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孩,抹去的不只是口紅,也是自由啊!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75 篇文章
題圖:正在上映的電影《還有明天》,豆瓣評分9.4。
作者:諾友@Lingling2024,中年重啟人生的探索者。
電影《還有明天》是一部由寶拉·柯特萊西(Paola Cortellesi)自編自導並主演的黑白電影,據說是導演祖母的真人故事改編,背景設定在 1946 年的羅馬,講述了一位普通義大利女性在戰後社會中逐漸覺醒的故事。
儘管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導演祖母的真實故事,但它所揭示的性別議題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迪莉婭(Delià)是一個典型的戰後家庭主婦,每天從清晨開始,就在廚房裡為丈夫和孩子準備早餐,忍受著丈夫的不滿和女兒的鄙視。她不僅要照顧家庭,還必須在外打零工,以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然而,她的辛勞和犧牲從未被認可,家人視之為理所當然。
她的丈夫伊萬是一個極具控制慾的男人,不僅對她頤指氣使,還頻繁施以家暴。迪莉婭的女兒目睹母親的隱忍,對她的順從感到憤怒,她不理解母親為何不反抗,不離開這個家庭。她質問:“你為什麼不逃?”迪莉婭的回答是:“逃去哪裡?”這不僅是她的困境,更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的真實寫照。
迪莉婭一直逆來順受,直到她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女兒可能會重蹈她的覆轍。一天,她看到女兒和男友在一起,男孩抹去女兒嘴巴上的口紅——那個動作,讓她想起了伊萬年輕時對自己的溫柔。但她現在明白,這樣的溫柔只是控制的開始。
▲ 電影《還有明天》:抹去的是口紅,亦是自由
果然,女兒的未婚夫開始對她進行同樣的 PUA(心理操控):告訴她,結婚後就必須放棄自由,不能再打扮,不能再單獨外出,否則就是對丈夫的不忠。迪莉婭目睹一切,她不願意讓女兒像自己一樣,一生困在這樣一段婚姻裡。
就在這個時候,義大利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1946 年,女性首次獲得投票權。迪莉婭收到了一封信,觀眾一開始以為那是私奔的信;她也開始悄悄做準備:買了一塊價值 300 里拉的碎布,親手縫製了一件新衣服,精心打扮自己,把原本要給女兒買婚紗的錢留給女兒上學。所有人都以為,她要去和舊情人私奔,逃離這個讓她窒息的家庭。
然而,迪莉婭真正要去的地方,是投票站——她鄭重地投下自己人生中第一張選票。
▲ 電影《還有明天》:迪莉婭投完票回頭,發現暴怒萬分追來的丈夫,眾人逼視男主角的場景
迪莉婭投完票後,並沒有選擇離家出走。她仍然回到了那個房子,或許未來仍然要面對伊萬的暴力。但她的選擇,已經悄悄改變了一切。
《還有明天》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家庭暴力的故事,更是一部關於女性覺醒的電影。這部電影也在向當代觀眾提問:在今天,我們是否真正擁有了選擇的自由?女性在追求獨立和權利的道路上,面對的不僅僅是顯性的壓迫,更多時候,她們還需要警惕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隱形操控。在現代社會,儘管女性在法律和社會地位上有了更大的進步,但關係中潛移默化的心理控制仍然存在,影響著她們的選擇和自我認知。
在許多家庭中,男性依舊透過各種隱性的 PUA(心理操控)影響女性的生活,比如:
• 鼓勵女性犧牲事業,成為家庭主婦,以成全家庭和丈夫的職業發展;
• 事業有成的男人在中年出軌,卻指責妻子不注重打扮,甚至連孩子都帶不好;
 • 對女性的穿著打扮指指點點,希望她們按照男性的審美標準來生活;
 • 溫柔地否定女性的選擇,使她們逐漸喪失自信;
 • 不斷提醒女性的缺點,讓她們產生“我還不夠好”的自我懷疑。
我並不是在鼓吹性別對立,也不是鼓勵女性去責備男性,預設自己是受害者,而是想要喚醒女性的自我意識: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做好每一個選擇,拿回屬於自己的話語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自主權悄然流失的瞬間。
我想分享幾個生活中的小故事,講述我是如何勇敢地做自己、捍衛自己選擇的。
堅定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溫柔控制”
隊友特意帶我去加州的 BOOT BARN 牛仔店,想要送我一套 Cowgirl(女性牛仔) 風格的服飾作為復活節的裝扮。他滿懷欣喜地告訴我:“你可以隨心挑選自己喜歡的款式。”
我開心地拿起一件白色的連衣裙,然而他卻立刻說:“這個不耐髒,同款藍色更好。”
我認同他的觀點,因為我確實有許多白色衣服,但因怕手洗也不常穿,於是試穿了藍色裙子,確實也很美。但這時,他又推薦了一件風格相似的裙子,是我喜歡的泡泡袖風格,但我試穿後發現尺碼偏大,腰部有一塊布突出來完全不合身。
然而,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件衣服其它部位很適合你,如果只是腰部問題我們的朋友可以幫忙修補。”
此刻,我心裡已經湧起了一股莫名的不適感。
接著,我們去挑選牛仔靴。我試穿了三雙,從我的審美和直覺來看,第一雙和第三雙最適合我,視覺上更高階,也更符合我的風格。
然而,隊友卻說第一雙太豔不適合生活穿搭,更像節日穿的,而且不符合西方牛仔文化的社會標準。他直接表達了自己的偏好:“我更喜歡第二雙,真正的 ranch girl(農場女孩) 都會選這種寬頭 cowboy boots(牛仔靴)。”當我無動於衷時,他繼續勸我:“我家裡人都會選這雙,如果你選其他的,他們可能會笑你是外行。”
此刻,我的不適感已經達到臨界點。雖然這是一份禮物,但整個過程中,我的每一個選擇都被悄然否定,好像我的喜好不值一提,或者我根本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作為一個學習心理學多年、深知自己感受的人,我瞬間警鈴大作。
於是,我堅定地對他說:“我很感激你的心意和大方。如果是你自己選的禮物、給我的驚喜我都會欣然接受。但既然讓我自己選,就請尊重我的選擇。我堅持選深咖啡色的靴子(第三雙)和藍色的連衣裙,因為這才是我真正喜歡的風格。”最終,我買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衣服。
▲ Photo from Pexels
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
三月初,我陪隊友去拉斯維加斯開會。他在出發前就提醒我:“我知道你晚上 9 點就會犯困,但我們難得去一趟,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玩!”
我認同他的觀點,決定破例熬到 11 點。我滿懷期待地迎接這個難得的夜晚。然而,當天晚上 9 點半,他卻突然說:“我很累,明天還有會議,我們回酒店吧。”
這讓我有些錯愕,但還是順從地跟他回酒店。然而,在路上,我忍不住說出了心裡的感受:“其實,你更喜歡我按照你的時間節奏和需求來生活吧,有些事你總覺得你更有經驗,你的計劃更好吧。”
他沉默不語。等到了房間後,他忽然帶著責備的語氣對我說:“你一點都分不清事情輕重!你站在大街上說這些,萬一路上有明天參會的人聽到怎麼辦?他們會怎麼看我?”
我意識到自己確實忽略了這一點,於是向他道歉。然而,我同樣期待他能回應我的感受。但他以“明天有會議,需要保持清醒”為由,拒絕繼續討論。
這一刻,我的內心受到強烈衝擊,並且這激發了我的創傷——在他的眼裡,會議比我更重要嗎?他的指責讓我感到自己“不懂事”,甚至產生了一種羞恥感,彷彿我不應該在重要的會議前堅持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我沒有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堅定地對他說:“我需要和你保持距離。否則,我會被自己的羞恥感和無法表達情緒的壓抑感吞噬。”
第二天,我不責備他、也不用「不參加會議」威脅他,但我始終和他保持一定距離。他很快察覺到了我的態度:明白我很注重自己的感受,於是主動道歉,並承諾開完會議讓我好好表達。
最終,我們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溝通,他也意識到自己有時候確實控制慾過強,而我則反思了自己表達需求的場合。未來,我依然會尊重他的節奏,但同時,我也會更加堅定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需求。
▲ Photo from Pixabay
我,值得擁有
一個月前,在舊金山,我打算買一瓶香水。
但隊友卻勸我:“舊金山的稅太貴了,不如回去網上買吧。”
我同意了他的建議,回家後查了一下官網價格,發現和舊金山的實體店一模一樣。當我告訴隊友這一點時,他卻低聲嘀咕了一句:“這香水太貴了,現在又不是你的生日。而且你現在又不上班。”
他的這句話,讓我頓時感到一陣不適,這個捨得給我買昂貴學習用品的丈夫,卻不認為家庭主婦該用昂貴的香水:
難道只有生日,我才配得上這款香水?
難道因為我是家庭主婦,我就不能享受在我們經濟範圍之內昂貴的東西?
我直截了當地問他:“你是覺得,因為我不上班,所以不該花這筆錢?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那你是不是也該把我做家務、照顧狗狗、陪你出席醫院活動都折算成工資?你把這筆錢付給我,我自己去買。”
隊友聽完後,驚訝得一時語塞。於是拉斯維加斯之行,我買到了屬於自己且值得擁有的香水!
▲ Photo from Pexels
拒絕的權利:那些看似小卻重要的決定
一天晚上吃完飯後,隊友興奮地走過來,滿臉期待地向我分享他為次日準備的健康餐。他盛情邀請我嘗一口,說這是我從未吃過的食物。
可是,我已經刷過牙了,不想再吃東西。於是,我婉拒了並表示我明天再吃。但他仍然堅持,彷彿這個味道非得讓我親口驗證才算完整。還沒等我反應過來,肉已送進了我的嘴裡。剛入口,我便感到強烈的不適,於是吐了出來(心理不適引起的身體反應)
這讓我想起過去類似的場景——當我精心準備了中餐,興致勃勃地邀請隊友嘗試時,如果他已經刷過牙了,無論我如何誇讚食物的美味,他都會果斷拒絕。而當角色對調,為什麼我的拒絕卻變得無效了呢?
或許在潛意識裡,我不想掃了他的興致,所以選擇了順從。可更重要的是,我沒有守護好自己的選擇權。
許多人從小就被剝奪了對自身感受的關注,以至於無法察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不是在小題大做,這種想法往往來自於長期被忽視的情感需求。事實上,這些“小事”累計起來,會對個人幸福、心理健康和自我認知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於是否過度反應,我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工具:當事情發生時,留意情緒和身體的反應。如果你在關係中越來越不自信、畏手畏腳,這些感受便沒有誇張;反之,如果你在關係中感到自在,便有可能是過度反應。這種覺察能幫助我們重新發現並守護自己的選擇權。
▲ Photo by Pixabay
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和伴侶對抗,而是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對方知道:
•我願意為關係妥協,但不願無原則地犧牲;
•我願意尊重你的意見,但我的選擇更重要;
•我願意支援你的事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要忽略自己的需求和興趣。
真正的女性獨立,並不在於經濟收入和男性達到平等,而在於——我們能不能捍衛自己的價值,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因羞恥和自我懷疑而放棄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真正的自由,是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併為自己的每個選擇負責。每一次我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堅定地做出自主選擇,都是在為自己的自由鋪路,也是在為下一代女性創造更多可能。就像電影中最後,那充滿芬芳的宣言:
“我們緊握選票,正如緊握情書。”
在父權社會文化下,男性或許在十年、五十年後,都不一定會主動改變,學會真正尊重女性的自主權。真正的改變,不是等待男性覺醒,而是我們從自己開始,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學會尊重自己、堅持自己、成全自己。緊握每一件小事的選擇權,正如緊握我們的命運!
《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直面內心真實的情緒和感受,體察背後的需要,勇敢地做出選擇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歡迎加入諾言·內心力量成長營,開啟心靈蛻變之旅,拿回生命的自主權。
新一期「內心力量成長營」是諾言社群精心編排打磨的 14 天線上訓練實踐營,是諾言成長營的全新迭代版,本期學習內容全新升級,延續即興戲劇 “yes and” 練習和團體冥想體驗性練習,更有寶藏諾友國華以成長導師的身份與大家一起探索內在力量,突破現實困境,從感受和參與層面,讓改變的發生更有體感。不變的依然是安全、包容、賦能的場域和土壤。
原價¥499 ,現在報名,享優惠價 ¥399,還將贈送 ¥399 諾言會員代金券;優秀學員,可獲贈諾言《覺醒》筆記本。4 月16 日即將開營,邀您一起解鎖內心潛藏的力量▼
–  The End  –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