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榮耀,為什麼也要做ESG?

2020年11月,榮耀正式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開始運營。很多媒體報道過獨立初期榮耀的“至暗時刻”,新的辦公環境很艱難,員工們大冬天裹著毛毯重建渠道供應鏈,市場份額也一度下滑至3%。
不過即便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榮耀也在大投入地做好兩件事兒,一是保持每年10%以上的研發投入佔比,二是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展開ESG建設。它們就像兩塊拼圖,一邊提升企業的硬核技術實力,一邊堅守著企業的價值導向,共同拱衛著榮耀成為“全球標誌性科技品牌”的目標。
事實上,從2004年首次提出至今,ESG已經被人們熟知,並作為上市企業需要披露的重要資訊被廣泛關注。但剛剛獨立,至今不過4歲的榮耀,為什麼要在再創業的初期就大力投入ESG?又如何讓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形成共同認知,甘願在品牌、採購、行政、營銷等支出環節錙銖必較,卻要投入大量資金與精力展開環境保護、社會公益、公司治理建設?這些建設最終又將如何幫助榮耀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
從“一把手工程”到“每個人的工程”
榮耀拿到出海新船票
全球化深植在榮耀的基因中,再創業之初,榮耀就堅定了重新踏上國際舞臺的決心,“全球標誌性科技品牌”的目標也已寫進榮耀的經營目標。因此,ESG成為榮耀必須前置推進的重要課題。
如今,ESG已經成為企業出海的“新船票”。這是不久前釋出的《2024中國企業“新出海”專題報告》中的論斷。類似的論斷不勝列舉。一方面,在海外更加嚴格的ESG相關標準與法規面前,中國企業想要進入當地市場就必須提升自身的ESG建設能力和資訊披露能力。而從吸引投資者的角度,ESG早已成為衡量企業經營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全球負責人投資資產規模也在持續上升。在消費者市場,眾多報告顯示消費者傾向於選擇那些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品牌,ESG建設則是提升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提升消費者信任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隨著全球化進入新階段,邏輯已經發生變化——不完全遵循效率優先原則,而是融合了效率、公平、綠色、安全等多維度考量,中國企業也需要據此重新定位,在全球籌謀佈局。
榮耀的佈局走在了前面。其在2021年8月便成立了ESG委員會,並在次年3月釋出榮耀公司ESG戰略方向,成立無障礙專項工作組。企業2021-2022年度ESG報告也顯示,新榮耀成立伊始,便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引,將環境、社會和負責任治理植入公司基因。
而透過榮耀最新發布的2023年度ESG報告,我們看到其ESG架構已經更加完善,從“以管理層為核心的ESG委員會”,擴充套件到“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 ESG管理架構”。其中,ESG委員會負責總領公司ESG管理工作。在委員會指導下,進一步設立ESG 辦公室和 ESG專項工作組,負責拉通研發、產品線、採購、供應鏈等相關業務團隊,讓ESG戰略落地到業務中,啟用全員共同參與。如此一來,ESG不僅是體現“一把手”意志的企業戰略,更可以真正落地到各個經營場景中,讓 “每個人”參與其中。
比如在全球ESG都極為看重的隱私安全議題上,榮耀就構建了一套完善的落地保障體系。在這套體系下,榮耀秉持“人人懂隱私,個個講安全”的隱私保護組織文化,面向全員展開隱私保護培訓,讓其學習各國法規(基於歐盟CDPR)、執法案例,形成隱私保護基線,並在全球每個業務組織和區域組織任命隱私工程師,確保從最初的產品設計到最終的服務提供,每一環節都能做到更好地保護使用者隱私、讓使用者對個人資料擁有自主控制權。
榮耀的隱私保護管理體系
目前,榮耀已透過ISO/IEC 27701、ISO/IEC 27001、TEE、FIDO、ePrivacyseal等一系列國際權威隱私安全認證,員工IAPP(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ivacy Professionals)持證人數達到60餘人,隱私保護知識考試透過率為100%。
當ESG理念刻進“每個人”的基因,榮耀真正拿到了那張出海的新船票,以夯實周密的ESG架構與能力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資料顯示,榮耀已經在全球多個市場獲得顯著增長。即便是在對ESG法規極為嚴格的歐洲市場,榮耀的成績也足夠亮眼,2024年上半年,該市場大摺疊品類70%的銷量增長來自榮耀。二季度榮耀還超越三星,首度成為西歐摺疊屏市場份額第一。
AI向實、科技向善
成為負責任的創新者
如今,AI技術浪潮席捲各個領域。據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介紹,機器智慧總體上已達到人類七八成的語言、視聽覺乃至知識和思考能力。這種快速的進化不僅引發了人們對科技未來的憧憬,也帶來了新一輪反思。在2024年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AI向善就成為大會中的重要議題。如何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如何在加速技術發展的同時,防止技術的“物化”和“異化”?
榮耀將技術與ESG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思路或許是一條解法。
就像榮耀在成立之初就堅定ESG發展戰略,榮耀在AI領域的佈局也蓄謀已久。如今,經過多年發展,榮耀的AI技術已經進入成熟應用期。在《終端智慧化分級測試方案》評估中,榮耀AI手機Magic7已達到行業目前最高等級L3,即具備較高的智慧化,能夠準確感知識別使用者複雜意圖,並基於使用者資訊進行自主規劃完成多型別任務。
但只談技術高度,就是在單純地秀肌肉,榮耀更關心的還是如何讓AI向實,落地到真實的應用場景中,滿足使用者需求提升使用者體驗。
近日,榮耀憑藉在ESG領域的出色表現入榜“2024中國新增長·ESG創新實踐榜”。在榜單的頒獎晚宴上,我們見到了榮耀ESG總監劉小軍。聊天途中,我們發現劉小軍的微信裡有很多殘障使用者組成的社群。據他介紹,榮耀的ESG團隊、產品設計團隊裡,大量的成員都會參與甚至維護這樣的使用者社群,希望能在日常的交流中真實地感知到殘障人士的使用痛點,進而依託產品加以解決。
比如,在榮耀MagicOS 系統的研發部門中,會聘請專職的無障礙專家,主導殘障使用者的洞察、產品設計與最佳化。榮耀新一代作業系統MagicOS 9.0上,就實現了對端側AI的再創新,帶來在安卓生態上落地的AI Agent,在原有離線AI字幕和通話字幕等無障礙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影像及環境描述、AI反詐檢測等功能,幫助障礙使用者更安全、便捷地使用手機。
實際上,在資訊無障礙領域,榮耀已經探索出一套“ IDEAL 原則”,即普惠化的AI能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同理心的思考、簡單的使用者介面和愛。這一原則也已被寫入榮耀ESG報告,成為牽引企業增長方向、牽引技術進化方向的引繩。在“AI”的進化中不忘記“愛”,在技術的發展中不忘記ESG的價值初心,正因如此,榮耀才能真正成為一家負責任、有溫度的科技企業。
當然,這種溫度並不僅僅體現在關愛障礙人群上,在面向更廣泛的使用者群體時,更負責任的榮耀也能更好地發揮技術的價值。比如在護眼這件事兒上,榮耀認為護眼對使用者來說是關乎使用健康的大事,因此把它當作系統性的創新方向,成立了榮耀綠洲護眼實驗室。2024年,榮耀將AI技術應用到護眼的目標中,首發AI離焦護眼技術,將端側AI與螢幕相結合,實現螢幕護眼技術從預防到緩解的跨越。實驗資料顯示,使用者在使用具備AI離焦護眼技術的螢幕閱讀25分鐘後,短暫性近視指標平均降低13度,最高降低75度。如此一來,AI技術的創新將真正惠及每位使用者,真正實現科技普惠與科技向善。
“綠色增長”深入業務流程
擁抱可持續的未來
自“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提出後,綠色轉型已成為我國眾多企業關注的重要議題。2023 年 4 月,隨著榮耀首份 ESG 報告的披露,榮耀正式釋出碳中和計劃,承諾於 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45 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碳排放相較於 2022 年降低 88%,並且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這一目標的設定並不僅僅是為了與環境政策同頻,更是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主動提升自身應對環境風險的能力。
當然,目標的達成並非易事,綠色願景的落地也需要一套科學的,涉及業務各個環節的治理體系。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和貝恩公司共同推出的《中國企業ESG戰略與實踐白皮書》中,90%的被訪企業坦言,公司的業務模式會因ESG做出調整,5%的企業甚至表示這種調整會是顛覆性的。也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減碳的行動中取得高效的進展。
而在2023年度ESG報告中,榮耀就釋出了一套覆蓋產品、製造、運營及合作伙伴側的環境策略,透過多領域的綠色變革,推動綠色增長。
比如在產品環節,透過技術創新提升產能品的耐用性成為攻堅重點:榮耀自主研發魯班鈦金鉸鏈,大幅提升了摺疊屏產品的耐用性,支援超 40 萬次的螢幕摺疊;第三代“青海湖電池”矽含量突破10%,提高電池容量的同時控制電池體積,一定程度上降低因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導致的換機。種種舉措之下,榮耀已透過技術創新累計減少和避免了約876噸溫室氣體排放。
製造環節,榮耀智慧製造產業園配備了先進的高精度自動化製造裝置與數字管控平臺,切實推進綠色智慧工廠建設。2023年,生產線85%的工序由自動化裝置完成。自2016年起,榮耀已累計減少了約 4,440 噸有害物質及材料的使用。
榮耀還堅持與行業夥伴攜手保護環境。2021年12月21日,榮耀成為UNGC成員,助力實現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榮耀積極參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活動,並與中國迴圈經濟協會合作,踐行綠色發展與迴圈經濟。
這些綠色變革的舉措不僅取得了大量可被數字衡量的成果,也正在更廣的地域、更廣的人群中散播影響力。不久前,HONOR Talents 2024榮耀全球設計大賽落下帷幕。來自全球的參賽者中,有不少人將創作主題與ESG議題相關聯。比如來自拉美賽區的參賽者就以海洋減塑為主題設計動態藝術作品,也有來自國內的參賽者以冰川保護為主題創作互動裝置作品。榮耀釋放出的綠色影響力,正引領更多夥伴、使用者一同發出綠色倡議、加入綠色行動,共同擁抱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科技行業ESG的探索,絕非簡單的概念故事,而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是品牌敘事、文化表達、產品創新、企業升級等全要素的“可持續”,是品牌價值核心的整體呈現。獨立經營4年來,榮耀持續投資ESG,全方位加碼可持續,讓其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溫暖”的印象,同時也收穫了多項行業認可。除了入榜新增長年度榜單,榮耀還被收錄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二十年二十佳”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報告,及彭博綠金“中國ESG 50最值得關注榜2025傑出專案”。
“榮耀最大的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與創新基因。我們對世界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不斷突破創新,研發出最優秀、消費者最滿意的產品,讓更多人受益於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榮耀流程IT與質量運營部總裁馬兵的這段話,傳遞著榮耀持續推進ESG價值落地的堅定信心。可以預見,在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紮實的ESG管理體系雙重加持下,榮耀將沿著正確的方向加速前行,將更多人帶進可持續發展的科技世界。
劉玥 | 文
劉玥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中心策劃總監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