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在兵荒馬亂的成長中找到自己|5月25日上海一席少年現場

一席少年(YiXi Youth)是一席的子品牌,致力於為青少年、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涵蓋人文、藝術、科技、哲學、博物、心理等多領域內容,以跨學科視角拓展認知邊界,重塑教育的可能。
3月份,我們在北京舉辦了第一次一席少年現場,來了許多大朋友和小朋友,大家給了這個新節目很多鼓勵和支援,氣氛非常熱烈。尤其是特別安排了講者和觀眾的互動時間,許多大人和孩子們爭相提問。我們希望把這個有意義的環節在今後的現場中保留下來,也是回應我們對於教育的理解:教育不是單向的輸出,它是人與人的對話和互相的影響。
提示和上一場一樣,許多話題對充滿好奇心的大人同樣有趣,也歡迎大朋友們來!好的,一起來看看活動介紹吧!
活動關鍵資訊:
𒊹時間
2025年5月25日(週日)
日場13:30 – 16:30

杜素娟 張雙南 我是白 馮果川 

夜場17:30 – 20:30
沈辛成 劉勃 鍾馨樂 宋壯壯 
𒊹地點
上海張楊北路 1138 號浦東新區工人文化宮
3 樓  U12 劇場
地鐵6號線、12號線巨峰路站-3號口
𒊹報名方式
識別二維碼或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𒊹提示
日夜場講者不同分別購票,也可選兩場通票
家長可考慮興趣點和孩子能否堅持全場,選擇對應門票。
青少年觀眾建議8歲以上,門票大小同價。
日場講者
13:30~16:30
演講順序和結束時間以現場為準
01
張雙南
天體物理學家
做科學研究的一個本質是找錯,而不是找對。
“大家好,我是張雙南,天文學家,天體物理學家。我平時所做的事情是研究黑洞,還有宇宙的演化,但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演講是《什麼是科學》。”
2017年,張雙南在一席做了一個演講,這是演講的開頭。在那個演講裡,他用了30分鐘的時間,博古通今,把這個聽上去有點抽象的問題,用人人都能聽懂的方式,抽絲剝繭地講了清楚。那個演講也成為一席至今1000多個演講裡,影響力最廣的之一。
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天體物理學家之一,張雙南的科學履歷豐富:31歲時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引起學界轟動;與兩位華裔科學家合作提出測量黑洞自轉的方法,成為該領域最廣為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擔任“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之外,還擔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伽馬暴偏振實驗、新一代“慧眼”——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eXTP)空間天文臺、中國空間站伽馬暴偏振實驗2號和旗艦級實驗“高能宇宙輻射探測”專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領域專家組的首席科學家。
他工作非常的忙,但同時,他也一直熱衷於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教育。他坦言“作為科學家我們只能以此回饋公眾”。他會因為有學生聽了他的科普講座報考了國科大而特地發一條朋友圈。
這次來「一席少年」,他要講的是:什麼是科學的方法。
做科學研究的本質是什麼?是找錯,而不是找對。其邏輯在於科學知識的進步並非透過不斷“證明真理”,而是透過不斷“排除錯誤”來實現的。
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科學的世界裡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那種勇於去尋找錯誤的精神,也是科學得以不斷發展的動力。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其實很多,成為武俠、作家、戰鬥英雄、科學家。
02
杜素娟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沒有人可以一直做好孩子。
當我們感覺跟群體格格不入、當父母的觀點不再能說服自己、當我們的不滿無人在意、當我們的堅持遲疑不定、當我們的吶喊流於無人聆聽的空地……
我們該何去何從?
當這一切的衝突、矛盾、倔強和不馴服,被貼了一個灰色的標籤,被定義為這不過是“叛逆”……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和看待自己?
做父母的“好孩子”,為什麼開始令人痛苦?
杜素娟提出的這些問題,是很多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感到困惑的話題,作為一位文學老師,她想在演講中嘗試轉動開啟這些問題的鑰匙。她想從一本叫做《德米安》的書講起。在這本書裡,少年辛克萊困在原地,內心卻在跋山涉水,踏上尋找自我的艱辛歷程。
每一位少年都是辛克萊,每一位少年都像辛克萊一樣探索通往未來的道路,其中最難的一關,正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契機還是侷限?
叛逆就意味著糟糕嗎?不叛逆就意味著不糟糕嗎?
杜素娟認為,如何理解青春期,理解我們和別人的不一樣,其實是我們尋找適合自己人生的開始;所謂叛逆,恰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階段。
這次「一席少年」演講,她要講的是關於自我認同、關於叛逆裡的生機、關於如何在兵荒馬亂的成長中找到自己。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我中學時代的夢想,就是當老師,這個夢想一直沒變。
03
我是白
漫畫家 插畫師
創作有點像,小小地醒過來。
如果給你一個主題——下午兩點發生的事,你會畫些什麼?
8年前,我是白的漫畫創作就從這裡開始。他漫畫的主角大多時候是“小白人”與“帽子男”,沒有造型、沒有表情,只有一副平板的五官,也因此他可以是任何人。“有時候,我把他們放在一個有云飄進來的房間裡;或者讀書時,地板上會長出茂盛的植物;有時候,角色從身體裡吐出一條魚,再把它投進河裡。” 他的漫畫像是一場遊戲,也像一個寓言:在天氣預報中加入一個虛構的城市,在監控前放一面鏡子,勸一個不存在的人活下去。
乾淨的畫面總在下一格丟擲更大的未知,讓人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人類學者項飆說:「我是白的作品是畫,也是詩、是禪。靈感,輕巧地撥動感知,於是附近有了生命,世界不再一樣。」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高三曾夢想當電競選手,apm200,最佳戰績《魔獸爭霸III》上海松江區第四名。
04
馮果川
建築師,作家
學校可以在沙漠、在草原上嗎?學校可以在地底、在山洞裡嗎?
13年前,建築師馮果川開始“一根筋”地做兒童建築教育。
他不認為未來需要多少建築師,兒童建築課並不培養未來的建築師。開建築課是因為每個兒童心中都有對建造的渴望。
他帶著孩子們探索各種材料,用紙箱、竹子、游泳圈,去搭建自己的小房子;他們一起走進深圳的城中村,發現一個空的場地,決定給附近的小朋友製作一個滑滑梯;他們一起探訪距離高樓大廈一步之遙的百年村落,一個小女孩看完問:為什麼這麼有意思的地方要被拆掉蓋成購物中心?他們一起漫步在城市街道,用身體感受它,他們發現深圳的市民廣場面積如此之大,夏天寸步難行。
他還會邀請孩子們為自己的寵物或者想養的寵物設計一個“家”,小動物不僅在裡面休息和睡覺,還可以玩耍;
他們一起重新設計了學校:學校一定要有教室嗎?學校可以像遊樂場一樣嗎?學校可以在沙漠在草原上嗎?學校可以在地底,在山洞裡嗎?
▲ 孩子們繪製的“未來學校”設計圖
“建築是人的天性,如同鳥兒築巢,老鼠打洞一樣,本來不需要教,只要創造合適的機會讓兒童釋放他們的天性就可以了。”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我中學時候想當空軍飛行員,高中畢業前去參加體檢被淘汰了。現在回想起來當空軍飛行員這個想法太傻了。完全不適合我的性格。
當年迷戀軍用飛機,特別是戰鬥機。雖然這個夢想沒實現,但是那幾年看的航空雜誌幫我鍛鍊了識圖能力,對於後來學建築倒是挺有用的。
夜場講者
17:30~20:30
演講順序和結束時間以現場為準
01
劉勃
 歷史學者,作家
童趣永遠是全世界人類最心意相通的。
《西遊記》的有趣是經得起孩子們檢驗的。一個和尚,竟然是個和尚而不是王子,騎著一匹白馬,帶著一隻猴子,一頭豬,一個水怪,一起去冒險,這個組合本身就非常有意思。
作為四大名著中最受歡迎的一個,《西遊記》在向孩子們敞開,充滿了趣味與幻想的同時,也恰如其分地伸展著教育思考的枝椏:既有展現人類經驗的世相紛紜,也有串聯文化脈絡的歷史表達。甚至,在這樣一部荒誕的幻想作品中談論人類經驗和歷史,反而有助於我們躲開繁重的歷史道德,獲得一種自由感。在自由中,我們和歷史文化才能夠溝通,而不僅僅是被說教。
作為一名歷史寫作者,劉勃迥異於傳統歷史書寫的地方,也正好在於這種溝通。看他的書,不管是備受歡迎的《戰國歧途》,還是豆瓣評分高達8.9的《失敗者的春秋》,都可以充分感受到開啟歷史的這種努力。而對受困於歷史課本的學生們,這種開放的歷史寫作尤其珍貴。
這次來到一席少年,當然要站在少年的角度。《西遊記》自然成為了不二之選。既有趣味,也能夠更自由地出入歷史文化。當然,還有幽默。歷史表達需要幽默,教育更需要幽默。而劉勃的幽默,是聽得見的。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寫小說。
02
沈辛成
青年作家,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
我們一直在以機器為榜樣培養人,現在人的工作被更厲害的機器搶了,我們又大驚失色,是不是戲有點多啊。
2024年以來,沈辛成的一個演講主題在上海的教育圈火了,他頻繁收到上海的中學或教育主管部門的邀請,聊這個話題——站在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變革的當口,如何幫助下一代學會與機器錯位競爭。
沈辛成是技術史專業的博士。今天人工智慧給教育行業帶來的衝擊,與歷史的宏大相比,其實是很平淡的。人類的技術史就是一部用工具超越自身肢體效能的史詩,我們在路上看見起重機的時候不會對自己的肌肉力量有危機感,為什麼偏偏覺得AI讓人的優越性受到了羞辱?有沒有可能AI是在幫助我們揭示現有規則中荒謬的部分,因此我們才如此不適?
在上海交通大學這樣的一流學府,學生是標準化考試中的勝利者,不少人也因此更難看到過往道路的侷限,這使得今日的大學與他求學時的大學相去甚遠。起初這讓他費解,現在他則更願意以身入局,去與學生一起改變些什麼。
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洋氣的他山之石,而是一些向內看的勇氣。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當一個好老師,我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是同一個夢想。
03
宋壯壯
設計師,「帝都繪」聯合創始人
把城市當成真實世界的遊戲地圖。
「帝都繪」是一個有點神秘的“組織”:他們研究的內容包羅永珍、腦洞千奇百怪,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切辦法,“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容易理解一些”。
在他們看來,生活在這座城市裡,很多問題都是重要的,值得好好研究:
他們解碼了北京264所高中的332款校服,終於搞清楚了經常撞衫的是哪些學校,拆解了強調“胳肢窩”“胸前波浪”“肩上閃電”的不同設計流派,以及怎麼搭配色彩能讓你更像一名北京高中生;
他們分析了北京16個城區小朋友們的身體狀況,生成了這份帝都兒童的身體狀況小報告:哪個區女孩更多?近視眼最多?肥胖率最高?蛀牙最多?
左滑檢視
全市1065座公園,哪一個適合放風箏、滑滑板,有大象滑梯?在我們記憶中的那些已經拆除的/停止運營的/正在建造的/工程爛尾的……摩天輪們,它們現在怎麼樣了?在北京的夏天和秋天,你分別最大機率被哪種蚊子叮到(被叮得和被拍得都明明白白);都市傳說裡,那些亮了燈比不亮燈還要可怕的大樓,最鬧鬼的地方在哪裡?
“城市中潛藏著無限資訊,把城市當成真實世界的遊戲地圖,設定自己的遊戲規則,然後盡情地玩這個遊戲。”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旅行家。
04
鍾馨樂
友樂青春教育工作室主理人
青春期的性別刻板印象會達到峰值,因為孩子們正在尋求自我認同。
在校園中,我們總會遇到這些現象:女生因身體發育被起鬨,性格陰柔的男孩被嘲笑,男生對著同班女孩開黃腔,女生小團體中充滿排擠與傳言……這些問題真的是“青春期必經之路”嗎?是某些孩子的性格能力缺陷,或者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又或者,它們背後藏著我們未曾察覺的“規則”?
“友樂青春”是一個長期關注校園欺凌與青春期人際關係的公益團隊,女性主義視角是團隊理解與回應欺凌的重要切入點。
本次分享將從一個故事開始,與大家一起戴上“女性主義”的眼鏡,重新檢視校園中我們習以為常的人際關係問題,找出它們背後看不見的性別規範,理解它們為何如此、如何影響我們。
這將幫助我們思考:我們——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是否可以做些什麼,讓校園成為更加尊重差異、溫柔包容的空間。
中學時代的夢想是什麼?
做老師。
參加
現場指引
視覺素材來自:我是白
𒊹日場 13:30-16:30

杜素娟 張雙南 我是白 馮果川

𒊹夜場 17:30~20:30

沈辛成 劉勃 鍾馨樂 宋壯壯

講者不同,分別購票,也可選兩場通票
可考慮興趣點和孩子能否堅持全場,選擇對應門票。青少年觀眾建議8歲以上,門票大小同價。
購票請識別以下二維碼 ▼
或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一席App」首頁可檢視現場詳情
進入一席公眾號的選單,「使用者服務-最新現場」
已購門票二維碼可在一席微信公眾號選單裡「使用者服務-我的門票」檢視或進入「一席App」找到訂單
按當天排隊順序兌換座位票入場,兌票時間為:
日場12:30  夜場16:50
通票可在日場開始前一起兌換
不同訂單如需座位挨著,可一起兌票
𒊹客服:
搜尋新增 yixiyouth 為好友(一席少年小助手)
𒊹交通指引:
U12劇場 
地址:張楊北路1138號浦東新區工人文化宮3樓
地鐵:
6號線 12號線 巨峰路3號口
附近收費停車場:
浦興文化公園停車場、上海文峰廣場停車場、張楊北路1149號停車場、融創精彩天地C座地下停車場
本場影片將陸續在“一席少年”公眾號和“一席少年”影片號釋出。
一席少年(YiXi Youth)是一席的子品牌,致力於為青少年、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涵蓋人文、藝術、科技、哲學、博物、心理等多領域內容,以跨學科視角拓展認知邊界,重塑教育的可能。
關注並“星標”一席少年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得更多線上內容和線下活動資訊。
𒊹 上一場回放
我們今天最缺的是活法,太多的統一性,但活法嚴重不足|一席少年首場回顧
我鄭重賦予這隻脾氣暴躁的撲稜蛾子一個響亮的名字:動次達刺蛾 | 楊小峰 一席少年第1位講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在中高考作文題中,看到“詩歌除外”的表述 | 馮軍鶴 一席少年第5位講者
1984年的一個早晨,他把這杯東西“咕咚”一聲,灌進了肚子裡 | 李治中(菠蘿) 一席少年第6位講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