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領域,華為和小米是競爭對手。但在中美科技競爭中,華為和小米是一條戰壕的同盟軍。
1
常聽到有人說,中國人應該支援國貨。然而,在全球化的時代,什麼是國貨?蘋果手機中的大部分,也是在中國生產的,但蘋果手機能算國貨嗎?當然不算。雖然蘋果手機在中國製造,但蘋果手機的售價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中國境內的企業獲得。一個產品算國貨,至少這個產品的售價中,中國境內的實體得能拿到最大的份額。
我劃分是否國貨的標準,看企業的總部在哪裡?國貨,是總部在中國的企業生產的產品。
為什麼我最看重總部?因為一個企業的總部在哪個國家,就意味著這家企業給這個國家提供了最多的優質就業崗位,繳納了最多的稅收,決策時最看重這個國家的利益。企業總部的就業崗位,是薪酬最高,質量最好的就業。這部分高薪高質的員工的消費,又可以帶動大量中低端就業。小米總部的一個年薪百萬的中層經理對地方經濟的帶動,遠大於富士康流水線上一個製造業工人對經濟的帶動。
中國就業崗位多了,勞動市場就沒這麼卷。中國政府從企業拿到的稅收多了,對個人身上收的稅就能少點。國貨做起來了,對每個人都有好處。同等條件下支援國貨,也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在全球化的時代,就算是國貨,也不可能100%的增加值都發生在中國。即使是華為的手機,也不是100%的零配件都來自中國。如果我們比較蘋果、華為和小米手機的BOM(物料清單),我們能看到,華為手機的零配件中的國產比例,遠高於小米手機,小米手機零配件中的國產比例,也高於蘋果手機。同時,和蘋果不同,小米公司的管理和銷售費用,絕大部分也在中國市場上支出。
我粗粗估計,消費者買華為手機花1000元,可能80%會留在中國;小米手機花1000元,我估算也超過50%會留在中國;蘋果手機,估計就只有20%留在中國了。
在華為和小米之間,我肯定更支援華為;但是在小米和蘋果之間,我當然更支援小米。
所以,我的主手機還是華為X6,車還是買了問界M9。但其他一些家用產品,也買了不少小米的。
2
小米做晶片,本質上就是把原本支付給高通的主晶片費用,自己內部消化了。網路上有一些輿論,認為小米晶片的自主成本不夠高,只有設計,製造還是臺積電代工,架構也用的是ARM,說不定還用了 ARM最新的定製化平臺,很多研發都不是自己做的。
我不瞭解小米晶片的細節,不知道里面的自研比例有多大。但是,小米自研晶片的國產成份毋庸置疑遠高於高通的晶片。坦率的說,就算小米的晶片是高通晶片的原封不動的山寨品,只要小米旗艦機的晶片敢用小米自研的品牌,也是一個值得鼓勵的進步。畢竟晶片的品牌從美國的高通,換成了中國的小米。高通的毛利率超過50%,高階晶片的毛利率更高。跳過高通直接讓臺積電代工,至少把SOC芯片價值的一半以上,從美國的高通轉移到了中國的小米。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華為海思剛開始,也是找臺積電代工,被制裁後才自己嘗試製造晶片,至今華為也在繼續使用ARM架構。
網際網路上,有些噴子總是覺得小米聯想這樣的廠商就是組裝廠,沒有核心技術。然而,一旦中國廠商控制了消費電子的整機產業,為了壓低成本提升利潤,必然會逐步的國產化上游產業鏈。一家中國的主機廠,自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的零部件廠商。
華為旗艦手機零部件供應商就在一步步的國產化。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2020年上市的Mate 40 零部件價值的29%是國產供應商提供,2023年上市的Mate 60,國產零部件價值上升到了47%。國內其他研究機構的測算口徑不太一樣,但華為手機國產化率的持續提升趨勢是一致的。


前兩天看到一篇公眾號文章《理鏈入局,中國人用三年把傲慢的空氣懸架打下神壇》,這篇文章也許是理想的軟文,但確實說明了一家主機廠是如何帶動零部件產業國產化的。新能源汽車革命,不僅僅是主機廠的革命,還帶動了國產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高速發展。消費電子領域,日本喪失了終端市場,零部件市場也不可能守得住。
小米這次釋出的玄戒晶片,是用在小米旗艦手機上,這一點意義也很不一樣。記得當年的PC時代,PC廠商宣傳自己的產品時,Intel的晶片是最重要的賣點。誰能拿到最新的Intel晶片,在競爭中就有壓倒性的優勢。Wintel聯盟拿走了PC產業鏈上大部分利潤。
華為之外的手機廠商營銷時的重要賣點也是高通的最新晶片。小米敢於在最貴的旗艦手機上用自己的晶片,一方面說明了這款晶片的效能確實不錯,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外國晶片更優越的刻板印象。希望在不遠的未來,能給小米品牌加分的,不再是最新的高通晶片,而是自主研發的國產晶片。
小米手機供應鏈的國產化率肯定不如華為,但我相信也是在逐步提升的。主晶片國產化將是小米手機邁出的最重要一步。手機晶片和作業系統國產化,華為是先驅者,但也沒法只靠華為一家。
3
有人問,小米手機做晶片,為什麼美國沒有制裁小米,小米的晶片剛剛宣佈,美國人也需要時間反應,說不定未來也會制裁小米,不讓臺積電給小米代工晶片。被美國製裁確實是華為的軍功章,但不被制裁也不代表小米有問題。小米當年,也差一點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
網際網路輿論場,最容易傳播的是情緒,是粉圈拉踩,是非黑即白。網民總喜歡把世界萬物,都劃分成正義和邪惡的兩個陣營。華為和小米是競爭對手,所以如果華為是正義的,小米就只能是邪惡的。如果小米是正義的,華為就是邪惡的。真實世界不是這樣的。
華為和小米都是中國企業,都在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華為歷史更長,積累更深,研發投入也更大。小米歷史短,但在短短十五年之間,創造了快速發展的奇蹟。兩家公司在手機領域是競爭對手,但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華為處在中美對抗的最前線,是中國科技超越的先鋒軍。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為了弄死華為無所不用其極,但華為仍然屹立不倒。因此,國人對華為的感情比較激烈,和政治高度相關,寄託了太多的愛與恨。我們可以愛華為,但愛華為,不代表要恨小米。
畢竟,中美科技競爭,不可能靠華為一家企業完成。手機領域,華為和小米是競爭對手。但在中美科技競爭中,華為和小米是一條戰壕的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