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通了“線上還債”

全文2023,圖片6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美國鉅額國債終於迎來了一種全新的償還方式。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5日,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公眾現在可以透過線上捐款平臺為國家“減負”。美國財政部官網首次推出“為減輕國債”捐款服務,民眾可以透過Venmo和PayPal等支付平臺,直接為美國政府償還高達36.7萬億美元的國債。
捐款金額不限,每一筆資金都將用於支援國家的債務償還。美國政府藉此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像幫朋友付賬那樣輕鬆為美國國債出一份力,讓“為國家還款”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

曾經,美國總統肯尼迪提到:“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是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現在,每個美國人都獲得了這個為國家出力的機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捐款償債計劃”早在1996年便已設立,然而29年來,捐款人數始終寥寥,至今總額僅為6730萬美元,遠遠低於當前的36.7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不到國債總量的0.0002%。
有美媒測試後稱,完成線上捐款的整個過程大約耗時1分20秒,而在這段時間裡,美國國債總額已經上升了約440萬美元。按照國債每秒平均增加5.5萬美元的速度,過去29年募集的6730萬美元,只夠支付美國20分鐘產生的債務。
實際上,以美國當前債務規模來看,要償清這筆債務,每個美國公民,上至八旬老人,下至新生嬰兒,每人都至少得捐款10.8萬美元。

美國人付不起,怎麼辦?
之前美國的經濟學家就腦洞大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曾在今年4月提出“建議”,要求各國直接向美國財政部開支票“打錢”,幫美國還債。可惜這一做法不合常規,美國至今還沒收到過哪個熱心國家的捐贈。
2008年初,美國國債規模僅為9.2萬億美元。但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國債規模快速擴張,多次觸達債務上限。截至2025年1月,美國國債規模達36.1萬億,再次突破法定債務上限,佔美國GDP的比例達到124%。
而美國國債的絕對規模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發達國家債務規模增長的最主要推動者。就國債佔GDP比例的相對規模來說,美國在經濟與合作組織中僅僅低於日本、希臘等少數幾個國家。

這麼高的債務,美國自然是還不起了。但是,美國還可以拆東牆補西牆,也就是不斷“借新還舊”,這樣就只要還利息就行了。2024財年,美國的國債利息支出為1.1萬億美元,佔到了GDP的3.1%,在聯邦政府總支出中佔比超過13%,首次超過國防支出,是僅次於養老和醫療的第三大支出專案。
而美國國債達到債務上限的問題已經“完美解決”。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將美國聯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至41.1萬億美元,在短期內避免了美國國債違約危機。
不過,“大而美”法案也將在未來10年增加3.4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並導致美國國債增加4.1萬億美元。

為此,特朗普政府還有高招,那就是關稅收入。
美國財政部7月11日釋出的資料顯示,6月美國海關關稅總額約2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301%,這使得美國單一財年內關稅收入累積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不過,藉助關稅來改善美國的財政狀況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儘管特朗普一再聲稱關稅是由外國貿易伙伴支付的,但絕大多數經濟研究和資料顯示,這些增加的成本最終由美國的進口商吸收,並以更高商品價格的形式轉嫁給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這就類似於間接對美國消費者或國內投資者進行徵稅,它本質上是一種“負擔的再轉移”。
為了減輕財政負擔,降息也是特朗普政府所期待的出路之一。只有美聯儲宣佈降息,美國的國債利息負擔才能得到減輕。無奈“太遲先生”鮑威爾在特朗普的多次威脅下,不降息,也不辭職。

24日,特朗普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美聯儲總部進行了會晤,又是一頓威脅。但市場目前預計,下週美聯儲會議後幾乎不可能降息,首次降息大機率要在9月,年底前或再降一次。
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來美國的負債會越來越多呢?其根源在於美國選擇的去工業化的道路。過去三十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從17%萎縮到可憐的11%,而金融衍生品規模卻膨脹到經濟總量的10倍。這種畸形的經濟結構讓美國遇到危機時只能靠借錢度日。
與此同時,美債的信用度正在不斷降低。由於開源節流屢屢挫敗,美國財政赤字越來越高,國債越堆越高,大家都開始擔心美國還不起錢。美國還時不時就翻臉不認人,凍結別人的外匯儲備,或者威脅把別人踢出SWIFT系統,這種制裁方式也損害了美債的信用,導致各國默默簽訂雙邊貨幣協議,建立獨立的結算系統,降低了世界對美元的需求。

於是,從2011年之後,各國央行開始偷偷拋美債。2011年,海外買家佔美債買家的一半,但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至四分之一不到,大部分美債是美聯儲和美國政府自己持有。
美債到底會不會違約?這是一個終極問題。
目前,美債信用的維持並不依賴於實體經濟,而是依賴於全球資本對美元資產的路徑依賴。
一旦美國主權信用遭到市場質疑,投資者對美國國債信任下降,投資者爭相拋售美債,就會最終導致美債“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難以維繫,那時可就有的看了。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