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桶哥聊錢
封面來源:Pexels
最近黃金大漲,逼近3000,各國央行持續加倉黃金。散戶的情緒被點燃,於是竟然真有傻子跑去買實體黃金了。
這個人就是我所知道的體制內的某某。
在老婆的慫恿下,最近他跑到飾品店,入手了一大堆黃金首飾,然後還在首飾店買了金條(不太懂這個操作)。
問之為何,曰:
“特朗普騷操作自掘墳墓,美元霸權即將終結,持有實體黃金,是最高級別的避險。”
果然,這就是自媒體看多的了表現。分不清紙黃金和實體黃金,搞不懂投資和避險的區別,還自認為掌握了牛逼的理論,於是做出了神奇的行為。
首先,實體黃金的確可以避險,但避險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且代價非常高昂。
飾品的首飾,且不說含金量如何,光手工費的成本就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根本無法贖回黃金本身的價格。在二手市場找回購,通常都要打折,所以這玩意兒根本就沒有投資價值,純屬消費品。
再說金條。很多人不知道,四大行的金條回收都有驗證成本,且相互之間還不認。這一道成本,大概就能抹掉實體黃金的上漲價值。更重要的是,你從銀行買的金條是有登記的,一旦國家要強制回收金條,你也一點沒辦法。美國政府當年就幹過這種事兒。1933年4月5日,羅斯福突然釋出了行政命令6102,告訴美國人民——他們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交出手中的金幣、金條和金證,否則將面臨最高10年的監禁或1萬美元的罰款,或兩者兼有。
最後再說黃金作為貨幣屬性。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黃金根本不可能作為貨幣,並且信用貨幣也無法和黃金掛鉤。因為黃金的產量實在太少了,具有天然通縮的屬性。
實體的黃金儲存和交易需要暴力機構保障。對機構來說,黃金確實可以避險。
對於個人來說,儲存實體黃金大機率只會增加風險,起不到避險的作用。因為你的手裡沒有槍和子彈,更沒有驗證含金量的權威,無法保衛你的黃金。
除此之外,對於這一輪黃金上漲的行情,也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各國央行加倉黃金,行為一致,但邏輯卻不同。美聯儲加倉黃金的確出於避險和增信的需求,美聯儲本身也是持倉黃金最大的機構,但他們加倉黃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黃金替代美元,而是為了加強美元。
至於其他央行,跟風加倉黃金,更多時候只是為了賺錢,其動機與炒股無異。既然黃金價格上漲,跟風加倉有何不可呢。
所以啊,所謂“黃金擊破美元霸權”論,說實話,真的可笑。美聯儲都是黃金最大的持倉機構了,美元霸權如何破除?難道美聯儲自己會放棄美元,然後推出美元2.0嗎。
對於散戶來說,想蹭黃金這一波熱點,買紙黃金即可,根本沒必要囤實體黃金避險。
全球信用貨幣雖然很爛,但到目前為止,其實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法。黃金不可能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比特幣當然也沒有這樣的可能。美元依然是世界主流貨幣,這一基本面,幾十年都不會變。
最後送大家一段話:
“投資:Do not trust, verify. 做人:Do not explain, prove. 當別人不認可,解釋不划算。要為每個誤會定製解釋方法,要為每個解釋付出時間,還無法改變他人觀點。做錯勇敢改,進步;做得對硬核堅持,成功會解決所有問題。就算你對,結果失敗, 堅持做正確的事也是人生唯一選擇,從來沒其他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