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卡片關注
答主評審團簡介:
@孫亞飛: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暢銷書《元素與人類文明》、《你一生的化學反應》作者;@蜂蜜熊吃鍋貼:法國里爾第一大學綜合理工學校農食品碩士;@Cecilia: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經濟學碩士,曾作為特邀志願者在答主評審團中參與測評過「學習機」。
本次測評產品由知乎出資支援答主完成測評全程,確保內容不夾帶私貨、不含任何商業廣告植入。
大家好,我是 @Cecilia ,在過去三年,我幾乎每年都在兩個孩子的牙齒和眼睛方面,花費近萬元。
牙科醫生說:「少給孩子吃點糖,都齲齒了。」
眼科醫生說:「少給孩子吃點糖,眼軸又長了。」
我連忙解釋道:「沒,沒,沒。我們家連一根棒棒糖都不給他們吃,每次去餐館更是嚴防死守,就怕他們從前臺的小盤子裡偷糖吃。家裡更是從來不買糖果,怎麼會齲齒和近視呢?」
回家以後,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次,我看隊友接娃回家,他們三人手裡,各自拿著一瓶果汁。
我問隊友:「怎麼帶孩子喝上果汁了?」
他舉起手裡的瓶身,敲了敲 NFC 的字樣,得意地說:「7 塊多一瓶呢,用水果榨的,健康啊。」
看我沒說話,他又解釋道:「平時也就喝 3 元一瓶的酷兒。偶爾也會給弟弟買那個啵啵樂。他們不愛喝水,就給他們買果汁了。他們喝得可開心了。」
確實,很多人會認為 ——
既然「水果=健康」,「果汁=水果」 那麼「果汁=健康」。
我拿過隊友手中 NFC 的果汁瓶子,定睛一看,文字和圖片無一不傳遞著「滿滿健康感」。

站在我眼前,笑意盈盈的隊友,是那個在超市嚴詞拒絕孩子「我想吃一根棒棒糖」的人,是那個對親戚遞過來的糖果「say no」的人,是那個在飯店前臺緊盯「糖果盤」的人……但他,也同樣是那個因為不知情,幾乎每天都讓孩子喝果汁的人。
他不知道的是 ——
看似健康的果汁,其實含有大量糖分。
但是,我的心底還縈繞著很多疑問:
果汁裡到底有多少糖分?如果它達到低糖標準,是否就算得上健康?果汁各自宣傳的營養物質,真的營養嗎?以果汁為基底的果蔬汁,就健康嗎?風很大的果蔬汁真的能「減脂纖體」嗎?……
為了解開這些疑問,我找到了另外兩位非常專業的知乎答主,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 @孫亞飛 、法國里爾第一大學綜合理工學校農食品碩士 @蜂蜜熊吃鍋貼 組成了本次答主評審團。
經歷了多輪討論和溝通後,遺憾的是,我們不僅沒有解答最初的疑問,反而產生了新的疑問 ——
宣稱專為兒童推出果汁,真的適合孩子喝嗎?
宣稱健康的果汁,對成人來說真的健康嗎?
宣稱可以輕體、纖體的鮮榨果蔬汁,真的能輕體、纖體嗎?
如果知名果汁品牌在宣傳方面都打擦邊球,消費者又該如何識別呢?
……
於是,我們對比了各國果汁標準,仔細閱讀了配料表,同時從品類、品牌、工藝、適用人群等角度出發,遴選了市面 22 瓶有代表性的果汁,在知乎官方好物 100 專案組的全程贊助下,花費了近 30,000 購買樣品、試紙、試劑和送檢到專業實驗室,終於找到了答案。
這個世界上的問題,總歸會有答案。
為了幫助大家節省時間,我們先把一些關鍵結論和資料放到前面 ——
3、主要結論
成人篇
專業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半數以上的果汁產品的「實測總糖含量」,均高於「基於其營養標籤理論的推理值」。
上面這句話有點拗口,簡單來說就是絕大多數果汁產品只標註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沒有直接標註總糖含量。但當我們基於標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根據計算公式推測出的總糖含量理論值以後,對比實驗室檢測結果,會發現實際含糖量超過了標註值。
根據國家標準 GB 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營養標籤中的數值允許有誤差,具體要求為:
但,實際情況呢?
現在,我們根據營養標籤中碳水化合物的標示量,來估算其糖含量的上限,估算公式如下:
估算含糖量=營養標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實測纖維含量 *
* 此公式為針對果汁 / 果汁飲料產品的簡易估算公式。理論上,營養標籤中的碳水化合物除糖和膳食纖維之外還有糖醇等其它物質,這裡介於果汁 / 果汁飲料產品的特性,我們粗略認為碳水化合物中最主要包含遊離糖和膳食纖維。
估算糖含量上限 = 估算含糖量 *120%
據此,我們估算出各個果汁產品中的未標註出的含糖量,再與實驗室送檢結果對比。可以看到,本次送檢的 17 瓶市售果汁中,
-
有 9 瓶的實測遊離糖含量,高出了我們透過估算公式得到的上限值;
-
共計 14 瓶,即 82% 的送檢樣品遊離糖含量超過了估算值;
-
甚至不少產品實測遊離糖含量,在不加膳食纖維等其它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條件下,已經超過了標示出的碳水化合物總量。

資料來源:專業實驗室檢測報
(編號 FT-20250219031)
現在我們放寬一點標準,按照國標 GB 28050-2011 允許的最大誤差值「120%」再來看一下,依然有 6 款果汁產品的含糖量超過了自己的標註值。
其中,FRUTCO 橙汁、啵樂樂草莓味飲料、匯源 100% 橙汁均超過標籤值 35% 以上。

遺憾的是,儘管我們一方面能推算出含糖量的標註值,一方面能拿到專業實驗室檢測結果,並且比較後明知道它超過了標註值,甚至超標了120%,但我們什麼也不能做。
因為這些果汁產品的「糖」沒有標註在「糖」的分類下,而是標註在了「碳水化合物」的分類下,所以根據國標,即便超過了含糖量的最高限,也是「合規」的。
真是,一點招都沒有!

資料來源:專業實驗室檢測報
(編號 FT-20250219031)

資料來源:專業實驗室檢測報
(編號 FT-20250219031)
-
1 碗米飯:維果清 HPP 苦瓜汁、味全每日橙 C、農夫山泉 NFC 橙汁、維果清 HPP 羽衣甘藍果蔬汁 -
1.5 碗米飯:Wagas 超級輕體茶、山楂樹下 100% 山楂汁、啵啵樂草莓飲料、美汁源果粒橙 -
2碗 米飯:酷兒蘋果汁
一般來說,一瓶 500ml 的可口可樂含糖量約為 53g,約等於 11.8 塊方糖。酷兒蘋果汁以 14 塊方糖的含糖量,直接把可樂的含糖量碾壓了。
「不加糖」也好,「不新增白砂糖」也罷,其實都含糖。下面四款產品的宣稱看起來都很健康,但在檢測報告的資料面前,都被證明只是「文字遊戲」。

資料來源:專業實驗室檢測報
(編號 FT-20250219031)

但遺憾的是,這款用大字強調「NFC」、「非濃縮還原」的果汁,甚至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果汁,而是一款有多種新增劑、代糖、含有水果糖分的飲料。

青睞輕食和減脂的朋友看過來!
本次送檢的樣品裡,無論名為「纖體」還是「輕體」,實測膳食纖維含量都不高。


與其基底蘋果汁相比,膳食纖維的損失還是相當驚人的。

上述產品的宣傳都刻意和羽衣甘藍掛鉤。實際上,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食品資料中心(USDA FoodData Central),每 100 克新鮮羽衣甘藍大約含有 4.1g 膳食纖維。
我們以維果清 HPP 羽衣甘藍汁為例,實測膳食纖維 0.17g/100ml,僅為新鮮羽衣甘藍(2.2g/100g)的 7.7%!可見蔬菜的膳食纖維損失率真的很高!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大家看重的是羽衣甘藍這種食材,我們假設上述幾款果蔬汁的膳食纖維全部來自羽衣甘藍,它們原料中的羽衣甘藍克數也不過是 ——

真可謂:喝一瓶,還不如多吃兩口菜。
畢竟,盒馬的新鮮羽衣甘藍售價,整整 100g 也只要 9.9 元;更別提拼夕夕十幾塊就能輕鬆買到 1000g(兩斤)的量。
而且,上述送檢樣品,我們在採購時特意選擇了不加冰的版本:

如果為了降低果汁的熱量,而加入冰塊稀釋原始濃度,則膳食纖維的實際含量還會更低!
本次測評中,我們注意到「維果清」品牌在其宣傳頁面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暗示。
首先,配料表中沒有,但產品簡介出現了「膳食纖維」。
儘管配料表裡沒有出現額外新增的膳食纖維,但是在盒馬 APP 的產品介紹中,特意標註了膳食纖維,並且放在「富含維生素 C」之後。
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維果清的苦瓜汁和羽衣甘藍複合果蔬汁,膳食纖維含量低至 0.11g/100ml 和 0.17g/100ml,按照整瓶 300ml 計算,整瓶的膳食纖維含量不足或約等於 0.5g。

其次,維果清 HPP 羽衣甘藍複合果蔬汁的介紹頁面中宣稱「纖維滿滿」,暗示富含膳食纖維,有擦邊宣傳之嫌。
頁面原文標註了「纖維滿滿」,暗示富含膳食纖維。


* 根據國標 GB 28050-2011,膳食纖維實際含量需要 ≥ 標示值的 80%。
第三,頁面中「輕盈暢快」的宣稱也擦邊國標。


結論 6:「100% 果汁」宣稱有貓膩,類似「其他沒了」
在我們仔細研究了果汁配料表以後,發現不少果汁品牌宣稱的「100%」還真有貓膩。
我們選擇了其中三款比較有代表性的果汁:
前兩款(味全每日C橙汁、匯源 100% 橙汁)均為濃縮還原果汁,也就是濃縮橙汁兌水,但它們依然宣傳自己是橙汁含量「100%」;
第三款(農夫山泉 NFC 橙汁)也宣傳自己為 100%NFC 橙汁,但從配料表來看,除了橙汁以外,還添加了 5% 的橙果肉。如果按照濃度公式來計算,其所含的 NFC 橙汁濃度應該為 95% 才對吧?

由此可見,目前果汁品牌僅將「100% 果汁」當做其中一種配料。無論添加了維生素 C、水、果肉,只要使用到「100% 果汁」,都宣稱自己是「100% 果汁」。
從行業標準來看,歐盟要求復原果汁標註「from concentrate」,從而和鮮榨果汁、NFC 果汁、HPP 果汁區分開來。但目前國內 GB/T 31121 尚無此強制條款。
敲黑板:當你看到「100% 果汁」,並不代表 100% 都是果汁,或者「你正在喝的這瓶果汁,濃度為 100%」可能是濃縮果汁兌水,也可能是加入了其他配料。
結論 7:「0 脂」宣稱避重就輕,存在誤導性暗示
我們觀察到有不少果汁產品都宣稱自己的果汁「0 脂」、「0 脂肪」。

儘管這種宣稱是合規的,但是,它也同時存在迷惑性和誤導性暗示。
實際上,從製作果汁的工藝過程來看,果汁通常由水果壓榨或濃縮還原製成,其原料本身就不含脂肪。根據歐盟《食品資訊法規》(EU No 1169/2011)和中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若產品天然不含脂肪(≤0.5g/100g),允許標註 「0 脂肪」 或 「無脂肪」。同時,由於果汁生產過程中無需新增脂肪,因此技術方面也是合規的。
但是,果汁 「0 脂肪」的健康宣稱卻具有潛在的誤導性。
大眾習慣性將「高脂肪」和「不健康」聯絡起來,而商家藉助果汁、果汁製作過程中本來就應該是「0 脂肪」的宣稱,來轉移消費者對果汁中「高糖分」的關注,暗示果汁的「健康屬性」。
這就像是 —— 我們向朋友推薦一款新上市的薯片,強調 「這款薯片不含反式脂肪」,但刻意不提它含有超高鹽分和飽和脂肪。
閉口不提果汁含有的高糖分,而透過藉助「0 脂」的健康暗示做文章,也是同樣的伎倆。
結論 8:警惕「不苦的苦瓜汁」和「不酸的山楂汁」

實際上,從配料表可以看到,維果清 HPP 系列兩款果蔬汁都是以「蘋果」作為基底的。這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
蘋果的高糖含量使其在果蔬汁中成為天然的甜味劑,不僅掩蓋了苦瓜的苦味和羽衣甘藍的青澀風味,也使整體口感更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透過甜味掩蓋苦味,的確可以最佳化口感,但也需要關注其中的實際含糖量:
維果清 HPP 羽衣甘藍複合果蔬汁:實測每 100ml 總遊離糖約為 12.7g,單瓶 300ml 含糖量約為 38.1g;
維果清 HPP 夏火苦瓜苦不苦:實測每 100ml 總遊離糖約為 10.42g,單瓶 300ml 含糖量約為 31.3g。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山楂汁」:
山楂樹下 100% 山楂汁:實測每 100ml 總遊離糖約為 12.35g,單瓶 350ml 含糖量約為 43.2g。
你看,日常我們的感覺是:山楂吃起來很酸,也不甜,怎麼會含糖量這麼高呢?
答案是「糖酸比」—— 糖分與有機酸的比例,決定了水果的口感。山楂總糖含量高達 10-12g/100g(與葡萄持平!),但其所富含的檸檬酸、蘋果酸含量是橙子的 3 倍以上,高酸壓制了我們對甜味的感知,形成「酸而不甜」的錯覺。
本次我們選擇的「山楂樹下」在山楂汁裡已經算相當乾淨的配料了;但市售山楂汁大多透過直接加糖、濃縮蘋果汁等來調整山楂原本的糖酸比,含糖量可能會更高。

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遊離糖(Free Sugar)。對於遊離糖的攝入:
WHO 強烈建議兒童的每日攝取量低於總能量的 10% 以下,有條件可以低至 5% 以下。
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 DRIs(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2023 版中指出:
– 嬰幼兒(0-3歲):不應攝入新增遊離糖
– 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每日新增糖攝入量不超過攝入總能量的10%
結合上述官方權威機構的建議,我們參考了 DRIs 附錄三中的未成年人每日所需熱量建議(按照中等活動強度),計算出瞭如下表格:

我們以 3 歲的幼兒園孩子為例


這還只是強烈建議的 10% 的底線!WHO 建議如果有條件,儘量控制在 5% 以下。如果按照這一更嚴格的標準,這份清單還會囊括農夫山泉 100%NFC 橙汁、味全每日 C 橙汁、山姆 MEMBERS MARK 蘋果汁、盒馬 NFC 鮮榨橙汁、匯源橙汁等一系列常見的市售果汁。
很淺顯的道理是,如果一瓶果汁濃縮了多個水果,那麼它的含糖量一定是超標的。因為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平衡膳食寶塔,無論兒童還是成人,建議每日攝入的水果量約為 200~300g,通常為 1 個蘋果或橙子。

然而,果汁中卻濃縮了多個水果 ——


無論按照每百毫升遊離糖含量(果汁中的遊離糖濃度),還是按照單瓶果汁總遊離糖含量(單瓶的總糖量)排序,排名前五的果汁飲料有不少是直接面向兒童和家庭人群的!

上述三種兒童果汁(及果汁飲料)產品,分別是啵樂樂草莓味飲料、美汁源酷兒蘋果汁、樂百氏果蔬汁(已全網下架)。儘管遊離糖含量高得離譜,但前兩款產品居然宣稱自己是專為兒童設計的!
先看我們自己從小就喝的老品牌酷兒,由於會經常出現在各大商超,尤其是「皮爺咖啡」等咖啡店裡。



它的含糖量也很驚人 ——


送檢結果顯示,酷兒蘋果汁每百毫升的膳食纖維含量為 0.2g,啵樂樂的該數值則低至 0.1g,在送檢樣品裡排名倒數。
所以:真的不要看到卡通IP就買!「專為小朋友設計」的不一定適合小朋友,「面向兒童消費者」的不一定適合兒童!
檢測結果出來以後,我們仔細分析資料,覺得非常有必要把這次評測的結果,讓更多人知道。
因為,果汁的含糖量實在是太高了!
不同於巧克力、糖果讓人戒備的印象,果汁一直以「健康」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但是卻富含天然的「隱形糖」。
-
假如我們喝下一瓶 300ml 的橙汁,相當於吃下了 3.5 個橙子,比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水果量多出 2~3 倍; -
假如我們每天堅持喝一瓶,相當於每天多吃了 7~8 塊方糖; -
假如我們每天喝 2 瓶、3 瓶,甚至以此為代餐呢?

5、實測全過程:選品
-
含糖飲料中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和新增糖攝入量的增加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上升相關(Stanhope et al., 2015 ); -
含糖飲料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攝入可能與胰島素抵抗加劇及新陳代謝減快取在關聯(Lin et al., 2016 )
-
美國普通人群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可能部分歸因於高果糖玉米糖漿消費量及可獲得性的增加(Bray, Neilsen and Popkin, 2004; Goran et al., 2013 )
|文獻來源:https://health.ec.europa.eu/document/download/a177c16c-a2fc-4bb0-a00c-205fbe4e73c0_en
-
「0 新增」:0 新增糖、0 新增蔗糖、0 新增白砂糖、0 脂、0 脂肪、0 香精、0 色素 ……
-
「100%」:100% 橙汁、100% 果汁 ……

根據 WHO 的定義「遊離糖」是指新增到食物飲料中的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果蔬濃縮汁中的糖:
第一類「新增糖」對應的是果汁飲料中的果葡糖漿、白砂糖等「甜味劑」;
第二類對應的正是真·果汁中的「天然糖分」。
我們翻閱了很多專業文獻,確實發現,當初 WHO 這份指南釋出以後,曾經一度引發過疑問:明明是天然糖分,在蘋果裡吃下去沒問題,怎麼把蘋果榨汁以後,就變成不健康的遊離糖了?同一種果糖,怎麼變個存在形式,就突然不健康了?
嗯,沒錯,伴隨你嚼碎蘋果肉吃進去的果糖,和你把蘋果榨成蘋果汁喝進去的果糖,還真不!一!樣!
核心區別是在蘋果汁中轉變為「遊離糖」以後,其吸收速度、對血糖和代謝的影響都會變得不同,比如:
蘋果:糖分被鎖在細胞結構中,需要咀嚼、消化,原果種的膳食纖維會減緩糖的釋放,讓血糖上升較慢,飽腹感更強;
蘋果汁:果糖已經被榨出,不需要咀嚼就可以輕鬆喝下,糖分會直接進入消化道並迅速吸收,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胰島素波動更劇烈。
本來「蘋果」變成「蘋果汁」,健康程度就下降了;但攔不住果汁品牌變本加厲,還把果汁給濃縮了!
比如,在食品工業領域,可能會把蘋果汁進行二次加工,作為雙脫濃縮蘋果汁來售賣。

上圖中的雙脫蘋果汁(Double Concentrated Apple Juice),在生產過程會經歷了兩次濃縮,減少水分,提高糖分濃度,便於儲存和運輸。
*文獻來源:高振鵬.源於蘋果汁的液態果糖生產技術研究 [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DOI:CNKI:CDMD:2.2009.031498.
根據該研究,我們做了一張圖,一起捋捋「濃縮蘋果汁」的組分:


第三類:原果果汁
原果果汁是近年來新興的品類,典型代表就是NFC、HPP等等。
相較於果汁飲料、濃縮還原果汁,NFC/HPP 聽起來確實是更好地工藝,其配料表通常相當乾淨,例如:
-
配料:鮮榨橙汁
-
配料:100%NFC 橙汁、橙果肉(新增量 5%)
-
配料:蘋果汁 99.98%,維生素 C
去掉了各種甜味劑,真正做到 0 新增的原果果汁,從含糖量的角度來說,真的更健康嗎?
5.2 選品!

它們分別是:
-
美汁源酷兒蘋果汁飲料 -
啵樂樂草莓飲料(韓國) -
都樂清甜菠蘿果汁飲料(菲律賓) -
樂百氏果蔬汁 -
味全每日 C 橙汁 -
可果美複合果汁汁飲料(日本) -
FRUTCO 橙汁(巴西) -
盒馬 HPP 有機紅富士蘋果汁 -
維果清 HPP 羽衣甘藍複合果蔬汁 -
維果清 HPP 夏火苦瓜苦不苦 -
盒馬 NFC 鮮榨橙汁 -
農夫山泉 100%NFC 橙汁 -
山姆 Member's Mark 蘋果汁(西班牙) -
北冰洋 100% NFC桔汁 -
山楂樹下 100% 山楂汁 -
喜茶羽衣纖體瓶(首創) -
滬上阿姨羽衣甘藍纖體瓶 -
Wagas 超級輕體羽衣甘藍茶 -
自榨鮮果:蘋果汁 -
自榨鮮果:橙汁
然後透過外賣、自取、線下選購、自制等多種方式。
我們在 1 小時內採集了所有瓶裝樣品,又在 30 分鐘內同時集齊了所有鮮榨果汁。

關於鮮榨果汁這裡,我們採買了盒馬同個條形碼下的同種水果,按照固定的淨重和水分配比,實現了北京 – 上海兩地的同款自榨果汁製作!

家庭實驗是為了更好地向大家呈現視覺化的結果;而送檢實驗室,則是為了得到高精度的專業資料。
5.4 掏錢,送檢!
我們原計劃實測覆蓋的果汁選品大概有 120 多瓶!一開始計劃由孫亞飛博士領銜,自己在實驗室裡完成測評。
但是,孫博士和蜂蜜熊老師親自進入實驗室時才發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折光儀(甜度計)、PH 試紙等,都很難做到足夠精準的資料。
以折光儀為例,其測量原理是依賴光的折射,而光的折射受溶液中多種物質的影響。在果汁中,除了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外,還可能含有水分、酸、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其他成分,這些成分都會影響光的折射率。此外,果汁中的酸性物質會改變溶液的光學性質,鈉、鉀等礦物質離子會改變折射率,未完全過濾的膳食纖維也可能影響折光儀的讀數,導致糖分測量不準確。
其他的方案,也存在各種精度和可控條件方面的問題。
所以,最終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果汁中的碳水化合物(遊離糖&膳食纖維),我們選擇了送檢到專業實驗室。

送到貨架上以後,我們就離開了,交給專業人員開始處理。
經過了兩個星期的等待,我們終於拿到了厚厚一疊檢測報告!

送檢的兩週內,我們答主評審團的成員也沒閒著。
精確到數字確實需要實驗室的專業檢測;但有些結論,只需要在家動動手其實就能找到答案!
我們大概幹了三件事 ——

一是查閱資料,檢視配料表、翻閱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以及相關法規;
二是在家進行了多項科普實驗;
三是 5 名志願者自願帶上了動態血糖儀,用於監測隱形糖對血糖所帶來的影響。
我們設定了初始方案:
務必在至少空腹 10 小時以上後進食。
進食順序:首先食用一個雞蛋,雞蛋食用完畢後食用一片面包。整個食用過程中可飲用 150ml 果汁(空白試驗日用水代替果汁),避免一口悶。
進食時間:20min
雞蛋:白水煮蛋,熟透。
用餐後兩小時內不做劇烈運動,不喝除水之外的飲品
選擇了五名志願者:
-
志願者 1:40 歲女性
-
志願者 2:38 歲女性
-
志願者 3:36 歲媽媽
-
志願者 4:25 歲女性
-
志願者 5:38 歲男性

然後就是一日一餐的測試 ……



同時用輕享看,用動感看 ……

-
志願者 1:輕食組。選擇了輕食果蔬汁和低糖果汁,包括:維果清 HPP 系列、都樂清甜菠蘿汁(低糖 +NFC 果汁)、喜茶、滬上阿姨、Wagas 等 -
志願者 2/5:聚餐組。選擇了家庭聚餐常見的:「開胃健脾」山楂汁、美汁源果粒橙、農夫山泉 NFC、美汁源酷兒及樂百氏複合果蔬汁等,老少咸宜,這組都集齊了 -
志願者 3:模擬兩個場景 —— 濃縮組和自家現榨組,前者包括山姆購入的 FRUTCO 橙汁、可果美複合果汁等 -
志願者 4:白領組。選擇的是果汁工藝中比較先進的 NFC 和 HPP 工藝系列。
自家現榨鮮果:無論是蘋果還是橙子,雖然確實比起「不喝果汁」會升糖,但和喝白開水的空白試驗相比,升糖幅度平均增加僅為 7.69%;

輕食果蔬汁:升糖幅度在可接受範圍內,相較於白水,額外升糖率為 11.81%。但 30 分鐘內的升糖幅度高達 70%,血糖波動還是挺大的。

至於濃縮還原、NFC 及 HPP 果汁,帶來的額外升糖率均在空白試驗(對照組)升糖率的 20% 以上。
畢竟,糖分就在果汁裡擱著呢!

2. 手工剝皮去籽,餘 488g 果肉

3. 分兩次,用小米榨汁杯榨取果汁:榨汁程式運轉 4 次,每次 40 秒

得到兩杯為過濾前的原果橙汁。
4. 榨取的果汁稱重:479.5g;農夫山泉 300ml 果汁稱重:313.9g。別急,還需要過濾呢!



剩下的果汁,無論從色澤、質構比來說,都非常接近。
我們可以大致認為:這杯自己榨取的橙汁已經非常非常接近於農夫山泉這款高階果汁了!
好,留下果汁的看起來幾乎一樣;但是那些沒能留下,被棄置的成分呢?
為了得到這樣一杯橙汁,我們到底捨棄了什麼呢?
來人,上果渣!
6. 濾出的果渣連紗布放入80攝氏度烤箱中烘乾 (注:紗布上有很少一部分無法拿下)
這就是過濾後剩下的果渣,咱們可以明顯看出:自榨鮮果剩餘的果渣(托盤左邊),幾乎是農夫山泉 100%NFC 橙汁(托盤右邊)的很多倍。

就這,已經很不容易了。知道農夫山泉有多拼嗎?
為了增加這款橙汁裡的膳食纖維,他們額外添加了約 5% 的橙果肉進去,應該就是我們在紗布上看到的這些果渣!

接下來,進烤箱!

經過了漫長的低溫烘乾,我們得到各自的固形物如下 ——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包括促進腸道蠕動的不溶性纖維(如纖維素、木質素),有助於調節血糖和降低膽固醇的可溶性纖維(如果膠);
抗氧化物質(Antioxidants):包括類黃酮(如橙皮苷、柚皮素),胡蘿蔔素(特別是 β-胡蘿蔔素)等;
1. 稱取 320g 橙子 (宣稱中的 4 個桔子),手工剝皮,餘 240.6g 果肉

2. 分兩次,用小米榨汁杯榨取果汁:榨汁程式運轉 4 次,每次 40 秒
3. 榨取的果汁稱重:234.5g;北冰洋 125ml 果汁稱重:129.5g





採用了酸度有不同的山楂汁、蘋果汁和白水進行浸泡。


對比一下用蘋果汁和白水浸泡雞蛋 ——


在看一下浸泡前後的對比,右側浸泡後的凹凸不平更明顯了!

2 號雞蛋(蘋果汁浸泡)
由於酷兒蘋果汁中含有焦糖色,並且酸性較強,我們觀察到雞蛋表面在浸泡 12 小時後產生了「色斑」!
若酸性溶液含色素,蛋殼或內膜可能還會吸附顏色,呈現輕微染色。



2025 年,是國家連續實施三年「體重管理年」的開始,而「管理包括果汁在內的含糖飲料」,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也誠摯地希望有關部門能看到 ——
最後,關於「纖體」「輕體」等說法,以及用「纖維」指代「膳食纖維」的做法,基本屬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擦亮眼睛,轉發給周圍的人。
入選答主需要滿足:在行業內有紮實的行業經歷和豐富的經驗積累,或在學術上,如科學科技、醫學、人文社科、設計等方向上有專業深耕,或在某垂直方向或品類下,有深度研究和長期使用與創作,內容創作受到使用者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