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華蟾素實力出圈!JEthnopharmacol|華蟾素能夠抑制PI3K/AKT和糖酵解通路,為結直腸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CR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攀升,已然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儘管現代醫學在CRC治療上不斷探索,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手段相繼問世,但每種方法都存在侷限性。化療的毒副作用讓患者苦不堪言,靶向治療則面臨耐藥性和高額費用的難題,尋找更有效、低毒的治療藥物成為醫學領域的迫切需求。
傳統中藥在抗癌研究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華蟾素(HCS)作為其中的一員,備受關注。華蟾素來源於蟾蜍的乾燥皮膚,在多種癌症的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常作為輔助藥物與放化療聯合使用,能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質量。然而,其對抗CRC的具體機制一直是醫學研究的未解之謎。
近期,一項發表於J Ethnopharmacol的研究Huachansu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via inhibiting PI3K/AKT and glycolysis signaling pathways: Systems biolog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為揭開華蟾素抗CRC的神秘面紗提供了關鍵線索。研究團隊運用網路藥理學、分子對接、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等前沿技術,全方位、深層次地探究了華蟾素的抗癌機制。
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在體外實驗中,華蟾素對CRC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顯著。它能夠有效降低CRC細胞的活力,使細胞週期停滯在特定階段,從而阻止癌細胞的持續增殖;同時,華蟾素還能誘導癌細胞凋亡,從根本上減少癌細胞數量;此外,它會促使癌細胞產生更多的活性氧(ROS),進一步破壞癌細胞的內部環境,抑制其生長。
體內實驗同樣驗證了華蟾素的抗癌功效。透過建立異種移植瘤小鼠模型,研究發現華蟾素能夠明顯抑制腫瘤的生長,降低腫瘤的體積和重量,且對小鼠的體重沒有產生不良影響,這意味著華蟾素在發揮抗癌作用的同時,不會給機體帶來過多的負擔,毒副作用較小。

圖 1:華蟾素在體外和體內均抑制結直腸癌的生長

為了深入瞭解華蟾素的作用靶點和關鍵成分,研究人員藉助網路藥理學進行分析,成功篩選出6個核心靶點和8個關鍵成分。分子對接實驗顯示,這些關鍵成分與核心靶點之間具有良好的親和力,為華蟾素髮揮抗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分子基礎。

圖 2:網路藥理學揭示了華蟾素的核心靶點和關鍵成分

進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華蟾素的抗癌“密碼”:它主要透過抑制PI3K/AKT訊號通路和糖酵解過程來對抗CRC。在PI3K/AKT訊號通路中,華蟾素能夠下調關鍵蛋白的表達,阻斷癌細胞生長和存活的訊號傳導;在糖酵解方面,華蟾素抑制相關蛋白的表達,減少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乳酸的生成,切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使其“飢餓而亡”。
為了更貼近臨床實際,研究人員還利用CRC患者來源的類器官(PDO)模型和原位模型進行驗證。在PDO模型中,華蟾素能夠顯著抑制類器官的形成和存活,且呈現出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在原位模型中,華蟾素同樣展現出強大的抗癌能力,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且對小鼠的其他組織沒有明顯的損傷。

圖 3:華蟾素抑制結直腸癌類器官的形成和存活

圖 4:華蟾素透過抑制PI3K/AKT訊號通路和糖酵解酶的表達來阻礙結直腸癌細胞的糖酵解

這項研究系統地揭示了華蟾素抑制CRC的分子機制,為華蟾素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這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傳統中藥在現代抗癌研究中的巨大潛力,也為開發更精準、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案開闢了新的道路。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華蟾素會成為抗癌戰場上的“明星藥物”。醫生們可以更加精準地運用它來對抗CRC,讓患者不再談“癌”色變。到那時,癌症治療將迎來新的變革,就像給抗癌這場艱難的戰鬥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參考文獻:
Yang H, Chen Y, Dai C, et al. Huachansu suppresses colorectal cancer via inhibiting PI3K/AKT and glycolysis signaling pathways: Systems biolog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0, 2025. doi:10.1016/j.jep.2025.119479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