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一個標籤或榮譽,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高維度。”在4月25日召開的2025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欣旺達副總裁兼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梁銳表示,企業若想在激烈競爭中存活,必須將ESG從“附加題”升級為“必答題”。

眼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未來市場的入場券。為滿足歐盟電池法規及客戶要求,ESG管理成為電池企業的重點任務。產業數字化、生態綠色化、經營智慧化、資源迴圈化、生態綠色化也成為中國鋰電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努力方向。
欣旺達以“深刻理解政策趨勢,全面滿足客戶要求,卓越履行社會責任”為指導原則,在行業內率先行動,透過搭建並實施了一套全面的可持續戰略體系,各項評級均穩步提升。2024年,公司被Wind ESG評為AA級,CDP評級為B級,MSCI ESG評級為BBB級。首次榮登《財富》ESG影響力排行榜,連續2年入選福布斯中國2024年度ESG啟發案例,榮登南方週末2023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TOP3。

欣旺達專注鋰電產業28年,在新能源行業中佔據重要席位。梁銳介紹,當前公司公司已發展成為3C消費類電池領域的隱形冠軍;動力電池裝機量已躋身全球前十,其中混合動力電池產品已累計出貨150萬套,穩居中國前列;中國企業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前十,儲能系統裝機量同比增長107%。
不過,鋰電行業在經過數年快速發展後,開始經歷深度調整期。作為一家在海內外同步上市的新能源企業,面對行業監管趨嚴,以及客戶提出諸多ESG方面要求等新環境,公司制定了全球化、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的“四化”戰略。
今年,欣旺達確立了LEAP可持續發展戰略,以“邁向可持續的未來”為願景,從Life Cycle生命週期、Ecology友好環境、Accountability責任商業、Partnership共贏夥伴四個目標出發,又分解出包括運營碳減排、迴圈經濟、負責任商業行為等12項實施路徑。梁銳稱,好的頂層設計和實施方案的落實,能夠不斷提升企業ESG能力,以滿足利益相關方的期待。

零碳園區就是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願景的一大落地場景。欣旺達浙江蘭谿園區透過"光伏+儲能+智慧電網"的協同運作,同時引進了外部的綠電、綠證以及碳信用抵消等方式,不僅實現了100%綠電覆蓋,還獲得 PAS 2060 碳中和認證證書,在 2023 年全部實現“碳中和”,成為欣旺達首個“碳中和園區”。以蘭谿產業園為樣板,欣旺達摸索出了一整套“源網荷儲雲一體化”零碳園區的解決方案,逐步在全國推廣和複製。
事實上,早在2021年3月欣旺達就在業內率先發布了“雙碳”宣言,在2022年5月又正式公佈了“雙碳”目標。為了配合該目標實現,梁銳介紹,公司在2023年將“雙碳”辦公室提升為ESG管理部,並在2024年建立起決策、管理、運營、執行的四級可持續管理架構,確保 ESG 實踐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活動緊密結合。具體來看,公司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升級為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併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管理委員會,由梁銳本人擔任主席;ESG管理部分管運營層事務,下設立專業專案工作組,各業務板塊和事業部下設立ESG管理部或管理組負責具體工作實施。
“做企業和做人一樣,怎樣發展為人格完整、能力全面的組織,非常重要。”梁銳表示,公司非常注重形象和品牌提升,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欣旺達的願景就是成為受人尊重的世界級新能源企業。”
電池企業輸出中國綠色方案

除了實現自身的綠色生產外,賦能供應鏈節能降碳,也是欣旺達踐行ESG的重要表現。據瞭解,電池類產品的碳足跡,上游供應商佔比超過50%,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來講至關重要。
在供應鏈調研及管理方面,為滿足歐盟電池法規及客戶要求,欣旺達採用“RECD”策略,從迴圈材料、道德採購、氣候行動、盡職調查等四個維度,對供應鏈進行全方位的綠色改造。啟動了“供應鏈低碳發展”專案,把“雙碳”要求融入到供應鏈的管理中,即在供應商的准入、供應商評估及供應商績效流程中,推動供應鏈減排。
在產品碳足跡方面,欣旺達已開展2項產品碳足跡認證專案,選擇10款典型產品獲得 ISO 14067 產品碳足跡宣告,4款產品完成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識認證。
隨著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的實施,對於中國電池企業來說,包含全生命週期資料的電池護照平臺,不僅能幫助企業滿足出口合規要求,更能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碳管理解決方案,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綠色轉型。
2023年4月,欣旺達加入全球電池聯盟(GBA),成為該組織的新成員。2024年,欣旺達與國內車企聯合打造的兩款電池護照專案,憑藉在碳足跡核算、供應鏈追溯與資訊披露方面的突出表現,雙雙入選全球電池聯盟(GBA)“2024 年電池護照”的十大試點專案,成為同時擁有2個專案入選的兩家企業之一。
梁銳解釋稱,所謂“電池護照”是一個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包括全生命週期的碳足跡資訊資料集、全生命週期的質量資訊資料集、全生命週期ESG資料集的電池資料庫系統,目的是解決電池價值鏈的可追溯性、合規性和透明化等問題。”為此,欣旺達已開發了電池護照的5個子系統,已基本涵蓋了15大類資料體系和78個指標。
目前,欣旺達的電池護照專案已完成基礎版本開發,公司正協同客戶及產業鏈開展商用化試點,來應對2027年2月18日後歐盟對中國三類輸歐電池的嚴苛要求。
“電池護照非常重要,將對企業業務造成根本性影響。但要把其當作上升的臺階,而非前進的絆腳石。如果企業能真正跨越障礙,就會實現核心能力的全面躍升,構建起全球性業務的護城河。”梁銳表示,當前電池護照還存在歐盟與中國互認等不確定性問題,他呼籲產業界和政府以及權威機構團結協作,幫助企業順利出海、合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