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選上方“ZOOMiN特寫”關注本公眾號↑



以下內容為跟Hao採訪後整理撰寫:
當面對是否放棄國內985,選擇美國一所看似‘不有名’的大學時,Hao給出了他的答案。高二那年,他決定轉向國際賽道,選擇一條更為豐富寬敞的人生道路。
Hao高中畢業於著名的上海市實驗學校,這所“神仙學校”因其卓越的教學質量和“十年一貫制”聞名,2024年高考共240人中有56名學生被清華、北大、復旦和交大錄取。如果Hao選擇留在國內,進入985高校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透過高中時的兩次機會:一次夏校,一次上實與紐約州的一所公立高中的交換專案,接觸到真實美國教育後,Hao做出了判斷——國際化的教育體系更適合自己。
他的行動異常果斷,考託福,考ACT,做活動,選校,寫文書,等一氣呵成。回顧這段時光,他表示:“當時的我對國內的大學教育缺乏興趣,我想在四年時間裡進入一個我喜歡的環境,生活得更開心,同時也獲得一張有分量的文憑。”高中階段結束後,他選擇前往一所國內知曉不多的美國文理學院——Lake Forest College,並在這裡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森林湖大學位於伊利諾伊州一個名叫森林湖的小鎮,緊鄰芝加哥,坐火車一小時即可到達。這個富人區環境優美,充滿了花園式的獨棟住宅,四周綠樹成蔭,校園不遠處就是密歇根湖的沙灘,而Lake Forest College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為學生提供了別具一格的學習體驗。作為一所文理學院,Lake Forest College重視小規模教學和師生互動,為那些希望在本科階段接受廣泛通識教育的學生提供了理想的學習環境。
學術方面,Hao選擇了心理學和資料科學計算機方向的雙學位,併成功完成了這些課程。在文理學院的廣泛教育下,他的知識結構得到了全面擴充套件,跨學科的學習讓他擁有了更多的學術視角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在學術上給予Hao更多自由,也幫助他建立起社交網路。美國非常重視社會人際的連結,無論是在大學時與同學、教授的互動,還是在工作相關的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線都顯得尤為重要。儘管學校規模不大,只有一千多名學生,中國學生更是寥寥無幾,但這種小而精的環境讓Hao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在文理學院讀書的這段時間裡,Hao兼任宿管、學生領袖等多種職責,深入參與校園生活,並透過這些經歷迅速適應異國文化。從大二到大四上的五個學期裡,他一直作為學生宿舍的宿管照顧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在校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負責宿舍的各種活動。“我們活動每個月組織一次,每學期三次,一年至少舉辦三次大型活動。活動形式多樣,比如在宿舍樓旁邊烤棉花糖、燒烤,組織畫畫、看電影、打遊戲等娛樂專案,或進行冥想、瑜伽、體育活動。草坪上也可以開展各種戶外活動,形式非常靈活。”這份工作不僅讓他得以鍛鍊自己的領導力和溝通能力,收入也足以覆蓋他的大部分生活開銷。宿管之外,他是亞洲學生文化社團的社長,大三時還創立了一個全新的學生組織,在校外也完成了兩個實習。
畢業後,Hao回國,機緣巧合認識了ZOOMiN,並在那裡找到了與教育的全新連線。他在教育領域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數學、計算機以及數理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可能會在專業領域中需要我們的幫助。這種輔導可以是針對他們的專業需求,不一定是正式的輔導,更多的是他們能夠在這些話題上與我們進行深入交流。此外,類似像文社科的數字人文領域等涉及到資料收集時,如學生自己沒有相關經歷或技術,我們也可以提供輔導。”
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他充滿著耐心,深入瞭解每個學生的需求與個性。作為青年教師,Hao運用著自己總結出的溝通準則與學生相處:“認真聽他說,讓TA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沒有評判。如果彼此還不太熟悉,我會提醒自己定期主動關心,瞭解TA的情況,隨著時間推移,學生們會自然地開始與我交流。純粹的資訊交流並不是溝通最大的目的,重要的是建立情感連線。” 無論是在茶莊裡與學生一同採茶、在特殊學校與學生一同做義工、一起與同學在Fun肆打飛盤羽毛球、玩劇本殺、全上海地鐵奪旗,還是在文書營和閱讀會的課堂上細心觀察和指導,他都對每個學生保留著純粹的好奇心。
多元背景賦予了Hao獨特的世界觀,他以一種毫無偏見的視角去觀察生活,追求一種“活得有趣”的狀態。“我覺得人很有意思,然後有意思對我很重要,所以我很需要把人當人的環境。”他不僅熱衷於追星、體驗豐富的娛樂方式,還用這些生活經驗與學生們建立了更加緊密的聯絡。他相信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學生找到內在的真實自我,探索他們真正的興趣和夢想。“我在意的一直是學生的想法,比如說TA現在有很多想法,那我就幫TA把想做的事情都落實,透過實踐TA每個想法就會得到印證或者反駁。我覺得這個對他們申請最重要,因為最終核心來講,申請是需要我們和TA一起把腦子裡的東西在申請材料中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形象。申請次材料讀完看不到學生是什麼樣的人,那這樣的申請也很難成功。”
Hao說自己在全心投入於教學之中。“其他老師可能會說我在文書營中全情投入,我與學生交談時也是100%專注地傾聽,我對待任何事情都是認真去做,並且追求一個好的結果。我業餘喜歡追星,一個真人偶像需要一個舞臺,TA在做任何事時都讓我感受到他是全力以赴、精心準備、認真表演的,當然最終效果也必須出色。同樣,我的工作目標是確保我輔導的學生能獲得理想的offer,這才代表我工作真正完成,得到了認可。”透過在國內外的豐富經歷,Hao已經在國際教育賽道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並在這個舞臺上不斷展現著他獨特的才華與視野。
ZOOMiN

Hao|ZOOMiN教育顧問
Lake Forest College
心理學 資料科學 – 計算機科學方向 雙學位
「與你一起了解自己 助你成長為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你」
5年以上美國學習和工作經驗,在校時善於組織領導活動。
多元經歷賦予其毫無偏見觀察世界的視角,對每個學生保留著純粹的好奇心。
對細節敏感,在教學中運用邏輯化的分析思維結合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基礎,擅長理解不同文化體系並與人溝通。
與學生一起剖析自己,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想去的方向。

夜晚的Lake Forest College

左一,和朋友一起在芝加哥看NBA

在學校圖書館學習後,和朋友一起趴在桌上睡覺

密歇根湖邊的沙灘,從Lake Forest College走路就可以到達
轉軌後,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Q:作為上海市實驗學校的學生,為何最終選擇去美國留學?
A:高一時,媽媽受朋友推薦送我去了一個在UC伯克利的夏校,覺得體驗不錯。後來,上實有交換生專案,我又報名參加,去了美國高中上課,在美國待了三週。這兩次的機會讓我感受到了美國教育的不同,我覺得美國的教育體系更適合我。在真正接觸後,我發現它與我的學習方式更加契合。於是,我開始認真考慮出國留學的計劃。
對我來說,興趣始終是我最重要的驅動力。從小我就很依賴興趣去決定自己的行動:如果我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我會全力以赴,投入大量時間把它做好。但如果我覺得沒意思,就會動力不足。在國內體制內教育中,興趣常常被忽視,反而更強調毅力和堅持,要求學生完成任務,而不在乎是否與個人興趣相關。
此外,我對學習的“意義”也非常看重。如果一件事無法說服我它有實際價值或者對我未來有幫助,我就很難投入其中。體制內的教育往往無法滿足這兩個要求:它既無法引發我的興趣,也無法讓我看到學習的實際意義。因此,我感到自己與這種教育模式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什麼我最終決定轉向國外教育體系的原因。

在美國時,記錄下的天空
Q:多元經歷讓你怎麼去看待世界?看待學生?
A:多元思維的最大好處在於讓我能夠接納各種不同的事物。這種接納能力為什麼重要?因為當我能接受更多事物時,我對許多事情的反應不再極端,也不會因為一些小事產生偏激的情緒。我原來的思維可能只有一個單一維度,比如說:分數/排名高就是好的,低就不好。可當我明白不需要總是評判、比較時,我才真正感受到、看到了這個世界。比如,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或者聽一個學生介紹TA的專案時,我就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他們的多樣性。
如果沒有這種多元的思維,我可能只會從一個角度來看待事情。舉個例子,如果我只看成績,就會把學生的故事硬拉到成績這個單一維度去評判。比如,一個學生喜歡玩飛盤,我可能會覺得飛盤和成績無關,就認為這是浪費時間。而另一個學生搞科研,我可能就覺得TA的選擇更“對路”,因為科研看似對成績有幫助。實際上,這兩者都與成績無直接關係,但對他們的成長卻有很大幫助,甚至能講述出很有意思的故事。所以,如果我沒有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我可能根本無法聽懂或欣賞這些豐富的故事。
對學生來說,多元化思維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接納自己,減少內耗。內耗是指那些沒有轉化為實質性成果的能量消耗。很多時候,學生的精力被困在與自己、與別人無休止的比較中,最後這些能量並沒有體現在實際的申請材料上。申請材料的核心在於產出,而產出需要把能量真正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如果一個人總是內耗過多,把時間花在無謂的掙扎和比較中,那麼TA可能會在申請材料中只呈現出單一維度的表現,忽略了TA自身的多樣性和潛力。
Q:在文理學院上課是什麼樣的感受?優勢是什麼?
A:不同課程的規模和形式有所不同。基礎入門的大課通常有20-30名學生,比如心理學入門、心理學實驗研究方法,課堂設定有點像高中裡的階梯教室。進階課程則規模更小,通常只有10人左右或更少,涉及的內容也更深入。比如,組合學、數論、語言心理學、社會認知、人格心理學等課程,或是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交叉關於獎勵、情緒、大腦可塑性等的主題。
課程時長也因型別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課時是50分鐘 一週三節,有的為1小時20分鐘 一週兩次。另外,晚上還有晚課,時間通常為2小時50分鐘。每節課一週2.5至3小時的課內時間,以及1:3的課外時間,每節課每週共10至12小時的課程設定時間。

左三,大一剛到學校時參加的迎新活動
ZOOMiN青年教師篇
Q:為什麼選擇來到ZOOMiN?
A:真的是機緣巧合!是我媽媽的朋友對Huini和ZOOMiN十分了解,和我聊天的時候發現和我也會很合適,就推薦我來和Zi聊一聊。和Huini、KK聊完之後也感受到了他們分別帶給我的Vibe,讓我願意去相信Zi是一個把人當人(員工、學生、家長、合作方等等)的機構,觸動到了當時苦於前一個職場裡被當作工具的我。不僅瞭解之後認可了我們的理念,也感受到我能給學生們帶來的幫助,所以選擇了來到ZOOMiN。

PSS自我構建工作坊活動環節,Hao和學生們在一起玩飛盤
Q:作為青年教師,你一般會運用哪些準則去和學生接觸?
A:在給學生提供幫助之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先認真傾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所有的想法和觀點都被接納,不論這些觀點看起來是多麼正確或不正確,我真的認為沒關係。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無條件的接受,這樣他們才會願意與我敞開心扉交流。
如果學生與我還不太熟悉,或交流不多,我會提醒自己定期主動關心他們,保持聯絡。我會聊一些學生感興趣、覺得開心的話題,或者是他們主動想與我分享的內容。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經歷都不同,我的目標是讓他們願意多和我交流,這樣他們也會更樂意聽取我的建議和指導。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獨特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Q: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是如何透過情感反應幫助他們挖掘自我認知並規劃未來的?
A:在申請美國本科的過程中,學生要展現出一個鮮明的形象。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對某件事情有真實的情感反應,不論是喜歡還是抗拒,這些都是重要的資訊。這也是我在輔導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學生的第一反應、喜歡和不喜歡的事物,為什麼TA會特別關注某些事情。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引導學生透過這些反應認識自己,瞭解他們的行為邏輯和處事方式,以及過往經歷如何影響他們的情感。如果我能夠幫助學生意識到這些,為什麼TA對這個東西特別牴觸?為什麼TA對這個東西特別有熱情?TA就能更清楚自己是誰,我也可以為TA設計更適合的規劃,讓TA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開心和高效。
在學生將自己展現在申請材料的過程中,情感的介入也十分重要。如果沒有情感,一份材料僅僅是在傳遞資訊,那每個人讀出來的效果都會一樣,而情感的存在能夠展現出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

Hao正就板書和大家進行校園話題的討論
Q:對於「提供正向情緒支援和陪伴」,你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A:在和學生溝通時,我會先聆聽,去理解學生說的內容和思考邏輯,搞明白TA到底在說什麼。然後,我再從專業的角度,基於我瞭解到的資訊去整理我自己的想法,並透過清晰的邏輯表達出來,讓學生在理解後自行判斷。這樣,他們在瞭解到利弊和我所給建議背後的原因後,會做出他們能為之負責的選擇,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在申請季做出有利的決定。
Q: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如何保證學生規劃落地?
A:在規劃如何落地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初步溝通。首先,我會向學生說明為什麼要做某件事,以及這件事對學生的好處和幫助,特別是從個人發展的角度,解釋我們為什麼建議這麼做,先解釋清楚我們每項任務的目的。接下來,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有各種反應。如果學生說TA想做但不知道怎麼做,那說明我們的規劃還不夠細緻,缺乏具體的步驟。這時,我會幫助TA找到可執行的具體方案。如果學生有自己別的想法,那說明我們的規劃並不是TA想要的,要回到“學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上重新進行討論。如果學生沒有任何想法,我們會根據目標為TA安排具體的任務。
在整個過程中,我會給予學生認可和真實反饋,更多地從鼓勵的角度出發。如果我看到TA認真完成任務,我會表揚TA的努力,然後TA有什麼做得不好我也會把反饋告訴他。所有學生也都知道我不會因為TA們任何結果而改變相處方式,因為對我來說過程遠大於最終的結果,學生也會較少需要在我面前偽裝自己(當然TA想偽裝我也完全沒有關係),因為TA知道不管是多好多差或者多一樣、多不一樣,我都會去接納,任何想法我都歡迎他們和我說。因為我非常希望瞭解他們,並鼓勵他們與我溝通。只有在傾聽學生時,才有機會做到真正瞭解學生。對每一個學生,我都想知道TA想的是什麼,也很想知道TA是怎樣去想事情的。

其他顧問故事:
更多留學相關及錄取案例,歡迎掃碼新增小助手特寫醬諮詢。

TEL 021-60779989
上海辦公室 黃浦區斜土東路176號306室
深圳辦公室 南山區深圳灣科技生態園10A棟1010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