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DeepSeek=王炸組合

微信 AI 搜尋要殺瘋了!DeepSeek R1 接入,14 億使用者零門檻開玩

DeepSeek 爆火之後,各種平臺都在接入。
今天一覺醒來,發現微信也是終於反應過來,終於接入了 DeepSeek!
2 月 15 日,不少網友發現微信搜尋已經上線“AI搜尋”功能,並接入了 DeepSeek-R1 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務。
入口:開啟微信 → 點選頂部的搜尋框 → 選擇頁面中部「AI搜尋」 → 選擇“深度思考模式”
(如果看不到,那說明還不在灰色測試範圍,Max 也不在此列 o(╥﹏╥)o  都只能再等等)
騰訊的“野心”也很明顯:用微信的國民級流量,讓最強中文大模型“零成本”觸達所有人。

網友實測:AI 不僅能寫詩

根據網友們的實測發現,無論是查電影票房、問生肖運勢,還是讓辛棄疾寫詞點評 AI,DeepSeek 都能秒速生成答案,甚至附上參考資料和表情包。更狠的是,答案一鍵轉發朋友圈的功能,直接讓網友喊出“AI 社交時代來了!”
有網友讓 DeepSeek 以辛棄疾口吻寫詞,結果輸出了一篇文風豪邁的《智開星漢賦》,連用典都帶點賽博味;
還有網友問微信 AI 搜尋,「類似OpenAI的深度研究搜尋,還有哪幾家產品有這個功能?」結合了DeepSeek的強大推理能力,AI 搜尋給出的答案也是比較靠譜。
不過,從網友們的測試中也暴露了短板:部分搜尋結果時間混亂,電腦端無法檢視分享內容,且連續對話功能暫未開放。

騰訊的“王炸”組合:生態資料 + 開源大模型

DeepSeek R1 的真正殺手鐧,在於和微信生態的深度繫結。比如問“故宮門票怎麼約”,它不僅能全網搜,還能抓取微信小程式、公眾號的官方介面資訊,回答直接附帶預約連結。
這種“獨家資源”,其他平臺只能乾瞪眼。更關鍵的是,DeepSeek 作為開源模型,成本低、響應快,連海外巨頭 Perplexity 都公開致謝:“多虧它,我們才能吊打 GPT-4!”

有關“微信AI搜尋”的 FAQ

2 月 16 日,對於一些相關細節,證券時報向騰訊求證。鵝廠作了進一步說明:
1、AI 搜尋的資料來源包含公眾號嗎?微信 AI 搜尋接入的 DeepSeek 支援聯網搜尋(使用者無需手動選擇),基於公眾號等豐富的微信生態內容,以及全網優質內容,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高質量回答。
2、AI 搜尋已經全量嗎?目前該能力還在灰度測試中,將根據使用者體驗和反饋持續最佳化。
3、微信的搜尋場景為什麼要接入大模型?大模型可以提升搜尋的智慧化和精準度,如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搜尋意圖,分析和處理複雜的查詢內容等。結合使用者需求,騰訊在搜尋場景中接入了包括混元、DeepSeek 在內的大模型,進一步豐富使用者的搜尋體驗。
4、AI 搜尋會用我微信內的朋友圈、聊天等個人資訊嗎?AI 搜尋僅整合公眾號及網際網路其他公開資訊,不會使用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和相關隱私資訊。
參考:量子位、新智元、證券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