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今年的提案仍然圍繞科技創新展開。作為雲計算技術專家,在他看來,以算力為基礎,人工智慧正在將人類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破解堵車困局
算力驅動城市治理變革
王堅眼中的工業革命,用三個“力”來劃分——馬力、電力、算力。
“人類馴化馬,馬成為我們的動力,電力淘汰馬力後,進入更為重要的算力革命。如何在不增加自然資源消耗的情況下提升生活水平,這是算力革命給我們帶來的課題。”

9年前,來自各地的十幾家企業,在杭州市的支援下,開始了“城市大腦”的探索和實踐。
王堅用堵車來舉例,當時杭州機動車保有量是300萬輛,經過計算發現高峰期車堵得一塌糊塗時,路上卻只有30萬輛。“大家都覺得堵車是因為車多,事實上是因為車開得慢。”
如今,杭州有幾萬個交通攝像頭充當“眼睛”採集車流資料,透過人工智慧方法處理後,可以智慧調控紅綠燈、疏解路口車流,從而確保機動車車速、改善交通狀況。算力革命的浪潮之下,城市將成為人工智慧最大的應用場景。
“如果把城市大腦做好,把算力用好,城市可能只要原來10%的資源就可以滿足要求。”王堅說。
在質疑中突破
中國雲計算時代正式到來
對於雲計算發展的歷程和影響,王堅有著切身的體會。
2008年,王堅受邀擔任阿里巴巴首席架構師一職,負責技術架構以及基礎技術平臺建設,自此之後,他帶領團隊開始研發阿里雲,雲計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計算模式,當時在世界範圍內剛剛起步。
王堅把這個攻堅過程稱作“從無到零”,“當時我堅定相信計算的形態會發生變化,如果阿里雲不能服務全球,我們今天就把它關了,因為這不符合雲計算的使命”。

滿懷創業的熱情,王堅和團隊立志開發以資料為中心的飛天雲計算作業系統。2010年到2012年,接連遭遇失敗,內外質疑聲音不斷,阿里雲迎來最艱難的時期。
歷經4年攻堅,王堅帶領團隊研發的阿里雲“飛天”系統2013年正式上線,宣告中國雲計算時代的正式到來。
如今,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已經佔據國內第一,躋身全球第四。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雲計算的重要作用也越發受到重視。
從雲棲小鎮到“2050大會”
科創沃土助力青年逐夢
今年年初,杭州的深度求索、宇樹科技等在內的六家前沿科技企業受到廣泛關注,被稱為“杭州六小龍”。在王堅看來,這樣一批前沿科技企業之所以能夠在杭州迅速崛起,除了本地豐富的算力資源之外,也和杭州多年來形成的鼓勵科技創新的環境密不可分。

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的雲棲小鎮是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縮影。在王堅的推動下,阿里雲相關業務2013年在這裡落地,之後吸引了一大批涉雲企業入駐。
一年一度的雲棲大會前身是阿里雲開發者大會,2015年正式更名為“雲棲大會”,永久落戶雲棲小鎮,成為雲計算領域的重要盛會。
為了給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一個交流創新、暢想未來的平臺,2018年,由王堅創辦的杭州市雲棲科技創新基金會與全球志願者共同發起了“2050大會”。

“如果兩個人一輩子沒有機會見面,你就給他們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們見一次面,他們的人生會改變。”王堅說。
雖然已過花甲之年,王堅每天仍在奔忙之中,很少有停下來休息的時間,他說和年輕人接觸多了,自己也就變得年輕。“總有人說中國沒有埃隆·馬斯克,如果你說中國還沒有像馬斯克那麼成功的人,我是認的,但中國有和馬斯克一樣精神境界的年輕人,我接觸的就是這群人。”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