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微信開始灰度測試與DeepSeek合作的AI搜尋功能——“深度思考”,標誌著AI應用正式融入國民級應用微信。這一合作不僅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零門檻、無需註冊或下載的AI體驗入口,更預示著AI技術在社交生態中的深度落地。本文將探討微信與DeepSeek合作背後的戰略意義,以及這一“王炸組合”對未來社交、內容創作和AI應用生態的深遠影響。
———— / BEGIN / ————
王炸來了
2 月 15 日,微信 開始面向符合某標籤組合的部分使用者(即灰度測試)在搜尋功能模組中提供由『 DeepSeek-R1 』支援的『深度思考』。
如果你被灰度到了,現在就可以體驗了。
開啟微信——點選搜尋框入口——選擇 AI 搜尋 ——透過快速回答切換並選擇『深度思考』。

目前搜尋功能仍然受到部分限制,第一不支援多輪對話問答;第二不支援檢視歷史問答記錄,部分複雜問題響應時間約 15-30 秒。
目前處於小範圍灰度測試中,預計未來 2-4 周全面開放。

微信,一個是國民級 App ( 16.7 億使用者:資料來源網路,截至 2024 年 10 月)。
DeepSeek ,一個是號稱國運級 AI 大模型。

一個大王,一個小王,這不是王炸是什麼?
AI 應用入口之爭結束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微信使用者,但 DeepSeek 卻不是。
哪怕春節期間 DeepSeek 刷爆了中外網際網路圈、媒體圈、金融圈、朋友圈,佔據了所有平臺的熱搜榜單,因它蒸發的美股有接近 2 萬億美金市值。

哪怕它創造了有史以來,所有網際網路 App 應用(非 AI 行業)中用時最短( 7 天)獲得 1 億使用者的規模增長:

它依然不是。
依然存在巨大的鴻溝和資訊差。
比如就有使用者在網路上,吐槽自己在 PC 電腦端上想使用 DeepSeek 的過程。
從搜尋到進入山寨網站,再到安裝成功,最後支付 299 的會員費後,才發現自己上的壓根不是真 DeepSeek 。
而這,還是國內、中文、毫無門檻的 AI 應用,就更別提之前使用門檻更高的 ChatGPT 了。
換句話說,依然有很多小白使用者想體驗下 DeepSeek ,渴望用上 AI ,但坎坎坷坷,最終將僅有一點熱情消耗殆盡,併發出:
這 AI 也太難用了吧的心聲。
而現在透過接入微信, DeepSeek 或者準確的說 AI 模型可以以零門檻、無學習成本的方式觸及所有使用者。
無需註冊、無需下載、觸手可及、用完即走
(有點像小程式的slogan?)
Now,AI 應用入口之爭,結 束 了!
AI 應用落地場景
某種程度上,AI 搜尋就是第一落地場景。
我們可以將 ChatGPT 或 DeepSeek 視為搜尋引擎,但它又不止是搜尋引擎。
畢竟你要先給它比較明確的提示詞指令( Prompt ),也可以理解為搜尋關鍵字(只不過它比較長,還支援多輪複雜對話,並能對結果進行總結和生成)。
而微信搜尋——搜一搜則可以毫無成本的承接流量和使用者。
資料顯示 ,微信搜一搜的月活使用者早在2022 年已達到 8 億,日搜尋量更是高達 29.44 億次。
在此之前,微信已經在嘗試在搜尋結果中置頂展示(機率置頂)AI 搜尋的結果。

最重要的是,對於一向剋制且本著寧缺勿濫原則的微信而言,藉助搜尋功能實現 AI 模型的應用的無縫落地,也更加『安全』。
搜尋畢竟是使用者主動發起的行為,它不會在使用者沒有預期的情況下打擾使用者,這不僅有效保證微信的使用體驗不被幹擾,同時又能借用最強的 AI 推薦模型解決使用者即時獲取有價值資訊的痛點。
除此以外,想必你也知道,微信生態目前擁有全中文領域內最優質的內容源供給(個人以為單論內容質量,微信第一,小紅書第二)。
使用者將透過『深度思考』及差異化的『多輪對話』的上下文模式,獲得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推理結果,Amazing。
於使用者而言,也無需在微信和其它 AI 應用之間來回切換和複製貼上,即可完成『搜尋-推理結果-分享」全流程閉環(這套組合拳,就問你怕不怕)。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某度被騙。
AI2C (AI 面向普通使用者),就在現在。
這不就應該是 AI 的樣子嗎?
使用者壓根不需要知道 AI 到底是什麼玩意,也不需要學習演算法,甚至不需要成為提示詞工程師,就能透過 AI 應用實現目標。
和菜頭說 AI 能力就是電力這種底層基礎設施,你我都不需要成為電氣工程師,也不需要直接接觸電本身
但這依然不影響,你在看電視,我在開汽車,他在看手機。
不能同意更多。
只有 2C 端的應用才能覆蓋更多使用者,賦能每個人,為這個世界帶來真正的改變。
就好像 PhotoShop 一直都是圖片處理專業領域的應用,也才 2、3 千萬使用者,但你看剪映全球 8 億使用者、美圖秀秀全球 10 億的使用者規模(且還在快速增長中)。
未來 AI 能力將融入和滲透到各個地方,我們也幾乎意識不到我們正在使用的所有東西都是基於 AI 的延伸,看不見 AI ,但 AI 無處不在。
微信贏麻了
可以預見的接下來,微信將透過 AI 能力重塑整個生態(騰訊將再一次後發取勝),以及更多場景下的探索和落地:
透過 AI 深度挖掘目前微信生態內優質,但沒什麼流量的公眾號長尾文章,給予二次/多次推薦,解決『沉沒的大多數』,激勵內容創作者的創作熱情(當然可能會催生更多 AIGC 的垃圾內容,um…)。
比如 PC 場景:

移動端場景則更加豐富具有想象力:

微信這個超級 App,將再次改變一切。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證明,我們在『應用層面』的創新能力、落地能力、生態構建能力是遙遙領先的……(有點吹牛?)
DeepSeek 也將贏麻了
得益於微信如此龐大和多層次(從一線到六環外)的使用者群體,大幅加快 DeepSeek 模型的後續最佳化和迭代速度。
DeepSeek 將透過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更全面的訓練資料來源(如圖片、語音、影片等多樣化的資料),更加精準的學習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場景下的語義理解能力。
不過,我有一個疑問:
DeepSeek 會把我們的聊天記錄(文字、圖片、檔案)拿來當訓練資料嗎?
開源勝利了?
火遍全球的 DeepSeek 被外國友人稱為:SputnikMoment( Sputnik 是蘇聯於 1957 年發射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名字,這背後是美國對自身在關鍵技術領域,如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計算等可能被中國超越的危機感)。
Mosaic 瀏覽器發明人馬克·安德森在 Twitter 上表示:
「 DeepSeek R1 是我見過的最令人驚歎和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作為開源專案,這是給世界的一份重要禮物。」
圖靈獎得主楊立昆則表示:
「與其說是中國對美國的勝利,不如說是開放對封閉的勝利。」

(可能這兩位大佬心裡 100 個不願意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來自東方大國的開源大模型真的超強)。
在 DeepSeek 開源的壓力之下, OpenAI 也宣佈將很快釋出 GPT-5,可免費使用。

DeepSeek 開源後蝴蝶效應明顯,AI 應用落地更加迅速,對於整個 AI 生態的顛覆更加直接,生態滲透更加猛烈。
開源,是否會進一步加速人類探索 AGI 的決心和進度。
(但 AGI 會毀滅人類嗎?/思考)
未來 已來
我用 AI 生成最後一段結尾:
微信接入 DeepSeek 不僅是技術整合,更是生態戰略的升級。
對使用者而言,這意味著更智慧的搜尋體驗和更高效的內容獲取;
對騰訊而言,這是鞏固其超級應用地位的關鍵一步;
對行業而言,這標誌著開源大模型從技術探索邁向大規模商業落地的轉折點。
未來,微信能否在AI浪潮中繼續保持克制而精準的風格,將決定其能否真正引領社交智慧的新紀元。
Um… 即使我們都沒有機會縱身於 AI 行業,也要時刻對 AI 將要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各種變革持續保持密切關注。
So, What R u waiting 4 ?
———— / E N D /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偉說電商,作者:孟大偉。原標題:微信 + DeepSeek ,王炸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