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V姐。
最晚美股暴跌,納指下跌近6個點,標普下跌4.85%,小盤羅素2000下跌6.6%,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科技七姐妹也都大跌,蘋果作為典型的全球化製造業龍頭,下跌超9%。
今晚繼續延續下跌。
不少朋友很關心,美股能抄底了嗎?什麼時候能抄?
1月下旬deepseek帶來衝擊,英偉達大跌17%那天,我是抄底的,後面也很快反彈。
因為當時我的判斷是技術路線證偽的可能性帶來超跌,這是個投資的市場行為。
資金總是不理性的,超跌是機會。
除非英偉達這個堆算力的路線被完全證偽,不然肯定會反彈。
當時看美股並沒有考慮過多政治因素,即便川普種種發癲,但我當時的認知是他總歸不至於打壓美股,最多就是不圍繞股市救市。
但是昨天他發瘋一樣的關稅真出來之後,我的想法變了。
現在的美股,極大受到行政命令的影響,而且一時不會結束。
川普任期4年,來不及實現這點,因此這個目標是一個煙霧彈,同時是安撫紅脖子的情緒甜點。
而且他比誰都清楚,全球的貿易逆差,後來又以金融資本的形式進入美國,支撐了美股,讓美國人過上了相對富裕舒服的生活。
你看大家在後臺天天惦記抄底美股呢。
既然如此,那麼他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加關稅可以直接給財政帶來收入,這個是立竿見影的,據估計一年增加的收入在7500億左右,幾乎趕上國防預算。
你再結合他退群,不付北約的軍費,搶烏克蘭的礦,訛詐歐洲盟友,讓馬斯克縮減聯邦開支,他的一切作為都圍繞搞錢。
搞錢是他北極星指標,高於任何國際觀瞻。
這又是為什麼呢?
川普再巔,作為一國總體,還是全世界權力最大的總統,我不太相信他真是250。
唯一的可能就是美國財政比我們想得更困難。
截至2025年2月,美國聯邦債務已突破 36萬億美元,佔GDP比例約為140%。
二戰時期被炸到快山窮水盡的英國,當時的歷史峰值為106%。
2024年美國聯邦債務利息支出首次超過國防預算,並可能在2025年超過 社會保障支出,成為聯邦最大支出項。
英國二戰後就徹底讓出了霸主地位,那麼他在債務巔峰後經歷了什麼呢?
- 殖民撤退 → 財政收入銳減 → 依賴借貸和金融
- 工業衰退 → 稅收基礎萎縮 → 福利難以為繼
- 國際地位下降 → 貨幣政策受限 → 債務螺旋上升依賴借貸和金融福利難以為繼債務螺旋上升
川普團隊大機率是評估後,發現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目前美國靠稅收還美債已經不可能了,赤字每一天都在拉高,債務規模以每天80億美元的規模增長,利息超過國防預算,借新還舊也快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我知道很多朋友說美國不是可以印錢嗎?
沒錯,是可以印,但是信用和發幣量需要匹配。
也就是上面路線3的,國際地位下降會導致貨幣政策受限。
黃金的不斷破新高,已經不是區域性戰爭能解釋的,本質是美元信用下降,到新霸主上位之間,黃金是一個最好的安全港。
美國今年是償債大年,合計要付7.6萬億美金本息。
要知道2020年時,10年期美債利率只有0.5%,川普上任時接近5%,漲了10倍。
但是現在,也就是昨天關稅宣佈後,一度跌回4%以內。
你看,你說人家搞崩美股,但人家短短幾個月,就讓美國要還的鉅額利息降低了20%,按照這個比例,今年利息節約6000億美金。
讓美國財政喘口氣,開源的同時節流,不至於出現信用違約,保住霸主地位,這是川普一系列行為的核心訴求。
這個目標優先順序,遠高於美股。
看懂了這點,也看到了川普對美股有多強的影響力,就知道現在不是抄底的時候。
因為4%不是川普的目標,我們講了2020年10年期美債收益率才0.5%,川普3個月從5%幹到4%,你說到頭了老頭一定不服。
只要美債收益率上行,川普一定會不遺餘力打壓美股,不惜做空經濟預期來抬高債券價格,壓低債券利率。
你從債務角度去看他這2個月的騷操作,一點都不騷,增加7500億美金稅,節約6000億美金利息,聯邦政府節約1萬億。
看到吧,沒有人比我更懂開源節流。
川普或許沒有看到的那麼癲,人家精明又實幹,沒有一點精英階層的形象包袱。
你再回頭看24年巴菲特大幅減持股票,尤其是蘋果股票,持有現金達到3250億美金,創34年新高。到11月這其中2880億美金持有美國短債,超過美聯儲,是美債第一持有人。
要不說老巴牛呢,人家就是每一輪大跌都可以完美躲過。
所以今年,川普的目標就是壓低美債利率,讓美股跌,把資金趕進美債,利率才能下來。
如果是這樣,那麼抄底美股只要看一個指標,就是美債利率。
我沒法拍腦袋說降到多少就一定是底了,但是3%左右大概是一個關口,因為23年財年的加權平均利息是3.17%。
要再低就比較困難了,美股需要腳踝斬,我不確定川普是否有這麼大的決心。
如果從選舉角度來看,很可能是明年11月中期選舉前的幾個月,讓股市擠完泡沫開始上漲。
把現在的下跌甩鍋拜登,然後開源節流,改善財政,選舉前拉漲股市,屬於一舉多得。
如果你想不通一件事,看不懂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而這個人又很重要的時候,先別把人家真當傻逼,一般從利益角度去想,是離真相最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