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諤的黃金

文 | 陳寧迪
2月18日,馬斯克在X平臺發文稱:“誰能確定諾克斯堡金庫內的黃金沒有被偷?或許黃金在,或許不在。那些黃金歸美國公眾所有!我們要知道黃金是否還在。”
圖1:馬斯克推文截圖,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一時間,各種陰謀論沉渣泛起。但是我發現很多專業的財經媒體也沒有講清楚美國黃金儲備的來龍去脈,更不理解黃金在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這個文章為大家做個簡單的美國黃金科普,並在此基礎上研判美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動向。
01
為什麼美國的黃金儲備會被質疑?
1
政府強制實施黃金國有
1933年4月5日,羅斯福頒佈了6102號行政命令。該禁令要求所有美國公民都必須在1933年5月1日前將黃金物品上交給美聯儲,個人只能保留不超過100美元的金幣或金飾品。上繳的黃金美國政府每盎司支付20.67美元,相當於強制收購。
1934年1月30日美國國會透過《黃金儲備法案》,要求美聯儲將所有黃金轉移到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從財政部換回了一張“不可贖回”的黃金證書(gold certificates),並規定每盎司黃金的法定價格從20.67美元漲到35美元。這些黃金證書今天仍然躺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裡,並按照1973年設定的42.22美元/盎司的價格記賬,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價值是110億美元。請看美聯儲最新的資產負債表:
圖2:美聯儲2024 Q3資產負債表情況,資料來源:美聯儲
美國政府用禁止黃金流通、強制收歸國有、美元一次性貶值41%的方式促使美國經濟復甦,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付出的代價是,美國民間再無黃金流通。
2
美國財政部作秀展示黃金
美國財政部收到黃金以後,把其中約5%給美聯儲保管(418噸),剩下的95%(7715噸)都交給了美國鑄幣局。今天美國財政部擁有的黃金總量是8134噸,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美國官方黃金儲備。這些黃金一半以上(4583噸)存放在諾克斯堡的金庫、剩下的絕大部分存在丹佛和西點的造幣廠金庫。美聯儲手上沒有黃金,也沒有權利把手裡的黃金證書換回黃金。
圖3:美國官方黃金儲備,資料來源:美國財政部
諾克斯堡金庫的特殊之處在於,1940年美國陸軍裝甲兵司令部搬到了這裡。美國財政部最後一次進行所謂的審計是1974年9月23日。那一天財政部打開了諾克斯堡15個金庫中的1個,允許政客和記者拍照,目的是回應當時公眾的質疑。因為那時候民間就擔心美國政府已經把黃金花沒了。而當天所謂的審計,既沒有進行金條的序列號匹配、也沒有請專業機構進行黃金純度檢測、甚至沒有開啟全部的金庫大門。從1974年那次作秀至今,就連開啟金庫門這樣的動作也沒有做過,每年只是進行金庫封條檢查,也就是說諾克斯堡金庫至少50年都沒進行過審計。
3
特朗普表態會讓真相大白嗎?
2025年2月19日特朗普明確稱:“我們希望諾克斯堡一切正常,而我們將前往諾克斯堡——最受歡迎的諾克斯堡,以確保黃金確實在那裡。如果黃金不在那裡,我們會非常沮喪”。這應該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對審計諾克斯堡庫存黃金真實性的表態。
問題是,什麼樣的審計才可以真正平息民眾的質疑呢?又或者政府的目的就是讓民眾產生疑問,進而用更透明、可追溯的資產來替代黃金呢?
02
為什麼馬斯克的質疑可能是真的?
從1933年美國宣佈黃金國有,到1971年美元宣佈和黃金脫鉤,再到1974年美國允許民間持有黃金。在長達41年的時間裡,美國政府是處理美國黃金的唯一機構。同樣在這段時間內,美國黃金儲備量經歷了非常大的波動。
1934—1944年,美國黃金儲備量從6227噸上升到20663噸,佔當時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75%。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必須用黃金購買戰爭物資。當然,美國政府這樣做也情有可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借給德國、英國、法國的許多錢在戰後都沒能收回,所以這次不給黃金就不賣。
1944—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從20663噸下降到1971年的9070噸。先是歐洲國家積累大量美元后要求兌換黃金,後來是越南戰爭的開支巨大引發通脹,市場對美元信心減弱,紛紛要求將美元兌換成黃金。面對黃金儲量大幅降低,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總統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圖4:1934-1971 美國黃金儲備,資料來源:市場公開資料
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有沒有可能尼克松總統是因為當時美國財政部沒有多少黃金了才宣佈停止兌換的。這也是為什麼1974年美國解除了私人持有黃金的禁令,其目的是藏金於民、靠民間力量恢復美國黃金儲備。同時也能解釋為什麼1974年以後美國的黃金再也沒有被審計過,永久停留在8133噸。
圖5:1934-2024 美國黃金儲備,資料來源:市場公開資料
特朗普現在重提黃金審計,我認為未來有四種可能:
第一,8133噸黃金是真實的,政府的目的是提振美元信心。
隨著美債超發越來越嚴重,市場對美元能否持續堅挺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美國以美元為武器制裁俄羅斯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加速了全球金磚國家去美元化的程序。人民幣雖然還沒有直接挑戰美元,但是中國龐大的貿易能力、製造能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些都對美元霸權構成了威脅。
圖6:各國黃金儲備,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如果美國8133噸黃金儲備是真實的,美國成功把各國主權貨幣的錨定物從國債轉移到黃金。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然能證明美元是絕對的世界第一,為未來繼續發債奠定基礎。但是我認為這一招也有弊端,那就是歐元區的黃金儲備已經超過美國了,僅僅德國、法國、義大利加一起就8241噸,超過美國的8133噸。因此靠黃金提振市場對美元的信心是下策。
第二,8133噸黃金是真實的,政府重新計價把多出來的美元做主權財富基金。
2025年2月3日,特朗普命令美國財政部牽頭成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貝森特表示該基金將在未來12個月內建立。目前,美國已有20個州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通常由大宗商品或土地收入提供資金來源。但美國聯邦政府懸而未決的議題是:主權財富基金的錢從哪裡來?
第三,8133噸黃金有問題,但被掩蓋!假設馬斯克審計完發現只有2000噸,但是美國政府直接對外公佈——8133噸黃金沒有問題!與此同時,特朗普命令美聯儲按照市價重新計價美元。多出來的美元拿一部分建立美國主權財富基金,另一部分用來減稅或者直接給老百姓發錢。根據特朗普的行事風格,這也不是不可能。
市場本來以為美國財政部可以透過把賬上的黃金按照市價計算,這樣就可以把現在的110億美元資產變成7600億美元。具體操作上只需要美聯儲把黃金憑證的價格從110億美元調到7600億美元,多出來的7490億美元就可以記入財政部在美聯儲的一般存款賬戶,這個操作不會增加國債。但是2月20日財政部長貝森特明確說,不會透過重新估值黃金來獲得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因此靠重新估值黃金成立主權財富基金,這個可能性也被否決了。
圖7:貝森特接受採訪畫面,資料來源:彭博社
第四,8133噸黃金有問題,並且被揭露!不管是總量不夠,還是成色不足,又或者是被掉包了,只要造成“市場對政府囤積黃金行為的不認可”就算是有問題。
8133噸黃金有問題理論上不會對美國財政部的資產負債表有實質性傷害。因為110億美元在財政部5.66萬億美元的資產裡佔比很低,但是侮辱性極強!此舉可以進一步汙名化政府、汙名化黃金。只要這一目的達到,就可以順勢把數字資產納入政府儲備。數字貨幣的優點不用多說,我在《BTC正在成為新時代的最佳投機品》裡做過詳細介紹。
圖8:美國政府2024 Q3資產負債表情況,資料來源:市場公開資料
退一步說,不論馬斯克對美國黃金的統計結果是什麼樣,都很難平息外界對美國政府的質疑。特朗普政府可能利用或放大這些質疑,然後開啟美元的換錨之旅,把加密貨幣納入美國財政部,甚至美聯儲的儲備!我之所以有這個猜測,是因為特朗普和加密貨幣行業關係密切。
03
特朗普政府和加密貨幣行業的關係密切
我在《BTC正在成為新時代的投機品》一文中講過比特幣是如何影響政治的。今天,比特幣的政治影響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大。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如果當選以後就會把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為什麼?因為特朗普收穫的企業捐款中有48%來自加密貨幣行業,而且明確聲稱不會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競爭。
2024年7月27日比特幣大會上,特朗普承諾換掉現任證監會主席。2024年12月4日,特朗普果然提名了支援加密貨幣的保羅·阿特金斯擔任證監會主席,比特幣隨後突破10萬美元。
圖9:特朗普任命保羅·阿特金斯為證監會主席,資料來源:新浪
如果特朗普下一步要把比特幣納入美國的國家儲備,那麼從美國財政部持有的黃金開刀不失為一個突破口。到時候可以“巧立名目”,說黃金透明性不足,為了讓每個人都能監督政府的儲備,他建議美聯儲增持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作為儲備。具體操作上,特朗普可以透過行政命令讓美國財政部直接購買比特幣,然後抵押給美聯儲,從而建立比特幣儲備。
特朗普本人,以及核心內閣成員都是加密貨幣的支持者:包括副總統萬斯、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衛生部長、國家情報總監、國家安全顧問以及馬斯克等,他們都直接持有加密貨幣。目前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圖10:美國加密幣夢幻團隊,資料來源:富途牛牛
04
結論
1.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強制把黃金收歸國有,一直到1974年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
2.政府壟斷黃金的41年間,美國黃金儲備經歷了大幅波動,最後不得不在1971年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並且沒有被完整審計過。因此民間有理由懷疑這些黃金可能已經被財政部或軍隊花掉了。
3.特朗普第二次競選,加密貨幣群體慷慨解囊,大力支援。特朗普投桃報李,其內閣核心成員對加密貨幣都是積極態度,甚至直接持有加密貨幣。
4.未來不排除特朗普政府以審計黃金之名將其汙名化,並順勢將虛擬貨幣納入美國政府的官方儲備。
上帝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懷斯曼·陳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