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年輕人結直腸癌病例激增!科學家懷疑這種細菌是罪魁禍首

巴黎4月29日(小新)根據一項最新國際研究,越來越多在50歲之前患上結直腸癌的年輕患者,其體內發現了與大腸桿菌(E. Coli)相關的基因突變。這一發現令人擔憂。
【一種毒素浮出水面】
以往,專家們通常將年輕人結直腸癌病例激增歸咎於吸菸、超重、過度攝入加工食品、飲酒等生活方式因素。而這次,科學家們將焦點放在了一種細菌毒素上——大腸桿菌產生的“結腸毒素”(colibactine)。
結腸毒素由部分大腸桿菌株自然產生,存在於人類腸道內。研究人員指出,從小暴露在這種能破壞DNA的毒素環境中,可能正是年輕人結直腸癌發病率攀升的原因。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4月23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11個國家、共981名結直腸癌患者(包括早髮型和晚髮型患者)的基因組資料。
【年輕患者體內突變頻率更高】
結果顯示,與結腸毒素特徵相關的基因突變在年輕患者(尤其是40歲以下)中出現頻率比70歲以上患者高出3.3倍。
而且,這些特徵性突變在那些年輕人結直腸癌發病率特別高的國家尤為常見。
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 San Diego)化學與細胞醫學教授盧德米爾·亞歷山德羅夫(Ludmil Alexandrov)解釋道:
“這些基因突變就像一份‘基因檔案’,清晰地記錄了早期暴露於結腸毒素的痕跡,表明這是導致年輕人患癌的重要因素。”
【2030年或成年輕人癌症死亡第一殺手】
全球健康資料也警告:結直腸癌在至少27個國家的年輕人中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在過去20年裡,50歲以下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幾乎每十年翻一番。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結直腸癌有可能成為年輕成年人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此次研究原本是想探尋全球不同國家結直腸癌發病率為何出現差異,結果發現:無論國別,年輕患者普遍存在與結腸毒素相關的基因突變。
【暫未確認直接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在10歲以前就遭遇結腸毒素的侵害,這種早期基因損傷可能會在日後發展為癌症。
此外,研究還發現,在約15%的病例中,結腸毒素直接攻擊了APC基因,而該基因的突變正是促發結直腸癌的關鍵步驟之一。
不過,雖然這項研究大力支援這一假說,但目前尚未確立結腸毒素與癌症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後續還需進行更多研究驗證。
盧德米爾·亞歷山德羅夫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採訪時表示:
“這種毒素的產生可能本意是讓大腸桿菌在腸道中透過‘化學戰爭’擊敗其他細菌競爭者,這是微生物進化中的常見現象。”
【美國和英國兒童腸道中危機四伏】
目前估計,在美國和英國,30%到40%的兒童體內攜帶著能夠產生結腸毒素的大腸桿菌株。下一步,科學家們將努力追溯這些有害菌株的來源,以便進一步防控這一隱患。
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