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元,搶五星級酒店剩菜盲盒

眾所周知,吃貨深圳人犒勞自己的方式之一,是放縱地吃一頓自助餐。
深圳的自助餐廳很多,幾乎每家商場都會擁有一兩家自助餐廳,各大酒店也開放了自助餐。根據我的經驗,吃一頓含海鮮的自助餐一般至少得花費200元,並且上不設限,才能吃出滋味。
然而,深圳出現了“自助餐剩菜盲盒”,只需要79元,就能吃上五星級酒店原價200+的自助餐。
這款被深圳打工人稱為深夜食堂的自助餐盲盒,用餐時間固定在晚上8點半至9點半,盲盒中的菜品取決於當天的顧客,他們吃得少,便留下多一些種類。
券很熱門,幾乎開搶即秒無。嘗試過的人,有的遺憾相識甚晚。有的則捶胸頓足,認為完全不值。
近年來,這種“剩菜盲盒”在深圳備受年輕人的喜愛,除了餐廳,還有面包店、輕食店、壽司店等等,都能以原價1/3甚至1/4價格,讓年輕人薅上羊毛。
文 | 白粥
來源 | 深圳微時光(ID:szdays)
“剩菜盲盒”自助餐
和正價版差別不大
目前,深圳開放自助餐剩菜盲盒的只有位於龍華清湖的一家希爾頓酒店,近地鐵4號線清湖站。
這一款盲盒上架至今已有2個月,店家根據每天剩下的菜品來評估放出的盲盒名額,少的時候是兩三個名額,多的時候是10個,目前已放出近300個名額。
基本上每天都會上架,中午12點搶購,只能在當天晚上的8點半用券,不能留到下一次。取消也有時間限制,用餐前5個小時便不能取消了,但是可以轉讓。
為了去體驗一下,我連續搶了三天券,才勉強搶到一張。
這家店的菜品和其他自助餐的菜品幾乎沒有太大差別,種類很多:海鮮有蝦、螃蟹、章魚、貝類、海螺、蟶子等,鐵板有牛排、雞扒,刺身有三文魚、金槍魚、紅黃希鯪魚,還有一些家常菜。
甜品、水果和飲料將近數十款,甜品口味各式各樣,我去的時候還很齊全。水果有西瓜哈密瓜等常規水果,飲料也比較多。
我問了一下餐廳前臺,當天放出來的盲盒名額是2個。目測剩下的這些菜品完全足夠兩個人自由選擇,填飽肚子了。
當時剩餘的菜品除了沒有相對高價的焗龍蝦、鮑汁扣鮑魚配紫米和佛跳牆,其他和正價菜品沒有什麼差別。

▲ 當天的菜品。
可能是天氣原因,有些菜品放得有些涼了,比如鐵板牛排和雞扒,裝在盤子裡的雞肉、魚肉和牛肉、蔬菜等。
如果有復熱一下,口味應該還會更好,但是當時的時間正好餐廳營業的尾聲,且根據希爾頓對“剩菜”自助餐的規定,為避免打烊時食物浪費,餐盤上菜品售罄不補,所以應該沒有復熱的可能。
聽其他來吃過的盲盒選手說,還有自助小火鍋可以選擇,但我去的時候沒看到一些可供煮的生食,所以便沒有體驗小火鍋服務。
我到達時還沒到8點半,餐廳裡還有三分之一正在用餐的正價顧客,但是前臺服務員表示可以提前進去,不需要在外面站著等待其他人用完餐。

▲ 當天的用餐環境。
用餐環境是五星級酒店,各方面配置都乾淨衛生高階,不說是“剩菜盲盒”,其實可以像其他的正價顧客一樣,在這裡談公事、聚會和約會。
所以別想著“剩菜盲盒”聽起來好像很心酸,實際上是花三分之一的價錢吃一樣的東西,價效比算是很高的。
雖說規定的用餐時間是8點半到9點半,但如果用餐超過了一個小時,服務員也不會催促,會耐心給予時間讓人吃完,整體來說,服務還不錯。
雖然才79元
回本看運氣
很多人去吃自助餐,講究一個,能不能吃回本?
當盲盒的名額不多,剩餘的菜量和菜品都比較充足且合胃口時,那麼肯定是能吃回本的。但是,質量上不能有過多要求。
就我本人而言,對食材要求沒有那麼高,當天晚上8點半前也未用餐,處於一種飢餓狀態,但是在觀望了一圈剩下的菜品之後,只拿了這麼一點:
五隻蝦、幾塊三文魚和金槍魚、一塊牛排,一點水果和蔬菜還有一個小甜品。原本是想先嚐試一下哪個更好吃後,再去拿一些的,但是說實話,最後什麼都沒有再拿,遠遠未達到回本的程度。
▲ 當天的刺身。
我推測是因為刺身在常溫環境下放了太久,夾起來的時候已經分段了,三文魚入口沒有奶香味,沒有魚肉的韌勁,直接在嘴巴“融化”了,口感一般。
作為這79元中最貴的菜品,刺身就已經被排除了。牛排很有嚼勁,甚至是過於有嚼勁,怎麼嚼都嚼不爛,沒有牛肉的香味。
這煎出來的蝦是香的,而且蝦線也很乾淨,但因為涼了,吃起來口感就沒有蝦肉的那種緊實和Q彈,吃不了多少隻。
水果和甜品則表現不錯。但是,一般在自助餐裡,我也很少見到過能把這兩樣準備得很難吃的,可以說是無功無過。
說實話,個人認為“是否能吃回本”這種情況存在偶然性,如果是對食材要求比較高的廣東人,那麼會覺得比較不值。

▲ 當天的甜品。
有人說,在工作日的晚上,加完班花79塊錢吃這麼多的品類,感覺還是相當美滋滋的。在他們看來,這不存在“剩菜”一說,本身這種自助餐就是大盤菜,讓人自己夾。
“8點半去到還是很多東西,感覺和五六點差距不大,但是價格差距大啊。現煎牛扒黃花魚那些都是滿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在出售盲盒的小程式“惜食魔法袋”上,關於自助餐盲盒的評價也多數為值得推薦。

▲ “惜食魔法袋”上的評價。
但是,有人說之前去吃完感覺不滿意,感覺像羹剩飯,所以給了差評,被商家要求刪除了評論。
“剛開始可能很好,現在推廣起來了,名額從兩三個變成了十幾個,就那點東西什麼都要靠搶,熟食都要搶,搶到也就一口兩口的,因為那些東西不會再補了,剩多少就是多少。”
她自稱,當時也是看了評價很好才去吃的,結果花了80元當了一次“難民”,搶著吃一些平時都看不上的東西。
“其實裡面的菜跟其他便宜自助沒啥區別,除了甜點好吃點。人少的時候可以,但也不是說很值,完全看運氣。”
想薅商家羊毛,自認為被反薅了的情況也存在。所以如果感興趣,為了不白跑一趟,儘量還是好評和差評一起看,能接受再出發。
受熱捧的“剩菜盲盒”
不止自助餐
“剩菜盲盒”這個概念最初源於國外。剩菜盲盒的興起,源自丹麥的Too Good To Go平臺,意為“棄之可惜的好東西”。
它讓餐廳、麵包坊、咖啡廳等能夠將當天沒賣完的食品以盲盒的形式打折,通常在店鋪每晚打烊前的短時間段內售賣,避免食物浪費。
顧客購買的方式很簡單,線上預約,線下取貨,開盒的時候才知道取的是什麼東西。
這幾年,深圳多家麵包店和餐飲店都參加了“剩菜盲盒”的活動,在一個名為“惜時魔法袋”的小程式上,深圳除了烘焙、飲品、滷味熟食、零食小吃店外,還有果蔬和鮮花店也參與其中。
▲ “惜食魔法袋”上的活動。
烘焙包含了深圳常見的烘焙店哆士屋、鑽石皇冠蛋糕、可頌坊等等,麵包隨機搭配,價格是9.9到11.9元。
輕食簡餐盲盒,包括了希爾頓酒店的自助餐、盛香亭轉轉熱滷15.9元,包道麵食9.9元,千賀壽司11.9元,卓星記早夜茶的燉湯15.9元以及茶點23.9元等等。
盛香亭轉轉熱滷盲盒雖說晚上10點半才能用餐,但由於價格實在太低,才15.9元,也有很多人搶購。
有人評價,“去到店員給你配40元的菜,黃色3元,紅色5元,棕色7元,鍋底要自己下單,鍋底很香,挺有特色。想吃飽吃好的話,自己估計至少再花幾十。”
這些盲盒都以原價1/3甚至1/4價格,對於商家來說,因為這些商品臨近保質期,再不銷售出去就只能扔掉,與其扔掉,不如低價銷售。
對於消費者來說,剩菜盲盒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羹剩飯,而是那些外觀或包裝不符合售賣要求、但仍然在保質期內的食品。
原本就有吃的意願,並且還打折,在深圳年輕人中便極易成為潮流,尤其對於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來說,本身就足夠吸引,而且還是一件環保的好事。
作為消費者,雖說第一次嘗試剩菜盲盒的結果不太滿意,但如果後續深圳其他家酒店也加入了剩菜盲盒活動,我還是會去嘗試參與。
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我國糧食總產量的6%,食物浪費現象日益嚴重。
然而,“剩菜盲盒”這個概念初衷是提倡珍惜浪費,不浪費糧食,但是實踐下來未必能夠如此。
希爾頓自助餐在放出名額的時候,會提醒按需食用,儘量光碟,但仍然會有顧客為了不浪費這79元,大包大攬,最後吃不下,浪費了一大堆食材,違背了活動的初衷。
至於麵包盲盒,由於是盲盒的概念,也有可能花錢買到了不喜歡吃的麵包,最後導致浪費,消費者既花了錢,又尋不到痛快。
希望越來越多人參與的“剩菜盲盒”,能夠讓消費者和商家都磨合出更好的習慣,雙方在追求價效比的同時,也能合力實現環保、避免浪費,這才是雙贏的畫面。

每人互動

你如何看待“剩菜盲盒”?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深圳微時光(ID:szday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