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次來日本是去年7月,當時的感想是,太貴了。這一年多來,每次聽到有人說,去日本挺便宜,我都大搖其頭,怎麼可能便宜?
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天定的四千一晚的酒店,出乎意料的簡陋。我們選了一個沖繩地區的離島,西表島,那島荒僻無人,一切都好,除了消費不便宜。後來才知道,貴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趕上了日本的海之日,相當於小長假,所有酒店價格都會翻個幾倍。
這回再來北海道,雖然是聖誕假日,日本國內並不放假。跟以前專門找好酒店住不一樣,這次自駕北海道,沿路住的都是四五百一晚的經濟型酒店。遙想當年,我對住酒店一直有點執念,好不容易出去一趟,那還不住點好的?
現在,經濟實力消解了我的執念。轉念一想,能出去玩,肯定比住哪重要。
這一次,我終於也像很多人一樣,時不時大呼:好便宜啊。
首先吃飯便宜,以前一說起日本,就會看到每年按季節去吃米其林的高階分享,還有各種懷石料理,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米飯之神……這種極致的享受,跟二胎家庭毫無關係。我們一般只找食堂,回轉壽司,家庭餐廳這類飯館,裡面可以點兒童餐,還能送玩具,換得片刻安寧。
日本吃拉麵普遍偏鹹,吃了好幾家拉麵,都覺得不過爾爾。但路上有兩家店我覺得很好吃,一家在北見,從住的酒店出門,找了家最近的食堂,它讓我想起很多日劇裡具有人情味的小餐廳。裡面統共八個位置,走進去像是別人家的客廳,到處都是充滿巧思的小玩意小木偶,書架上好幾排可看的漫畫書遊記書。我們一家四口進去,佔去一半座位。當晚只供應四種套餐,烏冬麵,烤魚,豬肉之類。
每份套餐不過一千日元,算下來人民幣五十元不到。看老闆娘端上偌大一份盤子,裡面擺放著各種精緻的小碗小碟,我心中確實只有一個感慨,這樣一份飯,只要五十塊嗎?

從國內過來,可能覺得不稀奇,在某些小城市,五十塊可以吃得比這豐富多了。但是去發達國家,在新加坡花十新幣,只能在食閣買份賣相一塌糊塗的飯。要是去澳洲,我又想起來在西海岸猴子米亞海灘,一份泰式咖哩米飯套餐,盛惠44澳幣。
朋友們,它吃起來絕沒有眼前這份鍋燒套餐豐富可口!
還有一次一家人趕路,下午四點鐘,開車經過一家回轉壽司,四個人餓得發慌從車上下來,飢寒交迫,對著點單機一頓怒戳。吃完杯盤狼藉,買單竟然只要兩百多人民幣。這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因為某次在新加坡,實在不怎麼樣的回轉壽司,一家人輕輕鬆鬆吃掉一百五十新幣,還是摳著吃的吃法。
唯一的不滿是,幾乎所有餐廳裡,蔬菜少得過分。有次一個西安朋友告訴我,日本的飯跟西安很像,都是澱粉配澱粉,基本沒有蔬菜。據說這是唐朝吃法,蔬菜種類較少,一般就在麵食和肉食上動腦筋。
這種吃法一開始我沒覺得什麼不對,後來越吃越不對。沒有蔬菜,上廁所太難了。怪不得便利店裡到處都是益生菌,野菜汁,大麥青汁。日本人一定也飽受便秘困擾,但他們對蔬菜的態度,根本沒有我們中國人那麼執著。
炸雞或者炸肉丸,一定送你一份擦得細細的生菜絲。這生菜絲吃起來跟a4紙可以說沒任何區別。此地的西蘭花,也難吃得要命,一律只是在水裡焯一下完事,既不會蒜蓉,也不會上湯。
他們的手藝,停滯在唐朝,這麼多年了,竟然沒想過精進一點點。
想象不出來,這麼大的地方,對蔬菜的需求竟然這麼少。
跟新加坡一樣,這裡的蔬菜也賣很貴,一份蔬菜烏冬甚至賣得比一份牛肉烏冬麵還要貴一點。一到這種時候,又開始想念江浙滬霜打的青菜,便宜,新鮮,好吃。真的奇怪,一齣中國,蔬菜就像失去靈魂一樣,變得可有可無了。
另一件奇怪的事,是日式衛生間裡的捲紙,薄如蟬翼,每次抽出來要連疊好幾層。無法想象,日本人到底是怎麼用這個捲紙的?它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知道它的設計理念,是可以直接溶水。也知道日本馬桶非常先進,坐在上面無需我們親自動手,它可以洗,也可以烘,上完廁所就是一顆嶄新的屁股。
可還是不理解,捲紙的意義在於什麼呢?一種若有若無的試探?似花非花的朦朧感?
對小陳來說,他比較苦惱的問題是扔垃圾。一次在知床特產店裡,偌大一家店,什麼都有。買完東西后,我們坐在旁邊的長椅上喝剛買的果汁。喝完果汁,小陳拿著那隻玻璃瓶,眼睛搜尋了很久,整個店裡並沒有一隻垃圾桶。
於是得一直拿著這隻玻璃瓶,很多地方不接受外來的垃圾,公共洗手間,商場,都寫著,請不要帶外面的垃圾進來。唯一能解決的地方是酒店,但酒店垃圾桶很小,垃圾又太多,真是令人為難。
小陳拿著那隻玻璃瓶,在店裡皺著眉頭說:日本人咋想的?他們還指望我找個地方挖個坑埋了這個瓶不成?
日本社會的方便和不方便,真是涇渭分明。方便是幾乎隨處都有乾淨的廁所用,高速休息站的馬桶,很多比我們住的酒店裡的馬桶都高階。不方便是常常在苦惱,垃圾怎麼辦喲?要不就少買點,少吃點吧?可是另一方面,便利店裡那麼多小包裝的食品飲料,分明就是垃圾製造的源泉。
來日本前,我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完美的日子》。主人公是東京公廁清掃員,每天黎明時分,出發開工去清掃轄區內所有廁所。廁所裡什麼垃圾都有,盒飯,易拉罐。他的同事抱怨,整天都有醉漢躺在裡面,真麻煩什麼的。這個人什麼都不管,只管一絲不苟擦好每個廁所。
他剩下的日子,倒是過得很令人羨慕。非常有秩序感,去熟悉的店家吃飯,看書,聽音樂。一方面工作高度付出,一方面生活絕對享受。比如,有一個細節是,他每天出門第一件事,是在家門口的飲料機買一罐咖啡,在去工作的路上,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卡帶。
這部片有些人看了很憤怒,這人都掃廁所了,憑什麼還過這麼文藝的生活?
其實日本,新加坡都差不多,只要遵守嚴格的秩序,就能過上一份看起來還算不錯的生活。但這種日子久了,看到所有人都規規矩矩地一板一眼,又覺得哪裡不對勁。
我在新加坡的理髮師是福岡人,有次我們討論說,為什麼日劇裡壞人總惦記著要去泰國?
她笑得很大聲,說,因為泰國喝酒很自由啊。
說實話,被結結實實凍了半個月後,我今年頭一回,惦記起了熱帶的炎熱潮溼。
有沒有可能,新加坡人香港人愛來北海道,其實是過來憶苦思甜,回去又能充滿朝氣,活力滿滿開工了……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