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內的小寶寶,胃腸功能嬌嫩未全,腸胃脆弱,咀嚼能力也有限。有些成人愛不釋口的美食,對寶寶來說卻可能是隱藏的‘危險’,一旦食用,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
因此,媽媽們在選擇寶寶的輔食時,一定要格外小心謹慎,切莫讓看似美味的食物成為傷害寶寶身體的‘元兇’。
那麼,究竟哪些食物是寶寶不能吃的呢?快來聽聽兒科專家蔣醫生的專業建議吧!
點選影片檢視👆
1
鹽
雖然給嬰兒喂鹽導致生病的極端案例並不多見,但鹽分過多的食物對寶寶的健康來說,依然是個“隱形殺手”。嬰幼兒的口腔異常敏感,過早或過量新增鹽,鹽中的鈉元素過多,不僅會讓寶寶偏好重口味,還會促進體內鈣的流失,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同時,過多的鈉也會給寶寶嬌嫩的腎臟帶來負擔,長期以往,更可能增加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們一定要謹慎控制食物中的鹽分,讓寶寶的飲食更加清淡、健康。

2
糖
《中國嬰幼兒餵養指南(2022)》建議保持食物原味,儘量少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

來源:《中國嬰幼兒餵養指南(2022)》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
因為寶寶一旦嘗試過香甜的口味,就很難接受清淡口味的食物。很多天然食物中本身就含有糖,比如牛奶的乳糖、水果的果糖等,但這裡說的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比如蔗糖、蜂蜜、果葡糖漿等,特別是一些含糖飲料(包括果汁)及高糖零食。

如果吃進體內的糖,遠遠大於身體所需,那麼一部分會轉化成能量消耗掉,還有一部分會轉化成體內的脂肪。脂肪會被運往身體各處,或在肝臟堆積,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超重或者肥胖,造成寶寶齲齒,對甜味上癮,甚至有可能導致內臟脂肪超標。
3
蜂蜜
有媽媽會在寶寶感冒期間給寶寶喝蜂蜜水止咳,這裡老育要強調一下,1歲內的寶寶不能食用蜂蜜!
1歲以下的嬰兒腸道內的菌群還很脆弱,對毒素的反應也更敏感,如果不小心食用被汙染的蜂蜜,就非常容易中毒。蜂蜜在釀造、儲存、運輸的過程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及其毒素,加上嬰兒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腸道里缺乏保護性菌群和抑制梭狀芽孢桿菌的膽汁酸,這使得肉毒桿菌孢子能順利在寶寶腸道里繁殖併合成毒素,引發寶寶中毒。
有些媽媽在寶寶感冒咳嗽時,會想著給寶寶喝點蜂蜜水來止咳。但這裡老育要特別提醒各位家長:1歲內的寶寶,千萬不能食用蜂蜜!

4
果汁
不少寶媽喜歡給寶寶喝鮮榨果汁,認為果汁營養健康,簡單容易上手。寶寶喜歡喝,還能保證每日水果的攝入量,簡直是一舉兩得。
但是事實上,一杯鮮榨果汁,成分最多的就是水和糖,而且無論多新鮮的果子,在榨汁機高速的旋轉中,果汁裡的營養成分已經被“粉碎”得差不多了。而水果由於細胞壁的傷害,果糖、葡萄糖隨著水分的加入變成了遊離糖。

很多媽媽不知道遊離糖是什麼,老育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遊離糖是新增到食品中的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果汁中的糖。
在喝下果汁後,本身極易被人體吸收的遊離糖,在沒有纖維、果膠的阻礙下,變得更加容易吸收。當身體一下子進入過多糖分,剩餘部分會被轉化成脂肪囤積起來,所以久而久之就會變胖。
並且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消化不良。

5
米湯水、煮菜水
米湯水本身營養及能量密度很低,喝米湯水會佔用孩子有限的胃容量,影響了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鐵含量極低,不能為寶寶提供豐富的營養。而且,寶寶還可能因為喝了米湯而吃不下其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進一步影響寶寶營養攝入。

煮菜水很佔肚子,而且營養價值實在低,水煮過程幾乎破壞了蔬菜中的維生素,還可能含有農藥殘留,甚至重金屬。此外,菜水含有從蔬菜中溶出的草酸,會影響孩子對礦物質的吸收。

食品安全無小事,這些建議應該能對各位家長有幫助。家長在挑選食材時請一定擦亮雙眼,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希望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
材料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丁香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