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保健品儼然成了現代人的“續命神器”,彷彿那些五顏六色的膠囊和神秘莫測的粉末,就是開啟健康大門的萬能鑰匙。
無論是想補維生素、增強免疫力,還是抗衰老、護肝護胃,總有一款保健品能“對症下藥”。
然而,在這股養生焦慮的狂潮下,保健品市場卻像是一個“江湖”,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產品,到底是真正的健康守護者,還是隻是一場精心包裝的“智商稅”大戲?
前段時間,一些海外華人熱捧的保健品就被營養師“扒了皮”。
1
頂級營養師警告:數百萬人用的補充劑或增加癌症風險
據《每日郵報》報道,一些號稱“健康神器”的保健品可能不僅沒讓你更健康,反而會悄悄給你的身體“挖坑”——從肝功能受損到腎結石,甚至可能增加癌症風險。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養生變養病”的感覺?
Nichole Andrews,一位專門為癌症患者提供營養建議的營養師,最近在她的Instagram上(擁有33.4萬粉絲)發帖“揭秘”了這些保健品的真相。她直言不諱地指出:大多數人攝入的維生素補充劑並不一定對健康有益,甚至有些可能會“火上澆油”,增加患癌風險。


她在影片中調侃道:“很多人把蘋果醋、膠原蛋白、護膚護髮軟糖、薑黃和維生素C等補充劑當成‘健康魔法藥’,以為吃了就能瞬間變身超人。但現實是,過量服用這些‘神奇小藥丸’可能弊大於利,甚至讓你的身體‘翻車’。”
“作為一名癌症營養師,我必須提醒大家,過度依賴這些補充劑可能會打破身體的自然平衡,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成為癌症的‘幫兇’。”
在她列出的“不必要且可能有害”的補充劑清單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蘋果醋膠囊。這種膠囊號稱是蘋果醋的“便攜版”,避免了直接喝蘋果醋時的酸爽和對牙齒的“腐蝕攻擊”。
蘋果醋本身是由蘋果發酵而成的醋酸飲品,網上各種宣傳把它吹得神乎其神,號稱能減肥、降血壓,簡直是“萬能靈藥”。但安德魯斯卻潑了一盆冷水:蘋果醋膠囊可能會刺激消化系統,而且由於高酸性,對牙齒也不友好。更重要的是,目前並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些膠囊真的能減肥或改善消化。

她還提醒,保健品市場不像藥品那樣受到嚴格監管,效果和安全性全靠商家一張嘴。如果你真想改善消化,不如試試喝點檸檬水,或者吃點泡菜、酸菜之類的發酵食品,既天然又安全。
接下來是膠原蛋白補充劑。安德魯斯直言,除非你身體真的缺乏膠原蛋白,否則過量攝入可能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她建議,與其花錢買補充劑,不如透過均衡飲食來獲取膠原蛋白。比如多吃點雞肉、魚、蛋、柑橘類水果和漿果,這些食物不僅能提供膠原蛋白,還富含維生素C,一舉兩得。
至於生物素(維生素B7),安德魯斯也不建議透過補充劑攝入。過量生物素可能會干擾血液檢測,導致誤診。她推薦透過雞蛋、堅果、綠葉蔬菜、鱷梨和紅薯等食物來獲取生物素,既安全又美味。

再來說說薑黃。雖然薑黃被吹捧為“抗炎神器”,但高濃度的薑黃補充劑可能會刺激胃壁,甚至影響肝功能。安德魯斯建議,把薑黃當作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就好,比如在咖哩或冰沙中加入一點,搭配橄欖油或椰奶,既能提高吸收率,又不會給身體添亂。
最後是維生素C。雖然維生素C是免疫系統的“好朋友”,但過量攝入可能會導致腎結石和消化問題。安德魯斯建議,與其依賴補充劑,不如多吃點橙子、草莓、甜椒和西蘭花,這些食物不僅能提供足夠的維生素C,還能讓你享受美食的樂趣。

總之,安德魯斯的建議很簡單:別把健康寄託在那些瓶瓶罐罐上,均衡飲食才是王道。畢竟,真正的“健康魔法”不在藥店裡,而在你的餐桌上!
2
多項研究表明,不建議過量服用維生素
多項研究也“站隊”安德魯斯女士的擔憂,指出過量服用維生素可能不僅沒讓你更健康,反而會“幫倒忙”。2023年發表在《臨床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更是“火上澆油”,指出維生素C和E等抗氧化劑竟然可能“助紂為虐”,促進腫瘤的生長。是不是感覺有點“養生變養瘤”的諷刺?
當然,維生素C和E本身並不是“反派角色”。維生素C在人體中可是個“多面手”,既能幫助傷口癒合,又能維護皮膚、血管、骨骼和軟骨的健康;而維生素E則是眼睛和免疫系統的“守護神”。但問題在於,過量攝入這些“好傢伙”可能會讓它們“黑化”,帶來負面影響。

維生素C常見於西蘭花、柑橘類水果等食物中,而維生素E則多藏在堅果和種子裡。當你透過天然食物攝入這些維生素時,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你貪心地透過補充劑攝入過量,那可就有點“過猶不及”了,甚至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驗證這一點,乾脆拿小鼠做了實驗。他們給小鼠注射了肺癌細胞,然後透過飲用水給小鼠餵食逐漸增加劑量的維生素C和E。接著,研究人員用超聲波掃描監測了小鼠體內幫助癌細胞形成實體腫瘤的血管生成情況。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這些維生素竟然促進了小鼠體內一種蛋白質的產生,而這種蛋白質的作用是增加腫瘤的血液供應,從而加速了腫瘤的生長。換句話說,這些維生素成了癌細胞的“加油站”,讓它們更快地“開疆拓土”。
這項研究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雖然維生素對健康至關重要,但過量攝入(尤其是透過補充劑形式)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所以,與其依賴那些瓶瓶罐罐,不如透過均衡飲食獲取適量的維生素。畢竟,真正的健康之道,從來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
3
英國最受歡迎的藥丸之一可能會增強腸癌風險?
在英國,服用保健品已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彷彿每天不吞幾顆膠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注重健康。資料顯示,近一半的英國人每月至少服用一次補充劑,希望藉此“續命”,維持最佳健康狀態。無論是維生素、礦物質,還是那些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美容養顏的“神奇小藥丸”,補充劑已經悄然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標配”。
然而,專家們卻發出了警告:英國最受歡迎的一種補充劑——鐵補充劑,可能暗藏健康風險。報道稱,如果每天服用某些型別的鐵補充劑超過一次,可能會引發腹瀉、便秘,甚至導致腸道炎症,而這正是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潛在誘因。
說到克羅恩病,大家可能不陌生,之前凱特王妃“消失”那陣子,就有傳言說她患上了這個病(當然,後來已經澄清了,這只是個題外話)。

英國全科醫生艾哈邁德·阿卜杜勒·埃爾巴里(Ahmed Abd Elbary)在一段觀看量接近55萬次的TikTok影片中提醒,過量服用鐵補充劑不僅會影響腸道吸收其他礦物質,還可能增加腸癌風險。長期研究表明,過量鐵補充劑每年會導致約17,000名英國人死亡,並且在50歲以下人群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這些口服藥物通常用於治療缺鐵症,醫生可以開具處方,市面上也有可自行購買的品種,比如富馬酸亞鐵、硫酸亞鐵或葡萄糖酸亞鐵。埃爾巴里醫生表示,鐵補充劑是最常見的處方藥之一,但很多人使用方法不當,儘管兩年前已有新的指導方針。
他強調,鐵補充劑應每天服用一次,過量服用可能導致鐵在腸道積聚,從而引發腸道炎症,出現腹瀉、便秘和胃痛等不適。
此外,長期過量服用鐵補充劑還會干擾腸道微生物群的正常功能,導致其他重要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吸收不足。埃爾巴里醫生提醒,鐵補充劑不應隨便服用超過一次,若有需要,請向醫生諮詢,確保遵循最新的指導方針。

根據NHS的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鐵的推薦攝入量為8.7毫克,而19至49歲女性的推薦量為14.8毫克,50歲以上女性為8.7毫克。在英國,非處方的鐵補充劑在藥店的售價通常為2.5英鎊,每片約含14毫克鐵。儘管如此,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強調,大部分人應該能夠透過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鐵。
營養師指出,紅肉如牛肉、羊肉和豬肉是鐵的良好來源,而對於植物性鐵的需求,豆類和深綠色蔬菜(如小扁豆、菠菜和羽衣甘藍)也是理想選擇。然而,長期研究表明,鐵的攝入過量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鐵過多可能導致肝硬化、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此外,過量的鐵還會造成細胞的氧化損傷,進而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所以,與其依賴鐵補充劑,不如透過均衡飲食來獲取適量的鐵。畢竟,真正的健康之道,從來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下次當你看到那些“神奇小藥丸”時,不妨問問自己:這到底是養生,還是“養病”?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保健品可不是什麼“萬能靈丹”,它們頂多算是個“營養備胎”,想靠幾顆小藥丸就解決所有健康問題?那簡直是痴人說夢!
過度依賴保健品,忽視運動和飲食的重要性,反而可能讓你“越補越虛”。你想想,一邊癱在沙發上刷劇,一邊狂嗑保健品,奶茶、炸雞照吃不誤,還指望靠幾顆膠囊就能彌補所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這簡直比“用創可貼治骨折”還不靠譜!想要真正健康,還是得邁開腿、管住嘴,別指望保健品能替你“負重前行”。
END

Daily mail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歡迎關注我們

管理員長駐倫敦


分享、在看與點贊
我們將持續推送精彩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