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涉及大量電影情節劇透
昨晚一個人在電影院看《姥姥的外孫》,去之前看了點評論,一開場,我已經把紙巾攥在手裡,準備隨時擦眼淚。
沒想到前半場挺安全,紙巾沒用,帶的水果零食都吃完了。一邊看一邊感慨,海外華人,跟本土中國人,果然還是不一樣。
電影男主角叫阿安,20歲左右,輟學在家,夢想當遊戲主播,結果開播只有四個人看。都這麼沒前途了,親媽竟然表現得很淡然,沒有半點氣急敗壞,自己超市打著零工,供養兒子啃老。
果然已經泰化了,這都不發火。這要放在國產劇裡,至少要罵到心梗或者哭得以淚洗面,怎麼可能這麼淡然?看著看著忍不住想,如果是我兒子,說要輟學打遊戲,我該怎麼辦?
阿安那副什麼事都湊合一下對付一下的作派,讓我無數次想起了艾文。隨便弄弄,隨便做做,上帝啊,為什麼現在的小孩都這副死樣?
再看下去,發現這還不是最讓人頭疼的兒子。阿安是沒用,至少沒啥危害性。姥姥的兒子,也就是阿安的舅舅才叫可怕,小兒子年紀一大把,沒錢沒工作沒家庭,還嗜賭如命。
攤上這樣的爛人,當媽的一生該有多難過。大兒子則主動要跟老家做一個割裂,這個家配不上他,不是他嚮往的生活,只是他難以擺脫的醜惡原生家庭。一個爛泥扶不上牆,一個滿眼都是嫌棄。女兒挺好的,可是女兒也是苦命人。
電影裡第一個我眼淚迸出的點,是外婆想要去賣粥,女兒不同意,攔著的時候,當媽的大罵,當初叫你好好唸書,結果你非要輟學幫我賣粥,你看看你,現在做得比我還辛苦。
這點非常東亞,東亞人辛辛苦苦省吃儉用一輩子,只為了讓子孫後代能過上好日子,不那麼辛苦。如果子女過得還不如自己,基本就像一把刀直扎心口。有時知道避免不了,但想到小時候還被自己好好呵護的孩子,長大了要做這麼辛苦,誰能受得了?

後半段姥姥病情嚴重,我的眼淚溼了一張又一張紙巾。這是一部中國人很容易理解的電影,姥姥把房子留給爛賭的兒子,因為她死了以後沒人會幫他。在所有男主是窩囊廢的電影裡,都會出現這樣一個神奇女俠一樣的女人,不管他怎麼爛,怎麼說謊,怎麼從她那裡偷錢。她還是那個睜隻眼閉隻眼的女人。
因為這一點,很多人給《姥姥的外孫》打差評,說這劇的核心真是爛透了,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症。
可這不就是一個度過艱苦歲月的傳統老太太嗎?
這種東亞魂裡,壓根沒有一碗水端平這件事。她做出的選擇,就像我們都聽過的故事。幫幫那個混得最差的,選擇跟最喜歡的一起生活。她沒有不喜歡的孩子,但是又沒辦法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
真正讓我嚎啕大哭的,是這個女人死了之後,四個子孫一起送棺材。她怎麼這麼辛苦,這麼累,一輩子都在給這些人託底啊?就算死了,好像也只有一個簡單的夢想,有個漂亮的墳墓,這樣一家人還會經常聚到一起來。
這一段路,我在電影院嚎啕大哭,完全控制不住。
很早以前,聽人說南非老太太通常喜歡買大鑽戒,買了之後那些不怎麼愛上門的兒女,會時不時過來看一趟,坐一坐,打聽打聽,媽,或者奶奶,這枚鑽戒,你打算留給誰?這些老太太聚會時,也喜歡拿這些事情打趣。
中國老人不同,房子總是有的。房子留給誰,這是以前上海最火爆的老孃舅節目,每期都要調解的問題。現場吵得驚天動地,每個人都想要房子,每個人都圖窮匕見。我那時候還搞不懂,幹嘛要這樣?因為我是獨生子女。
後來生了兩個小孩,才明白愛要準確折現,真的很難。每個孩子都覺得不公平,但裡面真正辛苦的,是這個偉大的姥姥。
每天賣著十泰銖一袋的粥,給子女攢下一筆又一筆的錢。她的生活真的好難啊,老公不行,哥哥不行,兩個兒子也不行。圍繞在身邊的男人,全都一塌糊塗。
就這樣,還掙扎著走出了一條路。
前兩天朋友泓舟送了我一本她的新書,《我不想成為偉大的母親》。是一本關於當代80、90後母親的訪談記,每個女人都不想偉大,可是我看了幾章,好像母親們不知不覺就偉大起來了。
我也做過一些可以稱得上偉大的事,在母親這個角色裡投入很久。直到有一天不想再偉大了,但是小孩依然是我的首位。
為了小孩要拼命賺錢,要帶他們旅行,給他們買書買玩具,週末時間儘可能陪著他們。在這種付出中,慢慢地,就沒有了自我。
看完電影我開車回家,不知道為什麼,開出商場停車庫,眼淚不停滑落。
這部劇其實像一個當代神話,一個偉大的女人,最後關頭感化了自己的一群不肖子孫。小兒子還清賭債,大兒子不計前嫌,外孫從一個很湊合埋頭打遊戲的人,變成了可以早上5點起來賣粥的小孩,還會帶著外婆去看病。
這家男人因為一個女人的死,改頭換面了。
太神奇了。其實誰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在一個路口,想到有次我兒子跟我抱怨妹妹,說妹妹如何如何,把家裡所有東西都當成她自己的,哼,她還以為世界圍著她轉呢。
我說:有個妹妹多好啊,將來我老了住院的時候,你們可以交替著來看我,你來一天,她來一天。
艾文說,不行。
我:怎麼了,你不想來嗎?
他說:不是,我要每天都來。
等他長大了,他還會記得這樣的話嗎?想到那一天,想到我已經變成垂垂老矣的老婦人,不知怎麼的,就哭得停不下來。
一個東亞女人看完這部電影,只想做兩件事,一,對自己好點。二,對父母長輩好點。
至於孩子,我們對他們真的夠好了。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