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動作,馬斯克要查美國黃金儲備!

據美國彭博社、《國會山報》、《新聞週刊》報道,2月17日埃隆·馬斯克在X發文暗示,他將審查位於肯塔基州諾克斯堡(Fort Knox)的黃金儲備庫。
據美國鑄幣局說法,諾克斯堡擁有約1.47億金衡盎司黃金,約4581噸,價值高達4263億美元。
有人會說,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市值都經常在1萬億美元以上,諾克斯堡也不算什麼。

然而企業市值無論是1萬億或10萬億美元,它都是建立在美元體系之上。

一旦美元體系崩潰,美元也只是廢紙。
但黃金仍然是黃金,在任何國家照樣可以流通。
換句話說,黃金儲備就是美國的家底。在極端情況下,仍可以依靠黃金維持經濟運轉,慢慢重建美元信用。

問題是美國的家底有被人偷盜嗎?這個疑問在美國社會一直存在。

因為看管金庫的不是軍隊或警察,它們只是保衛者。
真正的看管者是華爾街、美聯儲,也只有它們當中的極少數人才知道金庫真實情況。
連美國總統對金庫的瞭解都非常有限,4年或8年之後,新總統也是如此。
諾克斯堡是一個完全封閉的世界,不存在審計。即便是有,也是自行其事,不對政府和國會負責。
上週末,知名財經部落格Zerohedge發文稱:“如果馬斯克能去諾克斯堡看看,確保4580噸美國黃金真的在那裡,那就太好了。上次去庫房核實還是在50年前的1974年。”
馬斯克注意到了這篇博文,並分享了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李的帖文(他要求進入諾克斯堡基地卻被拒絕)
馬斯克稱,“誰能確認諾克斯堡的黃金沒有被盜?也許在那裡,也許不在。這些黃金屬於美國公眾!我們想知道它是否還在那裡?”
1974年9月23日,諾克斯堡破天荒地對外開放,是因為社會上瘋傳“金庫被掏空”的陰謀論,造成了美元信任危機。

在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手續之後,美國鑄幣局局長(U.S. Mint Director) 帶領一些議員和記者到實地參觀,以向公眾證明黃金安然無恙,這也是諾克斯堡唯一一次對外開放。

2017年,特朗普的財政部長姆努欽到諾克斯堡轉了一圈,拍了張照片,笑著說:“黃金還在。”
外界一直存在金庫每年都有審計的慣性思維,馬斯克也不例外。

然而,當他看到來自肯塔基州的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呼籲他對諾克斯堡採取行動時,他才確信金庫不存在審計。

保羅的父親老保羅,也是參議員,在任時就強烈要求對諾克斯堡進行定期審計,並將審計報告交給國會,但從來沒有得到回應。
不過,金庫內幕也並非密不透風。
1974年初,《紐約期刊》發表了路易絲·博耶(副總統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前女秘書)的文章,她說洛克菲勒家族與美聯儲勾結,向匿名投機者出售諾克斯堡黃金,以獲取暴利,他們開啟金庫並轉移了黃金。
3天后,她從紐約公寓的10樓窗戶跳樓自殺了。
關於諾克斯堡黃金的內幕資訊就此中斷。
如果馬斯克真的去查賬,發現賬目與實物差額巨大,那將是一場可怕的美元危機。
那麼,諾克斯堡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黃金?
1929年,美國爆發大蕭條,美國經濟和貨幣信用岌岌可危。
1930年,羅斯福贏得大選,他製造了“黃金計劃”,以應對金融體系面臨崩潰的極端情況。

1933年,

羅斯福簽署了6102總統令,也就是“黃金法案”。

根據此令,美國公民手裡的黃金必須上繳國家,按照牌價兌換為美元,違者重罰,包括坐牢。

“黃金法案”建議者就是美聯儲,黃金國有化之後,美國政府擁有的黃金數量急劇上升。
羅斯福在1936年選定肯塔基州的諾克斯堡(陸軍軍事基地,位於布利特縣、哈丁縣和米德縣境內,面積約441平方公里)為黃金主要存放在。
這裡防衛極為嚴密,兵力最多時有3萬多人,金庫內部由美國鑄幣局警察看管,開啟金庫、進出黃金則由多個部門人員共同執行。

隨著黃金增加,美國還增設了三個金庫: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地下金庫、丹佛美國造幣廠、西點軍校。

為了促使全世界黃金流入紐約,美國“黃金法案”頒佈後,就用較高的價格收購各國黃金,還有白銀。

1934年7月-10月,單單中國,白銀流出額就超過了1億兩(中國是銀本位國家),而沒有被統計的黃金,更不知道有多少流向海外。

1934年10月15日,蔣介石政府下令開徵金銀出口稅,制止資源外溢。

但由於買辦趁機謀利,中國金銀私運出口仍然不絕,最後目的地就是美國。

中國有識之士,不斷在報紙上呼籲蔣介石採取更嚴厲手段限制金銀外流。
1936年,中國也採取了金銀國有化手段,回收社會金銀,使用法幣(銀元不再有官方貨幣的性質,這是另一個話題,以後再單獨寫)
1935年10月,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由於擔心法國介入北非,會引發歐洲大戰,歐洲各國私人銀行和大企業主紛紛將黃金向美國集中。
中國金銀於再加上歐洲黃金,美國很快就成了全球第一黃金大戶。
諾克斯堡金庫投入使用後,美國保有黃金量已佔全球總數43%,遠超法國的22%。
戰後,由於全球黃金開採量增加,美國黃金所佔比例有所下降,但絕對數量是在增加的。

根據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繫結)原則,手頭擁有美元的國家隨時可以向美國兌換黃金(35美元一盎司)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熱衷於黃金兌換,德國(西德)跟上。
美國不管怎麼勸說,戴高樂就是不聽。
諾克斯堡黃金儲備在60年代中期不斷減少,美國很吃力,人們開始害怕美元可能“不如黃金那麼好”。
美國動用政治和經濟手段脅迫德國,1967年,德國發表正式宣告,答應不將美元向美國兌換成黃金,日本等國也只好跟進盡孝心。
只有戴高樂繼續一根筋要見到黃金。1971年,尼克松政府幹脆關閉了黃金兌換視窗,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從此,4美分一張成本的美元就成了全球“法定貨幣”

作為貨幣發行量基礎的黃金,美國到底有多少?就成了最高機密。

想爆出這個機密的人,結局都不大好。

2010年,在經歷次貸危機造成的全球金融動盪後,法國又出來惦記美國黃金了。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密特朗的貿易部長、希拉剋的財政部長)在2011年指出,美國黃金實際庫存有問題。
卡恩掌握著諾克斯堡191.3噸黃金“下落不明”的證據,這批黃金原本應該交付IMF,但被美聯儲轉移了。

2011年5月,卡恩到美國出席會議,對美國濫發美元提出了異議。

2011年5月14日下午,在即將起飛的法國航空公司23次航班頭等艙艙內,紐約警察逮捕了卡恩,罪名是強姦。
美國媒體大肆報道稱:卡恩在當天上午於索菲特酒店2806號房間,強姦了一名32歲的黑人女服務員。
黑人、女人、單親媽媽、服務員、幾內亞難民……這些因素,令輿論爆炸。
美國警方則以帶手銬遊街的方式,狠狠羞辱了卡恩。

卡恩,一個62歲法國小老頭,居然在退房前獸性大發,強姦比他高一個頭的健壯女子,而且還是女方用嘴。

5月16日,美國警方將卡恩關進聲名狼藉的賴克斯島拘留所撿肥皂。
5月19日,卡恩委託女兒發表宣告,辭去IMF總裁一職。

6月28日,拉加德接任IMF總裁。

7月1日,性侵案翻盤,卡恩無保釋放,紐約檢方放棄指控。

事後,那位女服務員被調查記者發現,她的銀行賬戶收到了密集匯款,總計有數萬美元。她還是個兼職妓女,並與毒品有關,在幾內亞遭到軍警強姦的經歷,也是她為了獲得美國難民資格而編造的。

不過,卡恩是徹底認栽了,再也不說諾克斯堡191.3噸黃金“下落不明”的事情。
卡恩是猶太人,當時歐洲媒體認為這是美國與歐洲猶太集團圍繞著黃金控制權的爆發的一場激烈內鬥。

而有黃金存放在美國的巴黎銀行還在嗶嗶,想要運回。

2014年6月,美國重罰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89億美元,把德意志銀行也給嚇退了。
美國一方面用種種可怕手段阻止黃金被“調查或提走”,一方面又脅迫弱國將黃金送到美國。

2015年,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就曾將烏克蘭最後的數十噸儲備黃金送到了美國,理由是防止被俄羅斯搶走。
去年8月,阿根廷總統米萊將國庫分兩批黃金偷偷運往英國,共68噸。

這些黃金都說是存放,但實際上都是泥牛入海,弱國窮國的這些黃金,最後都將變成諾克斯堡裡的“抵押品”。

諾克斯堡是華爾街最敏感的部位,馬克斯如果將手伸向這裡,要查個底朝天,必定會激起對方的劇烈反應。
卡恩是前車之鑑,馬斯克調查諾克斯堡,必須小心,最好別住賓館,住也要離女服務員遠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