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你百無聊賴刷手機時,相信總有一類影片會立刻吸引你的目光。博主買入一套房子,在短短幾分鐘的影片裡,原本光禿禿的房間,被改造得溫馨時尚,讓你也忍不住想立刻大顯身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夢中情家。
對於中國人來說,“安土重遷”是根植在基因裡的觀念,買房、安家更可謂是人生頭等大事。但當你終於買好房子,卻發現那些對於夢中情家的期待悉數化為泡影,從改造到入住,無數大坑正等著你。
裝錯一套房,
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首先打你一個措手不及的,就是每一個買房者都必將經歷的房屋改造之痛。
不同於短影片中展現出的看起來輕輕鬆鬆的簡短幾分鐘,房屋改造包括設計出圖、主體改造、硬裝施工、軟裝配飾、最後收尾等多項流程。要想讓這些流程依序推進,無疑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全域性的專案經理,溝通協調各方的同時,對施工進度和交付結果負責。
但實際上,傳統家裝行業並沒有配備這樣的專業人員。為了確保房屋改造能夠符合自己的要求,使用者不得不分別與設計師、多家建材供應商、工長,乃至水工、瓦工、木工等多工種師傅親自溝通[1]。
即使這樣,溝通結果大多也不盡如人意。實際上,房屋改造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其中涉及建築、結構、電氣、材料等多種專業知識。大部分消費者沒有經驗,面對這些知識往往一頭霧水,在改造過程中很容易成為被動的一方[2]。


房屋裝修和改造往往需要與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員進行溝通操作 / 圖蟲創意
更遑論家裝行業本就亂象頻發。2020年,運用標準化模式的家裝企業佔比僅45%,經過嚴格的標準化施工體系培訓的工人僅一成左右,再加上施工價格不透明、施工工藝不過關等常見問題,你能不被坑錢、不遭遇爛尾,就已經算得上是格外幸運[1]。
眼看著熬過數月乃至幾年身心俱疲的改造,新家終於初具規模,你滿心歡喜地住進去,卻沒想到,這不過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由於缺乏經驗,在改造時,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細節,很容易被你忽略,成為入住後的大難題。
你只顧著給房子安裝了質量最好、與設計風格最相配的中央空調,卻忘記了空調開暖風后會導致房間乾燥無比。為解決這個問題,你又不得不給臥室、客廳分別配備加溼器,自以為完美解決問題,卻發現自己又陷入了要每天過濾軟水、給加溼器換水的繁瑣勞作中。
就算你不怕麻煩,加溼器夜間的噪聲也會攪得你難以安眠,這時候如果再遇上衛生間漏水、下水道異味等房屋改造後的常見問題,只怕你會忍不住深夜輾轉難眠,懊惱自己哪是買了套房,簡直是供了個祖宗。


精心佈置好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卻避免不了潛在的麻煩 / 圖蟲創意
忍過了噪音、漏水、異味,你自以為可以一勞永逸。殊不知幾年後,你結婚生育、父母衰老,人生程序的更迭讓你的居住需求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初花大力氣改造的房子早就不再適用,2022年,改善購房群體(30-45歲人群)佔比高達三成[3],房屋改造、與新房磨合的痛苦過程,又要從頭再經歷一遭。
不僅飽受折磨的使用者在思索著解決問題的辦法,隨著近年來AI智慧的發展,一批企業也試圖用科技來解決人們的居住難題。智慧門鎖、智慧馬桶、智慧窗簾……一系列居家智慧產品相繼誕生,想要以智慧裝置與居家場景互聯的方式,打造更便捷輕鬆的居住方式。
但是往往這些品牌口中所謂的“智慧”,不過是讓使用者在手機上下載了無數個APP,只能在使用者發出拉窗簾、開電視等指令時進行單次操作,不僅十分麻煩,也無法有效解決噪音、漏水、房屋功能過時、操作繁瑣等真正的居住難題。
居住體驗,一站式改善
針對使用者遲遲得不到解決的居住痛點,生活智慧科技品牌棲息地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
在棲息地看來,未來的房子與智慧汽車一脈相承,都屬於“空間智慧終端”,只不過,智慧汽車為使用者打造的是“移動的家”,而房子則是為使用者打造“不動的家”。
受此啟發,棲息地致力於用造車的方式造家。智慧汽車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短短幾年就多次迭代,核心在於產品化的實現——具有統一的製造標準、能夠流水線化生產。要想讓住宅也進化為一個“空間智慧終端”,滿足使用者的多樣需求,“產品化”至關重要。
這意味著,需要在魚龍混雜的居住領域,搭建起一整套可複用的標準與方法論,而依此所設計製造製作出的產品,就是今年2月正式釋出上線的棲息地L32 2.0版本。

與其他住宅最直觀的不同,是L32的高度整合設計。
每次下班回家,你要先開燈,再開空調、拉窗簾、開啟加溼器,忙忙碌碌好一陣,還難免因忙亂而摁錯按鈕。為解決這一難題,L32採用軟硬體一體的整合方式,將燈光、空調、新風等裝置的控制功能,全部內嵌到一個整合式控制面板中,對住宅的全屋環境實現一鍵操控。
如果只是簡單對裝置操控的整合,還不足一提,棲息地L32整合的野心,在於它要做到全屋環境的健康增益。
對於近七成的消費者來說,家居產品的環保健康,是他們的核心需求。但在當前家裝市場,消費者對於產品安全與環保性的滿意度僅為3.98分(5分滿分),低於產品實用性、質量、設計外觀等其他維度的平均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4]。
為填補這一市場短板,棲息地L32不僅採用比行業最嚴苛的GB/T18883標準更高的環保要求,還打造標準化的住宅底盤,對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PM2.5、PM10五大空氣指標進行即時監測,並配有淨水、軟水、直飲水、即熱直飲水四合一處理器,以及博物館級別的高顯色燈光設計,為使用者提供真正健康的空氣、水和光環境。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每一位家庭成員對於房間環境的感知,L32在沙發旁、床頭等常有人活動的區域,安裝了多個空間環境感測器,即時收集反饋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資訊,並根據每個家庭成員的體感情況對全屋環境進行調節。
作為一款專為有孩子的中國家庭打造的三居智慧住宅,L32的整合系統也更加關注兒童需求。當前,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兒童患有近視[5],2019年,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彎曲異常檢出率達2.8%[6],一直以來,視力問題和脊柱健康都是兒童家長十分關注的痛點問題。L32專為兒童房設定智慧伴讀艙模組,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高體重自動調節桌椅高度,實現學習燈、環境光、窗簾智慧聯動,並搭載即時坐姿提醒功能,幫助家長智慧守護孩子健康。

當然,產品化、整合化並不意味著個性化的缺失。
為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居住需求,L32以模組的形式對居住功能進行劃分。烹飪模組、家庭圖書館模組、家庭影院模組、成長兒童床模組……目前,L32已研發出450個居住功能模組,均可以像積木一樣自由拼接。等幾年後,你的孩子長大、父母變老,居住需求發生變化,只需一鍵替換相關模組,再也不用承受換房或再一次改造之苦。
在硬體、軟體功能之外,棲息地也不忘對美的追求。在棲息地看來,美是功能與美學的平衡,美是由使用者參與創作完成的。齊平、懸浮、嵌入帶來的易潔細節處處可見;美也是多種多樣的,9大類材質、22種門類、206種精選花色,棲息地為使用者提供一張“畫布”,透過與使用者共創,讓每一位使用者的住宅都美得獨一無二。
真正的智慧住宅,
陪伴萬千使用者共同成長
要想讓一個兼具產品化和個性化的住宅空間持續運轉,自然離不開智慧化的加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一項調研顯示,2023年,我國智慧家居市場規模超7000億,並逐步從家居裝置與感知技術相連的1.0時代,向能夠以人的需求為核心、隨時提供個性化服務的3.0時代邁進[7]。
作為行業的先行者,棲息地一直都對市場趨勢有著精準洞察。在先進的資料模型和算力的支撐下,棲息地L32打造家庭AI助手“小七”,既能與使用者對話,還可以即時操控所有整合系統,成為人與科技之間溝通的橋樑。
很多對於使用者來說十分瑣碎的工作,比如給加溼器換水、解決房間內的噪音問題、讓房間能夠維持在舒適的溫度,小七都能夠透過算力輕鬆搞定。像是開燈、開空調、拉窗簾,這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也可以透過給小七下達語音指令,由它來幫你完成。

但這只不過是小七最基本的功能,真正將它與其他AI助手區分開來的,在於它是一個有“腦子”的智慧體。透過不斷升級學習,小七會越來越先進,實現真正的與時俱進。
當你向小七提了一個問題,它能夠自動向豆包等AI大模型求助,藉助外腦,為你決策規劃最優質的答案。在日復一日的溝通交流過程中,小七還會不斷習得每一位家庭成員的習慣與喜好,針對不同使用者,提供更貼心、更智慧化的服務。
至於那些由小七收集到的使用者隱私資料,則會自動存入家庭私有算力中樞,僅透過本地化運算的方式,保證隱私資料絕不出屋。

除了AI智慧和軟硬體設施,棲息地L32還搭載了很多精心設計的功能點與小巧思。
進門嵌入衣櫃內的一體式衣物護理機、每小時換氣1.5次且地出頂回的換氣系統、可自動過濾加溼的淨水系統……棲息地L32住宅中的一系列功能,都要等使用者拎包入住、親身體驗後,才能真正化為己用,讓住宅本身成為陪伴在使用者設變最貼心的智慧管家。
作為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不僅只是一座房子,更承載了無數期待和意涵。自創立伊始,棲息地就始終專注於中國家庭居住體驗的全面提升,讓家不止是休憩的居所,更成為家庭成員之間愛與情感的延伸。透過對“家”這一空間進行系統性構建,棲息地在為家的生活場景提供了全鏈路創新解決方案的同時,也讓家人迴歸彼此間的親密關係,與使用者一起,讓愛意湧動、美好發生。

[1]艾瑞諮詢.(2021).2021年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
[2]彭豔君,管婷婷.(2016).家裝行業顧客能力對顧客參與價值共創的影響研究.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6(1): 27-37.
[3]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貝殼研究院.(2023).改善性購房需求洞察報告.
[4]艾瑞諮詢.(2024).2024年中國家居市場消費洞察報告.
[5]Liang, J., Pu, Y., Chen, J., Liu, M., Ouyang, B., Jin, Z., … & Chen, Y. (2024). Global prevalence, trend and projection of myop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1990 to 2050: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Published Online First: 24 September 2024.
[6]宋逸, 董彥會, 劉婕妤, & 馬奇.(2022). 中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狀況分析報告.中國兒童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2024年中國智慧家居行業全景圖譜.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 啃 啃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