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贏了漂亮的一仗,以及短中長期分析

兔主席/tuzhuxi 20250512
中美兩國日內瓦經貿會談結束,雙方發了一個聯合宣告。        
一、目前的結果 
美方:
1)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減到了10%(“解放日”時,總共對華加徵34%;這次談話後,其中24%在未來90天內暫緩實施,只保留10%)
2)更早的時候,特朗普以芬尼為理由對華加徵20%,保留沒動。因此,20+10%=30%
3)此外,特朗普在第一任時對華加徵了一系列關稅,在拜登時期基本完整保留。這些因行業和產品而異,加權平均約20%。經過八年,基本已在供應鏈上被消化 
現在的合理估算是,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對華關稅還剩30%。
中方:
1)對美國的反制減到了10%(這裡,對應的是特朗普“對等關稅”的10%。當時中方對美國反制34%,這次減到了10%,24%的部分90天暫緩實施)。
2)中國保留了近期其他一些反制措施,例如對美國部分農產品、肉類、乳製品徵收10~15%的關稅;暫停木材進口;減少美國電影進口等。此外,雙方還有很多出口管制限制,中國的出口管制限制都是對美國政策的回應。 
可以看出,中方是務實、剋制的。這也是特朗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中國一直採取的策略。只不過這次突然加徵34%,把中國徹底惹急了,直接對等反制。 
所以這一次,特朗普將“對等關稅”的最偏激、最非理性部分給撤回了(但也保留了10%),留下一些空間,進行後續的談判。 
各個方面,美國的消費者和企業、中國的出口商、資本市場投資人、中美兩國及第三方政府、眾多國際參與者,都可以暫時“歇一口氣”,然後從長計議。 
二、目前短期的影響
美國:
1.特朗普——政治上的重大挫折特朗普會繼續宣稱取得“勝利”,他的幕僚也會這麼對外造勢,哄特朗普開心。但無論特朗普怎麼宣稱,世人都會看到,特朗普撤回關稅是一次重大失敗。他的權威出現嚴重裂痕,被證明原來是一隻衝動的“紙老虎”
2.特朗普政府內——理性派幕僚針對特朗普的成功從財政部長貝森特,到特朗普在外面的盟友馬斯克和比爾·艾克曼,表面上都會宣稱這是特朗普的英明決定,但實際上這次特朗普撤回關稅也是溫和派幕僚的勝利——尤其是作為特朗普政府與華爾街溝通橋樑的貝森特。他們管理和引導特朗普方面積累了經驗,掌握了實戰,取得了成功,並在經貿問題上佔據了更多的主動。可以預期,他們將在未來繼續如法炮製,引導特朗普按照精英設定的議程操作
3.資本市場中美經貿戰暫時緩和,股指立即暴漲,華爾街進入狂歡。這次華爾街的幾個心得:1)特朗普完全不靠譜,華爾街看錯了人;2)特朗普看跌期權(Trump put)依然有效:債市、股市確實可以制約特朗普;3)4月份以來,投資方面太過樂觀不行,太過謹慎也不行:既不能低估特朗普的決心,也不能高估他的能力。
4.進口商/零售企業對華關稅暫緩,進口商一定會“報復性”進口,至少先解決眼前問題,儘快把今年的貨給囤齊。另外,由於關稅預期,對供應鏈已經形成的攪亂,零售商還可以機會主義漲一漲價,形成通脹壓力
5.在華生產的企業關稅暫緩,特朗普政府和各國的經貿談判又未定,一切都處在不確定性之中,企業可以選擇繼續等待觀望。但無論如何,有一條是確定的:特朗普朝令夕改,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6.美國消費者大鬆一口氣,趕緊報復性囤貨,在沃爾瑪、亞馬遜和中國跨境電商裡先把所有要買的貨都買了
7.共和黨基本盤/支持者特朗普折騰了一番,實際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其支持者不是傻子,可以看到特朗普受挫,貿易協議不知道在哪兒,美國製造業迴歸無望。他們對特朗普的信心只會下降,不會提高。政治損害已經形成。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很可能為此付出代價
中國: 
中國打了很漂亮的一個“自衛反擊戰”,可謂大快人心,也向世界顯示了特朗普的不理性,以及美國“紙老虎”的特性。
另外,儘管今年以來特朗普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多於中國所反制的,但中國仍然表現出自己是更加剋制、務實、理性的一方,顧全世界大局,為世界提供穩定性與確定性。
暫時偃旗息鼓,減少了中國出口經濟受到的衝擊,同時也能使得中國更加從容地專注於解決更重要的事情。
三、下一步的經貿談判
美國是本輪貿易戰的發起者。短期內預計會將注意力集中到和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中(包括日本、韓國、印度之類)。特朗普幕僚的盤算將是:1)考慮如何把和中國經貿戰的緩兵之計轉化為和其他國家談判的籌碼,爭取談成更好的條件;2)爭取聯合其他國家盟友,形成一個貿易聯盟,最終一起針對中國;3)不需要對中國加徵過於激進的關稅,但要讓中國處在“分級關稅”體系裡的末位;4)把關稅設定好後,可以在減少短期陣痛的基礎上,為美國與中國長期戰略脫鉤(或“去風險化”)創造條件。 
90之內及90天之後會如何推演,一方面取決於中美兩國的談判,一方面也取決於中美兩國和第三方國家及貿易集團的接觸、磋商、談判。
四、中長期看
中美兩國會長期保持貿易聯絡,不可能全面脫鉤,但這不妨礙雙方相互減少對對方的依賴。“去風險化”是雙向的。美國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也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如果說中美兩國有什麼真正的、無可置疑的“共同利益”的話,那就是讓整個過程更加“平滑”、溫和、可控,減少短期內經濟動盪及經濟衰退的風險。 
各方的考慮: 
美國:
1.美國企業透過這次貿易戰交手,看到了新地緣政治環境對供應鏈環境帶來的巨大風險。未來,一定會尋求對供應鏈進行最佳化。未必從中國撤離(因為要透過在中國生產,銷往中國本地和第三國),但會考慮策略性地向第三國轉移,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是一個長期的、結構性的趨勢,會在更長的時間內發生
2.美國企業所做的更多是在美國以外重構供應鏈,但不會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特朗普政府所謀劃的,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創造製造業就業崗位等計劃,基本註定失敗
3.華盛頓政治針對中國,經過這次反覆,美國的華盛頓政客、公共政策精英及企業/資本界會消除“非共識部分”,聚焦到一個更具中長期可執行性的遏制戰略。特朗普的現實功能和歷史作用主要是幫助加速整個過程。但美國的問題在於,有發展本土產業的方向上的共識,但卻沒有政策工具上的共識。從半導體、關鍵礦產、造船到無人機,都很難指望在短期內有政策突破。
中國
如果說美國更有可能陷入短期的政治迴圈、撕裂,等待下一個政治週期,中國就很清楚下一步該幹什麼了。
1.繼續減少對美國出口市場的依賴。(短中期內,企業也會加速完善透過第三方的轉口通道)
2.繼續擴大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程度
3.加大與其他貿易集團(例如歐盟)、全方位、立體、多元化合作,減少彼此的經貿摩擦
4.擴大內需,將擴大內需、提振消費上升到國家戰略,透過內需消化本土產能,支撐本土產業,並推動經濟向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結構轉型。
解決中美經貿矛盾的路徑之一是,美國製造更多,中國消費更多,這本質已經涉及到經濟結構轉型,需要大量的公共政策支援。美國製造更多——難度很大,基本是一廂情願的夢幻泡影。但中國可以消費更多。制定並執行中長期戰略是中國獨有的體制優勢,經過這次經貿戰,中國可以加速新的轉型過程。 
最後,再次為中國打贏這次漂亮的“反制戰”喝彩!
【如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贊打賞以資鼓勵(1元即可)!】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兔主席/tuzhuxi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數量:2024年11月上線至今,超過700篇文章、250萬字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內容:國際臻選、快評
標籤:美國政治與社會、中美關係、特朗普、馬斯克、俄烏戰爭、AI、電動車、商業財經……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也可點選“閱讀原文”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