu),作者:十點理理。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