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專訪|DIY美本申請11申9中,USC學姐帶你“高效拿下”名校Offer!

Stoooges 規劃導師專訪
VOL.15 Liberty
本期菌菌將帶你解鎖Liberty老師的專訪,她是留美十年的USC學姐,也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規劃導師。她在深圳出生長大,在洛杉磯讀了四年美高,DIY美本申請中拿下11申9中的戰績。
美高四年,她摸索出申請美本的核心策略:有組織,且夠靈活。既要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找到最適合、也是最高效的方式,用力向下紮根;又要懂得靈活應對,以積極開放的態度面對計劃之外的不確定性,向上拓展邊界。
工作之後,她用大廠帶團隊的實戰經驗,為學生的專案落地鋪橋搭路。擅長用邏輯搭建框架的她,又從不缺少對細節的感知力,對於她來說,給學生指出一條清晰的方向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讀完這篇採訪,你一定會明白,Liberty老師的“有組織又很靈活”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PROFILE
Liberty
三士渡規劃導師
南加州大學 工商管理專業
留美十年·教育經驗豐富·擅長個性化指導
01
Liberty導師採訪影片【1】
先介紹一下你自己?你的規劃風格是什麼樣的?
我是Liberty,三士渡深圳辦公室的規劃老師。
我在深圳出生長大,後來去美國讀了個美高,我的美高是在一個小山丘上,離洛杉磯市區也近,四年過後我去別的地方繞了一圈,發現我還是比較喜歡洛杉磯,於是我決定留在這裡,diy美本申請的時候我就奔著USC的目標去,後面也順利進去了。
我本科讀的工商管理專業,不過我從高中畢業開始就有在接觸教育行業了,如果要給自己貼三個標籤的話,應該是:有組織、夠靈活,以及比較能建立起情感/情緒上的連線,用英文講是“very in touch with the feelings”
我特別喜歡做表格、做計劃,但我也不會強求自己一定要按照計劃走,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和學生打交道,我都很堅信要把“組織”和“靈活”搭配起來用。另外,關於情感連線,其實這個階段的學生很多時候都會跟自己的情感/情緒產生衝突,或是處於一個認識、探索自己情感的過程,除了學業要規劃好以外,學生也需要在控制情緒這塊下功夫,要知道怎麼去排解不良的情緒,怎麼在自己累的時候放鬆,怎麼在放鬆過度的時候把自己拉回來,我希望在這方面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幫助。
聽說你當年DIY美本申請11申9中,你是怎麼做到的?
前面也說了,我就是奔著USC這個目標去的,我選的11所學校也大概都是這個排名範圍內的,最後11申9中,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成績。關於11申9中,我可以給大家大概講講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奉行的原則就是:recogniz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揚長補短)
首先要正確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不管是陸高還是美高,學校或環境本身就自帶一些強項和短板。對於我來說,我的第一個強項就是我在美高,並且在洛杉磯,我的學校給USC輸送了特別多的學生,這對我來說是個好事;我的第二個強項在於我的硬體,那段時間我的GPA管理非常強勁,確保校內考試的成績、作業的成績都到位,包括後面的標化考試,得讓大學看到我的硬體是過關的。
接下來再看看我的弱勢,因為是寄宿生,在活動方面確實有些短板,我就充分利用暑期時間參加夏校和做活動;我另一個弱勢在於我的數學,申請時我想走經濟方向,但數學一直是我的短板,當我發現我很努力去搞數學還是沒法讓它成為我的長項時,我決定轉變方向,把注意力放在實操方面,於是我自己去做了很多小生意,這也是我活動裡的一大亮點。
02
Liberty導師採訪影片【2】
你覺得美高申請美本,會比大陸學生更有優勢嗎?
這得看學生本身能帶來的東西是什麼,假設美高生和陸高生的成績標化一樣,上的課程也大差不差,活動也沒什麼區別,夏校科研更是都一樣,那和大陸學生相比,美高學生一定會有優勢。
如果一個美高學生,啥也不做,但大陸學生做了特別多的東西,既展現了自己的學術實力,又突出了自己做事情的綜合能力,那美高生所謂“壓倒性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也會有很多家長問我:那你推薦學生去讀美高嗎?我覺得只要有條件、學生自己喜歡,並且做好了準備,Why not?既然已經想好了要出國讀大學,提前進入這種環境感受一下美國的學習氛圍,接受一些不同文化的薰陶,是挺好的。當然前提是要做好準備,學術方面、語言能力要能跟得上,生活上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能力、獨立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
你之前還做過哪些工作?
我畢業後進入了一家500強的大企業,做的是客戶管理相關的工作,這段經歷教會了我很多,比如在工作中如何帶領團隊做一個專案,包括現在我帶學生做專案,我也會立很多“小規矩”,去幫助學生把事情做好,這些規矩很多都來源於大企業職場,我會學習他們是如何把一個想法一步步落地。
這是我畢業出來後的全職工作經歷,但我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在兼職做語培方面的工作,和英語相關的、五花八門的工作我都幹過,比如我教過很小的小孩子,小到上洗手間都得拉著我一起去;我也教過成年人的英語口語,也做過一段時間的雅思託福語培,尤其是口語和寫作。
這一段語培的經歷也讓我接觸到了很多申請階段的孩子,我還有去過某國際學校代課、代班,深入瞭解到了這些孩子在申請過程中會準備些什麼、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困惑,後來我就發現,原來這就是我喜歡並且下定決心想從事的教育行業,於是我選擇來到了三士渡。
你具體會給學生提哪些“小規矩”呢?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三士渡會有很多「同舟計劃」的專案,把不同地方但有相同興趣的學生拉到一起,我作為規劃導師,會帶著他們一起去做專案,幫助學生把想法落地。
但每個學生進入這個專案的時間不一樣,或是大家處於不同的階段,彼此之間互不認識,這時候我就會讓他們做一個大的專案計劃表,每個人要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確定現階段需要去做的事情有哪些?誰負責什麼部分?截止時間是什麼時候?可能還會有一些備註,在開會的時候我會跟專案組裡的同學們一個一個去過,同時在接下去的時間裡也會一直提醒他們看這個表。
我會強調大家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各自的任務,因為如果完不成的話,影響的是整個團隊的進度,尤其是很多專案,學生不只是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會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情況,比如說美高的學生、新加坡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要把大家湊到一起,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會要求學生有時間觀念,我也會確保我自己有一個很明確的框架,能帶著學生去遵循好這個規則。
03
Liberty導師採訪影片【3】
你現在有在帶什麼同舟專案嗎?
我今年才剛剛開始帶學生在做的一個同舟專案,叫做:Confessions Literature,是一個文學專案,一開始是有幾個學生和我說,想做一個文學平臺,把自己的作品發表在上面,也可以去徵稿,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我們想了很多主題,其中一個主題是Relationship(關係),它可以是親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一些情緒,還可以是一些分別時候的場景、重逢時候的場景、初見時候的場景。在短短幾個月之內,我們已經成功發表了第一期文學內容,也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歡迎大家來投稿。
*Confessions Literature 投稿網址: https://www.confessionsliterature.com/
在和學生一起策劃專案的過程裡,我也發掘了很多很寶貴的、組織學生做活動的經驗。比如我帶學生做活動,我非常注重儀式感,可能聽起來有點奇怪,我會要求學生“籤合同”,每個人都有一份合同,上面寫著自己的職位是什麼,要做什麼樣的事情,如果該完成的內容沒有完成,或是態度非常散漫、不參與進專案裡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還有前面也講過了,我會給專案的進展做一個彙總表,上面會寫清楚我們現階段需要去做的東西,包括每件事情負責的人。我會很強調有這些儀式感,我覺得它能夠去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很多時候“責任”這個東西是虛無縹緲的,只有當你把它寫下來的時候,它才能具像化,才能給學生一份明確的責任感。
作為規劃導師,你最擅長哪一塊?
作為規劃導師,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核心原則上:有組織(Structure)和夠靈活(Flexibility)的平衡把控。
在Structure方面,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明確的時間規劃。許多學生反映"沒有時間",但透過仔細梳理,我們可以為每天的學習、考試複習、AP準備、託福、SAT訓練、活動專案以及競賽準備等制定詳細的時間分配方案。
安排好日常規劃(Routine)是關鍵的第一步。沒有固定的計劃往往會導致優先順序混亂,影響任務完成效率,也容易造成時間估算的偏差,透過系統性規劃,學生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各項任務所需時間。
「有組織」能幫助學生搭建自己的學習模式,也有助於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保持平衡,避免出現倦怠情緒。透過持續總結、覆盤和回顧,學生能夠清晰認識自己的優勢領域和待提升方面,這種自我認知對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
至於「夠靈活」是因為過分強調組織、規劃、安排,可能適得其反。正如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學生需要培養應對變化的能力,要認識到意外因素的存在,靈活性思維(Flexibility Mindset)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意外時迅速調整方向,找到替代方案。
在規劃過程中,我會為學生指明一個方向,但絕不是簡單地提供一個劇本,而是在清晰的目標指引下,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路徑,解決途中遇到的問題,保持前進動力的同時避免過度疲憊。這種平衡的把握,是我作為規劃導師的重要工作內容。
04
Liberty導師採訪影片【4】
學生在留學申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麼?
學生在整個申請的過程中很容易走的一個彎路,就是目光不夠聚焦在自己身上。很多時候在意很多外在的東西,反而會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包括說看到別人申請成功的案例就想要抄襲別人的劇本,放到自己的身上。
當然,關於留學申請,我們肯定有總結出一套經驗和一些“打法”,但很多時候那些真正成功的例子,並不是因為申請者完成了哪個checklist,而是TA本身有內驅力,因為熱愛,所以願意花時間去鑽研,不管是在學科上下功夫,還是想努力把活動落地,或是鍛鍊自己的其他技能,這些綜合下來才有了TA的成功。
抄襲別人的劇本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但我們總是說申請要有特色,什麼樣的東西才是有特色的?當然是你發自內心想去做的、只屬於自己個人的東西,你有一個自驅力,你願意去鑽研、去學習、去下功夫、去努力把這條路走得再長一點,這呈現出來的故事才是令人信服的,也才會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最後,作為規劃導師,你有沒有什麼建議想給家長?
我可以給我們的家長一個最大的建議就是,我們的目光要放得越遠越好。在準備申請的這幾年時間裡,小孩最終的目標並不僅僅是要錄到某個排名靠前的學校,這其實是我們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之後,會水到渠成的一個結果。
在這幾年裡我們真正需要去關注的是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說語言能力,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託福要考多少分,而是孩子的英語能力能夠用來做大量的閱讀、用來聽懂授課、用來和同學交流、用來在美國獨立生活。
包括我們平時帶著孩子做活動,固然我們也要去追求在量化活動的時候,它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去積累到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比如組織活動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等等。
申請到了一個好的大學,進入這個校園並不是終點,它只是一個起點,在過去申請階段積累到的這些能力可以把孩子帶得更遠,能幫助他們更好面對接下來四年的大學生活,甚至在未來找工作時,這些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去積累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