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兒子放春假了,所以決定趁著這大好春光拉家帶口回國看看爸媽。10歲的兒子在美國出生長大,基本上保持著兩年回國一次的頻率,對於這次回國他也非常期待。
本來,已經小兩年沒見面的爺爺奶奶和孫子,在我的想象中應該是一幅“奶慈孫孝”的和諧畫面,結果到家第一天,正處於叛逆期的兒子和更年期後遺症的奶奶就矛盾重重。

孫子的美國胃吃不慣中國菜——奶奶主張不吃餓著,餓到想吃為止
到家第一天晚飯,老媽為了迎接我們做了一桌子家常菜,燉排骨丶炒香乾丶炒花菜丶地三鮮丶紅燒魚丶皮皮蝦等等,但是兒子可能因為路途疲憊,加上從小就長了個美國胃,面對奶奶精心準備的一桌子菜沒胃口,甚至很排斥。
我姐姐提議說,要不給兒子叫一份肯德基或者麥當勞的外賣,話還沒說完,老媽筷子一摔“吃那些垃圾食品幹嘛,這麼多好菜呢,不想吃說明不餓,那就餓著吧!”。
我跟老婆看在眼裡,也明白其實老媽是因為精心準備的一桌子菜結果孫子不買賬有些失落,這種情況下只能委屈兒子,先哄著老媽。吃過飯,我和老婆慢慢給孩子做了工作,讓他試著去吃一下,說不定會愛上中餐呢。

我們尊重孩子的選擇——奶奶認為對孩子過於寵溺
大家都知道,美國長大的小孩兒被保護的實在太到位了,父母帶孩子也得百分之百的耐心,從來不敢對他們吼或者打,任何事都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無論做什麼事之前,我們都會徵求孩子的意見,問他“要不要”“想不想”“行不行”,但是這種在美國已經形成習慣,在老媽看來全成了“慣著孩子”的壞毛病。
一直在我耳邊嘀咕,“這樣慣著孩子,將來總有一天誰也管不了了,到時候你哭都來不及。”我聽得也是哭笑不得,心裡也明白老一輩“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所以也沒有跟老媽爭論。但是在兒子的心中,老媽已然成為了可怕的“狼外婆”。

本想讓孩子練習中文——孫子和奶奶交流卻非常少
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兒子,受的是美國教育,可以說除了長相基本上就是個美國人,雖然在家我們一家三口都用中文交流,但是他的中文水平非常一般,讀寫能力更是夠嗆。
本來想著,回來這段時間讓他在中文語境中體驗一下中文交流的樂趣,結果因為和奶奶三翻四次地鬧矛盾,他一著急就會用英文跟我們抱怨,最後,在奶奶家說的中文比我們在美國說的中文還少。
我打算好的這次中文語境下讓兒子學習中文的計劃算是泡湯了,最讓我頭疼的,是兒子不但沒有提起對中文的興趣,甚至有點排斥中國。

這次春假在奶奶揍了一次兒子之後結束了。客觀地說,在美國長大的兒子確實有些“無法無天”,而觀念老舊的老媽也確實對孫子有些嚴厲。作為中間的調解員,我既不能打罵兒子,也不想惹老媽生氣,這個假期也是過的有些鬱悶。
這種矛盾與其說是祖孫矛盾,倒不如說是兩種文化的矛盾,可能解決矛盾的方法就只有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慢慢去理解這種文化差異和隔輩親情。
回來的飛機上想想這個假期的經歷,理想中的天倫之樂變成了現實中的雞飛狗跳,可能這也是移民的一個代價之一吧。
來源:洛杉磯華人資訊網
尊重原創,美國生子直通車誠意分享,若涉及侵權,請聯絡小編,我們會盡快更正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