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特朗普突然對歐盟發難,在社交媒體上說道:
“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貿易上佔美國的便宜,它一直以來都很難對付。他們設定了強大的貿易壁壘、徵收增值稅、荒謬的企業罰款、非貨幣貿易壁壘、貨幣操縱、針對美國公司不公平且不合理的訴訟等等,導致歐盟對美貿易逆差每年超過2.5億美元,這個數字完全令人無法接受。”
“我們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我建議從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產品直接徵收50%的關稅。如果產品在美國製造或生產,則無需繳納關稅。感謝您對此事的關注!”

隨後歐洲股市暴跌,其中富時義大利MIB跌1.94%、法國CAC40跌1.65%、德國DAX30跌1.54%。

2025年2月,特朗普上臺後不久就對歐盟的汽車及零部件徵收25%關稅(原稅率為2.5%),對鋼鐵和鋁徵收了25%關稅,這個已經在4月2日生效了。
4月2日,特朗普對世界實施了“對等關稅”,其中對約70%的歐盟輸美商品(價值3820億歐元)徵收 20%的一般關稅,對關鍵領域(如機械、半導體、銅、木材)加徵 25%附加關稅……不同於中國,歐盟並沒有立刻對美國實施報復,於是特朗普在4月10日宣佈對歐盟暫緩實施90天。
然而,僅僅過去43天,特朗普便等不及了,再次宣佈將於6月1日對歐盟加徵關稅,而且關稅額度由以前的20-25%直接提高到50%。
特朗普為什麼等不及了?
其實,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已經給出了原因,他的原話是“與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
為什麼歐盟和美國談判沒有進展?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的要加太高。
當初特朗普給了歐盟兩個條件:
第一,要求歐盟單方面降低關稅,而非透過互惠談判,否則將維持或升級關稅。
特朗普對歐盟發動貿易戰後,歐盟就提出雙方彼此都將大部分商品的關稅降至0,但是特朗普不答應,要求歐盟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徵的關稅,但是美國卻不取消對歐盟加徵的關稅。
特朗普為什麼不答應這個看似非常公平的協議?
因為關稅只是歐盟阻止美國商品進入歐洲的途徑之一,歐盟還有很多限制美國商品進入歐盟的方法。特朗普的原話就是:歐盟設定了強大的貿易壁壘、徵收增值稅、荒謬的企業罰款、非貨幣貿易壁壘、貨幣操縱、針對美國公司不公平且不合理的訴訟等等。
所以,彼此降低關稅對美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就算關稅壁壘消除了,但非關稅壁壘並沒法消除——歐盟有增值稅,美國沒有增值稅,美國商品進入歐盟需要繳納增值稅,但是歐盟商品進入美國卻不需要增值稅。
第二,特朗普要求歐盟需承諾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的美國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以換取關稅減免。
按照特朗普的計算,美國對歐盟的年貿易逆差超過3000億美元,所以他才提出要求歐盟必須要加大購買美國商品才行——取消從中東或其它國家購買石油天然氣等,加大從美國購買的力度。
現在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非常高,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了。
美國石油日產量已經達到1300萬桶左右(6.6億噸/年),高於俄羅斯的1000萬桶和沙特的900萬桶。

至於天然氣產量,美國更加厲害。
得益於頁岩氣的發展,美國天然氣的產量達到1.35萬億立方米,已經連續十年全球第一。美國天然氣的產量遠遠的高於排名第二的俄羅斯(5864億立方米)。

最關鍵的是: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
正是因為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特朗普才不停的要求中國、歐盟等加大從美國購買的力度。
那麼問題就來了:中國和歐盟為什麼不願加大從美國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其實,原因非常多,除了政治因素外,還有供應鏈和市場因素。
我們簡單和大家說幾個原因:
第一,石油的品質不一樣;
雖然很多國家都產石油,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了:不同國家的石油品質是不一樣的——就像蘋果一樣,也有很多種,每種蘋果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
比如,沙特是中低硫輕質油,美國頁岩油多為輕質低硫原油,俄羅斯為中質含硫油,中國則以中重質油為主。
不同品質的石油對煉化裝置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中國、歐洲大多從中東進口石油的,所以他們的煉油廠更適合中東的原油,一旦換成美國的原油,那麼不但要新建配套的裝置,而且還得培養大量專業的工人等,那個代價就太大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使美國生產的石油已經足夠本國使用了但仍需從加拿大、沙特等國進口石油,因為以前美國經常從那些國家進口石油,煉油裝置和那些國家的原油是配套的。

再比如天然氣。
以前歐洲主要是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而那個天然氣主要是透過管線運輸到歐洲的,一旦換成美國天然氣,那麼整個配套就需要都改了——需要升級港口接收站。
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盟,一旦從美國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需要投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而且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配套的。
第二,政治風險。
我們都知道,美國採取的是“黨派政治”,不同政黨的政策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民主黨非常討厭化石能源,所以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反石油的。相反,共和黨則是支援化石能源的。
中國和歐盟花費巨大代價配套了石油和天然氣,如果美國的民主黨上臺了,打壓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到時美國提供不了那麼多石油和天然氣,我們怎麼辦?那麼多新建的煉油廠、工人怎麼辦?
另外,如果都從美國購買,哪天美國以那個為“武器”威脅你怎麼辦?誰都知道,雞蛋是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
所以,特朗普要求歐盟購買3500億美元的石油,歐盟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就算歐盟有心,它也無力。
歐盟和美國的談判為什麼那麼艱難?
讓歐盟取消非關稅壁壘,歐盟肯定不樂意的,因為在歐盟看來,一旦取消非關稅壁壘,那麼歐盟就虧大了。
根據歐盟資料,2023年,美國對歐盟的貨物貿易逆差約為1686億美元,但服務貿易中美國則有約1126億美元順差,整體逆差僅為560億美元。
美國在商品貿易上是吃虧的,但在服務貿易上美國是賺的,現在特朗普只談商品不談服務,一旦商品貿易平衡了,那麼美國在服務貿易上就是純賺的,那麼歐盟就吃虧了。
大家沒有看到歐洲有什麼有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吧?歐洲人沒有自己的網際網路產業,用的都是美國的,那些網際網路企業給歐洲人提供服務,每年從歐洲賺走大量的錢。但是,特朗普卻不認。

說實話,對於我們普通中國人來說,如果讓你說說現在的歐洲還有什麼值得拿出手的東西,我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出有什麼。
我估計,大家也就能說出那麼幾個:傳統燃油車、奢侈品。
歐洲的燃油車很厲害,美國的燃油車也很厲害,但是雙方的汽車是不同的,各有優缺點:歐洲汽車技術壁壘高、耐久性強、高速效能優異,但維修成本高、配置選擇自由度低;美國汽車乘坐舒適性突出、配置靈活,但油耗偏高、細節工藝穩定性弱於歐系。
雙方各有優缺點,這個時候貿易壁壘的作用就非常大了:由於歐洲的關稅比美國高,再加上歐洲有很多非關稅壁壘,這就導致美國的汽車很難進入歐洲市場,但歐洲的汽車卻能比較容易地進入美國市場。
在商品貿易上,歐洲每年出口到美國的最大頭就是機械與運輸裝置,佔總貿易額的35-40%,主要包括汽車、航空航天器材(如空客部件)、工業機械、電機裝置等;
另外,歐盟出口美國商品中化學品與醫藥產品的佔比也比較高,佔比在20-25%,主要包括藥品、有機化學品、化妝品(如法國奢侈品集團產品)。
歐洲的化妝品非常厲害,但是大家知道歐洲的化妝品為什麼那麼厲害嗎?
根據研究,東亞人群ABCC11基因突變率達80%~95%,導致大汗腺分泌減少,體味較輕;而白人群體該基因突變率僅0%~3%,汗腺活躍度更高,分泌物經細菌分解後易產生顯著體味(主要為短鏈脂肪酸和氨類物質)。
如果有人長期在歐美國家生活或學習,就會知道白皮身上的味道非常大且非常難聞,所以白皮才需要各種香水等來掩蓋身上的臭味。
我們身上沒有啥怪味,當然不需要太研究什麼香水了。白皮身上臭味很重,所以他們就會大力氣研究香水等,從而導致他們的奢侈品行業比較發達。
美國人大多都是歐洲移民過去的,他們和歐洲是同一人種,所以歐洲的奢侈品在美國非常受歡迎,從而導致歐洲對美國產生比較大的貿易順差。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知道,歐洲之所以對美國有大量貿易順差,主要就得益於汽車和奢侈品等。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來了:美國敢對歐盟加徵關稅嗎?
敢!
不同於中國,中國和美國是互補的,離開中國,美國在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但是,離開歐洲,美國則有替代——美國自己的汽車也很厲害,如果歐洲不讓步,歐洲汽車無法進入美國,美國車企、日韓車企完全可以替代;歐洲的奢侈品很厲害,但是離開歐洲奢侈品,最多身上臭點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歐盟對美國的服務貿易下手怎麼辦?
特朗普壓根不在乎,因為那些企業都不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是民主黨的支持者——特朗普自己都在打壓那些企業,如果歐盟能幫助他打壓,他高興還來不及。
大家還記得吧,在2020年、2024年的美國大選過程中,好萊塢的那些大明星都是站在民主黨那邊的,蘋果、谷歌、微軟等也都是站在民主黨那邊的……

5月4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公佈了一則大訊息,說已經授權美國商務部和貿易代表啟動程式,對所有在外國製作,但進入美國市場的電影徵收100%的關稅。訊息一齣,好萊塢直接蒙圈了,特朗普這是要放棄美國的文化霸權嗎?

5月23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表示,他很久以前就告訴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他期待蘋果公司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在美國製造和生產,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地方。特朗普稱,如果不是這樣,蘋果公司必須向美國繳納至少25%的關稅。
受此訊息影響,蘋果股價直線暴跌。

歐洲對美國的優勢在服務業上,但是特朗普壓根就不怕歐洲制裁美國的服務業,因為那些企業都是民主黨的支持者。
大家記住了:特朗普對歐洲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歐洲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反擊特朗普。所以,特朗普才敢對歐盟獅子大開口。
那麼歐盟怎麼辦?
只有一個辦法靠近中國。
歐洲向中國開放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向歐洲開放燃油車市場——雖然燃油車在中國已經逐漸的沒落,但是終究還有一些人對燃油車情有獨鍾的,開放燃油車市場,歐洲車企在中國的銷量就會提高些,能彌補一些美國市場的缺失;另外,中國可以加大從歐洲購買空客,歐洲向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開放市場,同時加大購買中國中低端製造商品……
中國和美國是互補的,中國和歐洲也是互補的,但是歐美卻是競爭關係。所以,在中美歐的博弈過程中,歐洲是最弱的一方。
其實,我們也可以對歐盟“獅子大開口”的,因為特朗普絕對是鐵了心的要幹歐盟的,別忘記,特朗普可是說過“歐盟比中國還壞”的話,而且那句話是真心話。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