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抄了董明珠的後路

董明珠著急了。
來源 | 最人物(ID:iiirenwu
作者 | 三伏
董明珠似乎也有些急了。
1月份,多地格力電器線下門店招牌更新為“董明珠健康家”。
董明珠回應,此舉是把自己全部聲譽砸了進去,“做不好就完蛋”。‍‍‍‍‍‍‍‍
2月份,她應俞敏洪邀請,在對話中回憶往昔,聊童年,聊奮鬥,聊對兒子的虧欠,還說已經找到了三四個接班人預備人選。
2月27日,董明珠結束了本屆董事長任期,但據格力公告,董明珠再次被提名為董事長,或將繼續連任。
時代走到今天,企業家做個人IP的行為並不少見。
前有雷軍獲封“雷神”,帶動小米股價一路上漲,後有周鴻禕不甘示弱,用送車大禮包追趕宿敵。
6年前,董明珠贏下與雷軍的10億賭約。
此後雷軍造車、進軍高階,以52.99萬的小米SU7 Ultra震驚市場。
平行時空的另一邊,造車與高階化均失敗的董明珠,開始向雷軍學習,試圖以企業家個人IP扳回一局。
不想2月27日,小米釋出會隆重推出米家中央空調pro,對標的正是格力,雷軍可謂抄了董明珠的後路。
現在的董明珠,仍需要回答幾個問題:
董明珠是否與格力劃上等號?
強調個人IP的同時,個人的口碑能否給企業帶來正向作用?
以及,當新的接班人出現時,董明珠三個字,又該如何淡去?
01

董明珠的格力

71歲的董明珠,還不想離場。
從1月份開始,山東、四川、海南等地的格力線下門店換了招牌——
從原本乾淨清爽的“格力”中英文字樣,陸續改名為“董明珠健康家”。
一位店員稱,全國的格力線下門店都要改名。
“因為現在我們董總知名度也是非常高,這樣子就更親民一點”。
雖說企業家做個人IP,已然司空見慣,但畢竟還沒有企業家親民到把自己和品牌深度繫結到這個程度——
網友做了生動的比喻,此舉好比微信改名馬化騰聊天室,抖音叫張一鳴放映廳,小米之家叫雷軍妙妙屋。
況且,“親民”一詞本身,就意味著不同。
紅豔豔的招牌衝撞進眼球,網友不禁疑問:
董明珠身邊,是不是沒人敢說真話了。
網傳格力釋出會照片‍‍
2月份,格力的相關負責人對媒體如此解釋這一行為的官方含義:
“隨著持續推進品牌戰略與整體發展戰略的深化轉型,為進一步強化品牌在終端市場的影響力,全方位提升使用者消費體驗,實現品牌形象的精細化管理。”
通俗來講,這些年來,格力一直想要擺脫“格力只有空調”的刻板印象,在消費者心中加深格力有全屋家居產品的企業形象。
“董明珠健康家”是一次冒險的嘗試。
根據格力工作人員的解釋,想要入住“健康家”並不簡單,必須是經營格力全品類家電的商家,店鋪面積超過150平,才有改名權。
“不是所有商家都有這個能力的。”
在更多人看來,這一行為更直觀的目的則是:
加深董明珠的企業家IP形象。
自改名一事被曝,格力股票在8天內跌了6天。
格力線上直播間也在同步改名
2月份,風口浪尖上的董明珠,坐到了俞敏洪對面。
去年11月份,董明珠做客東方甄選直播間,宣傳格力自研的鑄鐵電飯鍋。
過程中,俞敏洪隨口說了一句:這個應該連結上有的吧。
但連結上沒有,場面有些尷尬。
直播間網友在彈幕裡刷屏“上鍊接”,董明珠立刻要求身旁的格力電商負責人朱芸聰解決這個問題,語氣十分嚴厲:
“現在就去解決,快點!還坐在這,一分鐘(就能)解決的事情!”
做客的董明珠雷厲風行,主場的俞敏洪反而縮在一邊,打著圓場說,自己如果跟著董明珠乾的話,充其量就是個小跟班。
此舉也把董明珠推上逆風的位置,被指責為“脾氣大”“素質差”“蠻橫專權”。
自從頻繁在臺前亮相,董明珠成為熱搜上的常客,這些標籤也已經伴隨了董明珠許久。
《財富》雜誌評價她為“中國最嚴苛的商業領袖之一”,董明珠很少為自己辯解。
她接受魯豫採訪,員工沒有安排好接待流程,她當著鏡頭的面就開始發火;
接受《GQ》原主編劉衝的拍攝,會議室裡,因為座位安排不合理,部分員工看不到螢幕,她全程黑著臉。
進軍直播市場時,董明珠親自介紹格力產品,手中的機器卻怎麼也亮不起來,她氣得摘下麥克風,甩手就走。
網際網路上,“董明珠發飆”“董明珠股東大會發飆”“董明珠當著市長面發飆”……相關的詞條,還有很多。
直到這次坐到俞敏洪對面,董明珠還餘怒未消。
她又說起朱芸聰的這次失誤。
“第一,那麼多人喜歡這個產品,你說沒有,你不是打擊別人嘛。
第二,你的本職工作就是賣產品,別人想要,你不給他產品,你就嚴重地瀆職!”
她又用自己作比方。
如果是她的話,哪怕倉庫裡沒有貨,哪怕現下生產訂單,她也要往出賣。
“市場是搶來的。”
董明珠再次強調成功的方法論。
02

格力的董明珠

曾有人問董明珠,“真善美權錢名愛”這七個人生價值關鍵詞,要如何排序。
董明珠只回答了一個詞:會把真放在第一位。
“如果你有做得不對的,我一定坦率地告訴你。如果有‘善’在先,可能就會想到給他面子吧,不要講他吧。”
回頭看,“敢說真話”一直是董明珠的對外人設,同時也是董明珠的爭議所在。
比如她說,不想招只看工資的員工,在她的概念裡,有貢獻才能談收入。
2020年,董明珠說,不能讓員工對收入感到滿意——
“如果都滿意了就懈怠”。
2023年,她建議應該立法向跳槽員工的新單位收取培訓費——
“我付出了那麼多財力人力物力和時間,你拍拍屁股就走了,那你下一個單位至少要賠償我的培訓費”。
2024年,她又在採訪中回應有關“35歲職場危機”的話題:
“你可以去創業啊,沒有人招聘你自己去創業。實際上更多的坎是來源於你的內心,你的思想。”
董明珠談35歲可以去創業‍
董明珠似乎與這個時代總有些不合時宜。
但瞭解下董明珠其人,就知道她為何有上述感想。
她不理解“35歲職場危機”,因為她正是36歲進入的格力。
那時她喪夫不久,離開孩子,從江蘇到珠海打拼。
彼時格力還是個銷售額只有兩三千萬的企業,她做的是最底層的銷售業務員。
做業務員時,別的銷售靠酒桌文化或裙帶關係取勝,她跑去和商場導購站在一起,幫著對方賣貨。
彼時,董明珠也是唯一一個堅持,必須貨款到了才能發貨的業務員。
“我覺得那是個責任,我要對這個企業負責任。”
她在後來的演講中還提到一個故事。
剛進格力不久,她就面對前任業務員留下的40多萬元債務。
哪怕不是董明珠需要承擔的責任,她依舊花了40多天時間,堵在供貨商門口,直到對方鬆口。
“你是這個企業的員工,你要對你的企業負責任。”她再一次重申。
1994年,格力電器遇到致命危機,公司的銷售骨幹集體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整個公司銷售系統幾近癱瘓。
董明珠選擇留在公司,和格力共渡難關。
有人問起她留下的理由,董明珠回答:
“雖然到新的單位,我們的收入比現在高几倍,但如果在這個地方做得量更大,我的收入一樣可以增加。
別人來挖我,是因為我在這個平臺幹了幾年,有了小小名氣,那還是這個平臺給了我機會。
不得不承認,在那個時代,董明珠就是靠著這股責任感和勇猛的勁頭,一人完成整個公司1/8的銷售業績,被選中成為經營部長,又一人完成公司1/4的銷售業績,被推舉為格力總裁。
被派去安徽開拓市場的那些年,董明珠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回江蘇看望家人和兒子,她卻“十過家門而不入”,一心只想完成公司交給她的任務。
“其實真的沒有得到什麼,只得到了自我的安慰,覺得我做得最棒。”
董明珠對年輕人談工資嗤之以鼻,也是因為她本人對金錢看得極淡。
做業務員時,她年薪超過百萬,被調回總部後,百萬降到15萬,但她義無反顧地回了。
2003年,有外資想按照9億淨資產收購格力,私下找到董明珠,給她開出8000萬年薪。
董明珠只回了一句話:我不可能賣格力。
30年來,她每天6點起床工作,稱自己沒休息過一天。
董明珠想要在格力複製出更多董明珠,殊不知,時代早已改變,吃苦主義不再被年輕人追捧,“警惕老闆PUA”成為新的時代情緒。
2021年,和楊瀾對談時,67歲的董明珠說:
“今天的年輕人生活在蜜糖當中,我們知道什麼叫艱苦,現在人沒有這個概念。”
楊瀾慌忙圓場,勸她少說幾句,或許每代人都有各自的苦要吃,只不過時代的起點不同,痛點也不一樣。
“再說下去就說明你老了。”楊瀾使勁地笑。
董明珠繼續反駁,她不想承認自己老去。
03

代言人董明珠

在董明珠的概念中,她一輩子都在格力,屬於格力。
“董明珠健康家”引起爭議後,不少人質疑董明珠在轉移格力資產。
但格力官方表示,董明珠三個字早在2015年就被格力註冊,屬於格力的公司資產。
“董總流量很大,我們都知道流量就是財富,但董總本人是無法拿自己的名字去變現的,因為她的名字屬於格力,她這一輩子都在格力身上,就連她的名字也被公司拿走了。
2015年,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排名中國家電品類第一。
也是從這時候,董明珠開始利用自身影響力,為格力代言。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或許就是格力手機的開機螢幕上,董明珠的頭像。
第一批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
那段時間,董明珠動作頻繁——
與雷軍10億賭約的餘波、收購珠海銀隆失敗被免去格力董事長一職、將資本比喻為“野蠻人”……
有媒體總結當年的網紅排行,將董明珠與papi醬並列而談。
高調的董明珠儼然成為格力的代名詞,與格力相輔相生。
提起格力,就想到董明珠鐵娘子般的霸氣強悍;
極致嚴苛的董明珠,也代表著格力產品的高標準嚴要求。
如今被玩出花樣的企業家IP運營,回頭看,早已是董明珠玩剩下的套路。
2016年時,董明珠就在演講中講:“成為網紅,其實我挺驕傲的。”
請明星還要代言費,不如自己親自上。‍‍‍‍‍‍‍‍‍‍‍
2020年,線下門店遭到巨大沖擊,格力第一季度銷售同比下降超300億,上百萬的經銷商渠道停滯。
董明珠給經銷商渠道等公司開會,勸他們走出去,與線上技術結合,但經銷商們有的不懂如何開始,有的對此不以為意。
於是,董明珠又頂了上去,親自直播,也想借此機會帶動經銷商團隊找尋出路。
“我自己親身去體驗,看看直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這一年,董明珠一共直播13場,帶貨超過400億元。
她無數次說起自己行走在臺前的目的,是為了和消費者直接建立聯絡:
“當網紅既沒有快樂,也沒有煩惱,我在履職。”
只是,企業家營銷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董明珠每一次高調的出現,都給了格力一次公開宣傳的機會,但另一方面,董明珠個人的爭議也會蔓延到企業身上,引起公關危機。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再加上隨著時代語境的變化,公眾對董明珠的評價也發生偏移。
2015年時,董明珠親自操刀,設計了一款火熱豔麗的玫瑰空調。
空調的頂部是一朵完整綻放的玫瑰,空調運作後,玫瑰扇葉還能隨風翕動,變換顏色。
當時,玫瑰空調的售價就超2萬,定位面向新婚金婚銀婚人群。
五年後,格力在一代基礎上,推出熒光粉版本的二代玫瑰,同時強調在功能上做了升級。
彼時,玫瑰空調多是孤芳自賞,銷量與評價都不多。
2024年,董明珠又在直播間隆重介紹第三代玫瑰空調,稱要將空調做成藝術品。
網友坐不住了,紛紛吐槽其外觀過於俗氣。
實話說,相比於前兩代,玫瑰三代已經含蓄收斂了許多,但輿論沒有攻向前兩代。
究其原因,還是董明珠在公眾心中的定位已經改變。
過去,她是德高望重的企業家,是帶領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開拓者。
現在,她是直播間裡的網紅,是與年輕人不再同頻的管理者。
玫瑰在輿論裡枯萎,董明珠的時代已經過去。
由左到右:玫瑰空調一、二、三代
04

看不見的接班人

早在2015年,董明珠就透露過接班人的標準:
要愛格力超過愛自己的家。
“自己一定要保持一種真,私心顧慮太多的人,他是做不了什麼大事的。”
第一個進入公眾視野的“董明珠接班人”,是在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裡,被董明珠選中的孟羽童。
2021年,22歲的她進入格力工作,做董事長秘書。
董明珠大手一揮,宣佈要將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孟羽童的工位就在董明珠辦公室旁邊,但在直播間裡,她離董明珠更近。
那段時間,格力開設了“明珠羽童精選”的賬號,由董明珠和孟羽童出鏡帶貨。
但兩人的蜜月期稍縱即逝。
2023年,飛快地經歷了直播間改名,孟羽童轉崗,孟羽童被曝連續加班月薪卻不過萬、在微博內涵“靠人不如靠自己”後,兩人分道揚鑣。
隨後,孟羽童經營起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分享人生和職場經驗,稱做博主後,可以給媽媽買很貴的珠寶,“像霸道總裁”。
而據媒體報道,她一年半的廣告收入就能達到400萬元。
董明珠則在新人入職大會上怒批孟羽童——
“藉助我們平臺,變成一個網紅”。
“無非今天掙的錢多一點而已,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區別”。
孟羽童之後,董明珠身邊再引起爭議的人是王自如。
王自如以科技測評博主的身份被人熟知,在2016年的綜藝節目《我是創始人》裡,被董明珠賞識。
2021年,他入職格力,負責渠道改革。
那段時間,王自如奔走在安徽、江西、河北等省份,推動格力經銷商渠道改為線上批發、統籌發貨。
董明珠也時不時帶他出鏡,為他背書,便於推動改革。
但2023年的一條採訪影片,將兩人推上風口浪尖。
影片裡,王自如稱自己從沒看過格力給的工資條;
恭維董明珠“能不能給我一間離您比較近的辦公室,我要隨時向您彙報”“我哪怕每天什麼事都不幹,我就看她怎麼開會,我聽她每天講什麼,做什麼,我都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網友不得不擔心,當董明珠身邊出現這樣的阿諛奉承後,她是否還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沒過多久,王自如被曝出限制高消費,格力解聘王自如。
王自如接受採訪時
格力的“接班人計劃”說了許多年。
傳聞的接力棒從50歲的副總裁鄧曉博,傳到55歲的舒立志。
直到今年2月份,董明珠和俞敏洪對談時表示,自己已經選中了幾個接班人。
“這不是開玩笑,但你可以給他試。現在我已經有幾個苗子,在不同的平臺上,在不同的崗位。”
再提到接班人話題,董明珠長嘆了口氣:“人是會變的。”
至於她沒有變的原因,是她“有夢想”,“我覺得我是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她數次提到,格力員工對她是有愛的,哪怕是“怕的愛”,她也甘之如飴。‍‍‍‍
2月27日,董明珠結束了董事長任期,但新一屆董事候選人的名單中,董明珠再次入選。
“董明珠健康家”的牌匾還嶄新著,揭示著董明珠不甘心從格力退場的決心。
從始至終,董明珠一直想為格力找到新一個董明珠,一個能放下自我,將全部人生送給格力的人。
但現實是,董明珠不會再有第二個了。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