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樂”闖大西北:七旬患癌爺爺的祖孫三人行

時間允許的話,他們還會去更遠的地方瞧瞧,“誰也繞不過死,既然活一天,就高興一天。”
文丨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編輯 丨楊海
校對 趙琳
本文3830字 閱讀5分鐘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開學前,76歲的河北老漢張仁連將帶著老伴兒和13歲的孫子,完成他這輩子路程最遠、耗時最久的一次旅行。
4月,他們從邯鄲出發,途經豫陝甘青,行程近3000公里後,從哈密進入新疆。這輛被人戲稱“小螞蚱”或者“老頭樂”的摩托三輪車馱著炊具和帳篷,塞進鋪蓋、食物和一臺製氧機,搖晃著行駛在滿眼黃沙的戈壁與大漠間。
見者無不驚奇:“小螞蚱怎麼爬到這兒的?”那些開越野車的、騎摩托的叫停三輪兒,遞上牛奶和饢,豎起拇指。夜晚,人們圍著帳篷,聽他們講路上的見聞。
張仁連說,為了今年的旅行,他向孫子的班主任請假兩個月,老師欣然同意。這個當過兵、開過廠,農民出身的老人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祖孫三人的第三次三輪車之旅,前年他們花兩個月玩遍東南,去年三個月周遊西南。
儘管嗓音嘶啞,張仁連的熱情卻從未熄滅。提起四年前確診肺癌壽命將盡,他笑道,“靠吃藥活到現在,一時半會兒死不了。”
可身體是誠實的。確診前,他騎摩托走過318、317和219國道。這次環青海湖,他常常要靠製氧機才能喘上氣。
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想多陪陪老伴兒和孫子。他承認,或許學校並不完全認同他的教育理念,批假更多出於同情。
6月27日晚,祖孫仨在克拉瑪依魔鬼城停車場休息。少見的雨點從天空落下,噼裡啪啦砸在帳篷上,張仁連正在規劃明天的出行。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他用拼音打字,導航騎行路線,嚴格控制車速。天黑、下雨、風大,就停下休息,天好了再收起帳篷出發。
時間允許的話,他們還會去更遠的地方瞧瞧,“誰也繞不過死,既然活一天,就高興一天。”
祖孫三人在景區旁的的停車場搭帳篷休息。受訪者供圖
學校支援請假旅行,上路不耽誤學習
新京報:有人不理解你幫孫子請假兩個月旅行,當初為什麼做這個決定?
張仁連:我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或者說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一樣重要。孩子從小出來看看世界,開闊眼界和胸懷,非常重要。
人在路上能學到很多課本里沒有的知識。比如生活常識,一路上我們自己搭帳篷、做飯,規劃路線。孩子慢慢學會辨認方向、看地圖,對距離有更直觀的感受。知道什麼時候該加油,哪裡適合紮營,風沙大時如何避險,等等。
旅行中,孩子總在和別人交流,很少玩手機。他開始明白,溝通的前提是尊重和誠心相待。西北的風土人情跟河北差別不小,可他總能和同齡孩子玩到一起。
在新疆有次三輪兒剎車壞了,修理師傅不熟悉普通話,正發愁時,他請車店老闆的孩子當翻譯,解決了溝通障礙。
我年輕時當過兵,退伍後幹過企業,覺得心智、志向和德行決定人的一生。出來見見世面,以後志向遠大些;走完這麼長的路,可以磨鍊意志力;和各地不同的人交往,開闊心胸。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騎三輪車出來玩。去年,我給孩子請了一個月假,連著暑假一共近百天,走過河南、湖北、重慶、湖南、貴州、雲南、廣西,最後到達海南。前年暑假,我們從山東玩到廣東。
新京報:學校和老師支援孩子請假旅行嗎?
張仁連:都很支援。前兩次玩完回來,老師發現孩子變化不小,說他比同齡人瞭解更多地理知識,知道怎樣與人相處,敢表達、會說話。
有些同學家長說,孩子越來越有禮貌。他喜歡講故事,給全班同學講也不怯場。這可能跟我讓他在路上寫遊記、給影片配音有關。
我身體不好,得了肺癌,老伴兒前些年動了心臟手術。我和老伴兒都愛旅遊,想趁還活著,多出去轉轉。孩子三四個月大時,父母離婚了,從小跟著老伴兒,老伴兒離不開他,所以想帶著孩子一起。
去年是第一次請假旅行,老師請示過校長才批假。今年請假時,我說完老師就點頭準了假。
這位老師很有魄力。她能看出旅行對孩子的影響,也知道我倆的身體狀況,批假可能更多是出於同情和理解,我要感謝她。
孩子今年13歲,讀六年級,開學上初中。老師主動提出,可以線上辦理小升初的手續,這幾天空閒時,我用手機和學校溝通,給孩子辦好了手續。
祖孫三人在霍爾果斯口岸合影。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在路上怎麼教導孩子?
張仁連:學校的功課不能落下,這是我跟老師承諾過的。除了英語,我會輔導他做完各科作業,拍照上傳到班級群。他不懂的英語問題用手機查。
我會叮囑他,每到一個地方,寫寫遊記。每天我都拍照片和影片,給家人報平安,也會剪影片發在網上。配音由孩子負責,讀他寫的遊記和相關資料。
很多時候,不需要專門去教。
孩子愛好天文地理,克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有一座貝殼山,他在那裡撿了很多化石。以前他聽說遠古時期,新疆曾是一片汪洋,經過地質運動和氣候變化,才變成今天這樣,將信將疑。他摸到貝殼化石上扇形的褶皺時,立刻就相信了。
在敦煌陽關,景區設了個通關文牒查驗處,演員扮成都尉,讓孩子對詩。他對完《送元二使安西》,即興背了首《七律·長征》,又學了首《涼州詞》。站在漫天黃沙的大漠裡,做這些都是自發的,不需要刻意去教。
每到一處名勝古蹟,我們會讓孩子先查查資料。進景區前看一遍地圖,讓他當導遊帶我倆逛,講錯了也沒關係,主要是培養他說話的勇氣。
新京報:孫子喜歡和你們旅行嗎?
張仁連:開始他對旅遊不感興趣,喜歡玩手機,出來一次後就喜歡上了。他小時候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對天文地理感興趣,愛拿手機看恐龍、古生物化石之類的影片。旅行時,他能直接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地理,白天上貝殼山撿化石,晚上在沙漠裡看星星。
張仁連和他的摩托三輪車。受訪者供圖

住帳篷自己做飯,走鄉道感受風土人情
新京報:之前有過類似的旅行經歷嗎?
張仁連:七八年前,我開始密集地旅遊,那時候獨自騎摩托車,去過兩次西藏,兩次新疆。後來身體越來越差,就買了這輛能擋風遮雨的三輪兒,帶著老伴兒和孫子一起玩。
這些年,我經歷了不少大事。7年前,老伴兒因為心臟瓣膜關閉不全,動了次大手術,醫生說她最多能活三年,我偷偷大哭一場。過了三年,老伴兒的身體漸漸好起來,真是個奇蹟。
老伴兒剛好起來,我卻病了。有天我突然開始咳嗽,去醫院一查,原來得了肺癌,醫生說只有三個月壽命了,我聽後反倒沒啥感覺。
我就是這性格,能活一天就要開心一天。當時我告訴老伴兒,如果我死了,不要辦葬禮,也別合葬。拿個塑膠袋把我的骨灰包起,灑進漳河或者黃河裡。結果,我靠吃藥活到現在,也是個奇蹟。
50多年前結婚時,我一窮二白,我老伴兒父母都不同意她跟我,她卻義無反顧。婚後她沒少吃苦,跟著我下地幹農活,餵豬餵牛。她一直沒閒過,大兒子辦廠她去當過廚娘,小兒子離婚後,她一直照看孫子到現在。
我就想多陪她轉轉,帶著孫子一起。
新京報:這次為什麼去新疆?出發前做了哪些準備?
張仁連:國內其他地方我們幾乎都去過,就西北和東北還沒去過,想先去西北再去東北。我的身體狀況不能去西藏了,目的地就定在新疆。
我會上網、打字,出發前十幾天開始蒐集資料,整理出2萬多字的路線規劃。計劃中,最遠的地方是中國西極標誌塔,在新疆克州烏恰縣,距離北京約5000公里,和北京有3個多小時時差。我們4月20日從邯鄲出發,6月10日抵達西極塔。
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走騎行路線,不上高速公路,多走鄉間小道,偶爾走走省道,時速在35到45公里。新疆地廣人稀,要提前查好加油站的分佈情況。
新京報:一路上的生活狀態怎麼樣?
張仁連:我們帶著鍋灶,買菜做飯,平時住停車場裡,支起帳篷,三個人住剛好。跟大自然親密接觸,能聞到花香和土地的味道,如果下雨,就在車上擠擠。
前兩天,去獨山子區的路上,突然颳起大風。三輪車不怕順風和逆風,就怕橫風,超過6級不能走了,不然可能側翻。我們停在路邊,巡邏的警察看到,幫著在附近找了間屋子休息。
雖然儉省,但名勝古蹟必須要去。我和老伴兒有老年證,免費。至於孫子,再貴也要讓他去。河南的二里頭遺址、白馬寺和三門峽大壩,陝西的兵馬俑和乾陵,敦煌的莫高窟和月牙泉,新疆的霍爾果斯口岸、賽里木湖、喀納斯……我們都去了。
最大一筆花費在賽里木湖,我倆免門票,坐區間車半價,加上孫子的門票和區間車票,一共花了不到200塊。
祖孫三人在路上偶遇牛群。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路上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張仁連:路上的好人太多了。很多越野車、摩托車從我們身旁經過,在前頭停下,叫住我們,往車裡塞東西,礦泉水、麵包,什麼都有。
可能是看兩個老人帶個孩子,騎著輛破三輪兒,怪可憐的。可我們不是要飯的,家裡條件其實不差,兩個兒子都有廠子,不愁生活。
有些好意實在難以拒絕。在新疆,一個當地人把牛奶和饢端到帳篷前,告訴我們前面不遠有公廁。之前修三輪兒時,車店老闆送了泡麵和綠茶。還有人送來過一包零食,裡面夾著錢,我看到趕緊還了回去。
也有危險的時候。從哈密去吐魯番的路上,遇過一次將近9級的大風。路上的車都停了,我們坐在車裡不敢動,搖搖晃晃。過會兒我們不怕了,下車伸了伸腿。老伴兒撐著車梁,孫子頂住車頭,迎著風大笑,我拿手機給兩人拍影片。不久警察來了,先用繩子把三輪兒綁在路牌柱子上,後來叫拖車把我們和三輪兒拉到附近鄉鎮避風。
路上最開心的時候,是在霍爾果斯國門。我們辦了臨時通行證,坐車在貿易合作區轉了一圈,也算是到過哈薩克。這是老伴兒第一次出國,她笑得合不攏嘴。孫子說,奶奶那長滿皺紋的臉,笑得像朵盛開的金絲菊花。
在伊犁,老伴兒第一次看到那麼多的薰衣草,很開心。我不停地用這個400多塊的手機給老伴兒拍照片、拍影片。她不識字,如果我走了,她還可以看看這些,有個念想。
新京報: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張仁連: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逛完新疆,我們從內蒙古北上,到黑龍江漠河看看,再穿越大興安嶺,到撫遠市的東極廣場瞧瞧。
我們不趕路,走到哪算哪。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洋蔥話題
你對此事怎麼看?
後臺回覆關鍵詞“洋蔥君” ,加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

組織中國演員赴泰國拍戲的“顏十六”是誰?

茨姆,溫和地走出山谷

有你“在看”,我們會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