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思想,也是他推行改革開放的起點和根本目標。所以,這是鄧公極為重要的政治遺產。在紀念鄧公誕辰120週年之際,重溫他關於民主政治的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
把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是鄧公總結幾千年封建制度對中國的影響和“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後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一個重要認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公率先提出在改革開放中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並且作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明確論斷。後來,他又多次論述這一問題,認為,社會主義優越性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充分發揚人民民主,保證全體人民真正享有透過各種有效形式管理國家、特別是管理基層地方政權和各項企業事業的權力,享有各項公民權利”。
鄧公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更切實的民主;要透過發揚民主,調動人民群眾和基層的積極性,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調動積極性是最大的民主”。
他指出,但是,過去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犯過錯誤,現在要堅決糾正過去的錯誤,要採取各種措施擴大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鄧公強調民主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又是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重要手段,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政治基礎和政治保證。因此,民主政治建設,即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黨和國家的一項基本方針。
這個基本點的確立,既是對建國以後,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政治遭到破壞的撥亂反正;也是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加深對社會主義民主本質認識的必然結果。它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走上正確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民主的典範
鄧公認為,三中全會討論和解決了許多有關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大家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敢於講心裡話,講實在話。大家能夠積極地開展批評,包括對中央工作的批評,把意見擺在桌面上。一些同志也程度不同地進行了自我批評。
他說,這些都是黨內生活的偉大進步,對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將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他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的各種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總方向,都是為了發揚和保證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我們提出的一系列新政策,“就國內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兩條,一條是政治上發展民主,一條是經濟上進行改革,同時相應地進行社會其他領域的改革”。
思想解放是一場民主啟蒙運動
改革開放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的潮流中開始的,即從思想解放運動開始,而思想解放運動本質上是一場民主運動,可以說是中國式的現代化啟蒙運動。
民主是上層建築,改革就是要改掉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上層建築。
1978年9月15日,鄧公在黑龍江省委常委彙報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的體制,包括機構體制等,基本上是從蘇聯來的,是一種落後的東西,人浮於事,機構重疊,官僚主義發展。”這種體制其癥結所在是“不適應現代化建設,上層建築不適應新的要求”。因此,有好多體制問題需要重新考慮;體制問題不解決不行。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必須有充分的民主”,而“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正是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
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全國第四次文代會上所作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這就揭示了體制改革的主題。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
鄧公強調“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他指出,當前這個時期(思想解放運動時期),特別需要強調民主。因為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民主集中制沒有真正實行,離開民主講集中,民主太少。現在敢出來說話的,還是少數先進分子。我們這次會議先進分子多一點,但就全黨、全國來看,許多人還不是那麼敢講話。好的意見不那麼敢講,對壞人壞事不那麼敢反對,這種狀況不改變,怎麼能叫大家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四個現代化怎麼化法?
民主政治必須制度化
在強調民主政治的同時,鄧公始終強調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他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基於對民主與法制不可分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鄧小平反覆強調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貫穿鄧公民主思想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關於民主必須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鄧公指出,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我們全黨今後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是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堅定不移的基本方針,今後也決不允許有任何動搖”。
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指出:“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他還形象地將疏導社會情緒稱為“出氣”,強調“群眾有氣就要出”“有氣就能出”。
“三不主義”壓制民主
我們要創造民主的條件,要重申“三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採取民主手段,不能採取壓制、打擊的手段。憲法和黨章規定的公民權利、黨員權利、黨委委員的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官僚主義破壞民主集中制
鄧公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中,嚴厲批評了“文革”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大搞禁區、禁令,製造迷信,把人們的思想封閉在他們假馬克思主義的禁錮圈內,不準越雷池一步。否則,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
他指出,黨內確實存在權力過分集中的官僚主義。這種官僚主義常常以“黨的領導”“黨的指示”“黨的利益”“黨的紀律”的面貌出現,這是真正的管、卡、壓。
以上所說是鄧公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部分重要思想,很可能掛一漏萬。這裡拋磚引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