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一
和格十三老師撞題了,她真的,我哭死。昨天半夜沒寫完,大家湊合看吧。
兩位董小姐,一個董明珠,一個董襲瑩。
一個是最近離奇“間諜論”的國企高管,一個是最近醫院八卦新聞的主角之一。完全不搭噶的兩個人,但假如連起來看,就會覺得分外耐人尋味。其交匯點是一個詞:海歸。
董明珠反海歸,董襲瑩就是海歸。
董明珠竭力向底層拱火,說海歸是外人,是別有用心的人;而董襲瑩在醫學界的一路開掛則說明,有一些海歸恰恰是“自己人”、“天龍人”。
只有吃瓜群眾被耍得團團亂轉,找不著北:
你們到底是回來竊取機密的,還是來繼承家產的?
到底你們是外人,還是我們是外人?
二
這裡面有一種很強的矛盾感和撕裂感。
董明珠說絕不招留學生,因為海歸裡有“間諜”。這番言論,在下沉的輿論場裡一度引發大片叫好,點燃了許多人心中抵制留子、防火防盜的熱情。
彷彿完全忘了她提攜的王自如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獲獎者。
如果只看下沉使用者的叫好,你會以為社會已保守到牆角,海外學生已無容身之地。
然而,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還有董襲瑩。
家族背景深厚的她,從海外經濟學本科迅速成為知名醫院“風雲人物”,一眾大佬刷臉護航,履歷中種種彎道超車,三年規陪都減到只需一年。唯一失手是懷了肖飛這大坑貨的娃。
而她的通關券之一,恰恰就是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的留學身份。
兩個董小姐的事放一起,會形成一種撕裂。它會讓人覺得非常怪異和不適,有一種邏輯脫榫、不能自洽的怪異。
好比說,桃花島號召抵制外來學生,你非常認同,天天走訪普查,結果回頭一看,人家女婿耶律齊當了丐幫幫主了。
郭大小姐告訴你,抵制外來學生,主要是指楊過。耶律齊大爺那麼優秀,必須重用嘛。
你是不是就會有點混亂?
三
也是琢磨了好一陣,才明白了這裡面的邏輯。
董明珠的事和董襲瑩的事,一個發生在言論的前臺,一個發生在利益分配的後臺;一個是故意給人看給人聽的,一個是普通人看不見聽不見的。
前臺是刻意迎合,後臺是默默輸送;前臺是意識上的日趨保守,後臺是利益上的不斷固化。
說白了,“海歸”這玩意不過就好比一張牌,花色不變,但它的含義是可以變換的。
它可以是董明珠們手中的一塊紅布,也可以是董襲瑩們手中的一張內部通行證。
它可以暗戳戳地指外人,也可以不動聲色地標識自己人。當需要你亢奮喝彩、要引起你對外的反感和戒懼時,它是一張牌;當它要成為階層繁殖、利益輸送的默契和藉口時,它就是另一張牌。
類似撲克裡的2,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全看玩鬥地主還是炸金花。
當你在前面恨完了,董小姐在後面吃完了,最後留下來供大眾針對、宣洩的,是更多小楊過這樣沒有資源、壓根無法複製董襲瑩路線的無辜留子。
四
有人說,董明珠一類高管丟擲“間諜論”,只是因為他們個人觀念保守,就當個笑話看就完了。
這話也對也不對。
誠然,很多一些類似的管理人士,因為教育背景、工作性質、長期慣性等原因,他們確實是非常保守的,甚至是迂腐的,對世界的理解非常刻板。
但那並不是完全的真相。真相是,在管理物件面前,他們可以是極度保守的;但在利益面前,他們就可以是極度開放開通的。
壓根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沒有那麼多食古不化的老腦筋。土和洋都不是問題,茅臺和愛馬仕都不是問題,學外語不是問題,孩子上哈佛上耶魯都不嫌棄。
嶽不群那麼保守,口口聲聲“以氣馭劍”,嚴禁學旁門左道,結果你看在《辟邪劍譜》面前他保守不保守?零件說嘎就嘎,激進得很。
這些人“反海歸”的實質,就是把你的流量和上升空間一起拿走。董大姐拿走流量,董小姐拿走上升空間。
你則得到滿滿的自豪。
然後躺上手術檯,麻醉完,肖飛大夫出去了,哄董小姐去了,你的人生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