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捲動真格了,國家時隔十年重提“去落後產能”,什麼訊號?

作者 | 布語
重磅訊號,“去產能”重出江湖。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通稿裡有幾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
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要知道,中央財經委員會的職能是負責經濟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在財委會上定調的內容,哪怕只有一句話、一個詞的改動,對宏觀經濟走向也影響重大。
果然話音剛落,已有多個行業明確表態,接下來要嚴格落實減產、限產:
光伏信義光能、福萊特等十大頭部企業達成協議,自7月起透過“冷修”或“堵窯口”等方式減產30%
鋼鐵,唐山市12家鋼鐵企業接到通知,燒結機限產30%,預計燒結礦日產量減少3萬噸;
水泥,中國水泥協會日前釋出檔案,提出各企業要嚴格對照主管部門備案檔案,依法依規按備案日產能和年產能組織生產;
建材,東方雨虹、科順、北新防水等多家建材企業陸續釋出調價函,上調產品價格;
……

甚至連母豬也宣佈要減產了。農業部召開的全國生豬生產排程會,明確提出要把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將從目前的4038萬頭調減至3950萬頭,要“去產能”近100萬頭母豬。
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內卷、物價運動,正在吹響號角。這將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退出落後產能”這一提法,十年前曾備受關注。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財經委的前身)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同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把“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定為2016年的工作主線,正式拉開了供給側改革的大幕。
在轟轟烈烈的“去產能”浪潮下,全國粗鋼產能被壓減了1億噸,煤炭足足減產了5億噸整個重化工業迎來了一波劇烈的洗牌。
由於過剩產能及時出清,各類大宗商品隨後迎來了一波史詩級行情,價格大幅上漲:
2016年,螺紋鋼指數拉昇110%,焦煤指數拉昇超220%鋼鐵、煤炭等板塊持續5年的下跌行情被一舉扭轉。
時隔十年,歷史似乎正在經歷一個奇妙的輪迴。但這一次,非簡單的重演。
7月1日,就在財委會會議的同一天,《求是》雜誌了一篇重磅文章《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用5000多字的篇幅系統地闡述了內卷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整治方法,資訊量極大。其中提到:
與過去惡性競爭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輕工產品等傳統產業不同,當前一個突出現象是,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電商平臺等新興行業也深陷其中

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主要針對的是鋼鐵、煤炭、水泥等傳統行業,它的下游終端是房地產。
但這一次反內卷,連一些新興行業也涉足其中。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這些行業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份額,中國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但內卷現象依然很嚴重。
一段時間以來,高層有關治理內卷的聲音也正在不斷升溫。
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
6月27日,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透過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於今年10月正式施行;
由此可見,國家對於整治內卷的謀劃深遠,不只是要淘汰落後產能,更要從制度上破解內卷的深層次問題。
一場風暴,已在眼前。
哪些行業,會在接下來的“反內卷”的重點名單上?
年初的一場“反內卷座談會”,透露了一些跡象。2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邀請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里集團、京東集團、北汽集團、賓士集團等7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光伏、電商、汽車三大行業,正是近年來“內卷式”競爭的重災區。
在《求是》雜誌的重磅文章裡,也提到了一些行業惡性競爭的亂象:
比如,有的企業利用優勢地位透過墊資施工、延後支付賬款、用非現金結算等手段降低成本。有媒體對國內部分新能源車企統計發現,其賬期均值超過170天,部分車企的賬期甚至超過240天;
又如,有的頭部平臺透過制定“僅退款”、過度補貼等規則搶奪市場份額,實際是把壓力轉嫁給廣大商鋪。這些行為擠壓了產業鏈上下游利潤空間,嚴重影響企業再生產與研發投入,也影響整個行業發展後勁。
蓋世汽車研究院發表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年產能高達5,550萬輛,2024年的產能利用率僅49.5%汽車行業有觀點認為,若產能利用率只有50%,就無法在正常市場上結束價格戰。
這意味著,如果不進行干預,低價競爭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而對於重點行業內卷問題的整治,早已在日程之內。除了不斷號召“限產保價”的光伏行業外,汽車和電商近期以來也動作不斷:
今年6月在《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生效後,包括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吉利、比亞迪在內的11家車企宣佈,將供應商賬期全面壓縮至60天內;
4月22日,淘寶、抖音電商、拼多多、快手、京東等電商平臺集體更新售後規則,備受爭議的“僅退款”條款被取消;
解決長賬期和取消僅退款,雖然只是治理內卷競爭的一小步,但風向標的作用相當重要。一些頭部企業也開始轉換思路,從壓低價格變為補貼供應商和商戶。
最近,淘寶和餓了麼就砸出了大手筆,淘寶閃購將在12個月內直補消費者及商家共500億,包括店鋪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免傭減傭等優惠措施。
其目標,指向的正是提升商家的賺錢效應恢復商家利潤率,從而推動電商競爭迴歸良性軌道。要知道,淘寶閃購上線兩個月以來,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這樣的大動作補貼,顯然是看到了“反內卷”程序中的市場機會,出手搶佔商家和客戶。
一個“反內卷”的正向迴圈,正在徐徐推進,築牢塔基。
與此同時,另一個領域的反內卷更加隱秘,但也相當關鍵——政府行為6月29日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在分析光伏領域的內卷現象時提到:
一邊行業各環節年產能均超1100吉瓦,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另一邊一些地方政府依舊熱衷於招商引資、上馬專案,給土地、給政策、給資金。
在過去,一些地方出於保稅收、衝政績目的,對於本地企業拼命卷補貼、卷政策,結果導致一批落後產能無法正常淘汰。這種“地方保護主義”事實上成了內卷競爭的幕後推手。
這也是本次財委會提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的深層意圖。
政府行為越規範,市場作用就越有效。
這一輪去產能的浪潮,將會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最直觀的改變,接下來可能會有一波較為明顯的物價上漲。
先不說鋼鐵、煤炭這些工業領域的基礎原料,以及生豬等農產品減產對生活成本的長遠影響。僅僅看消費端,電商、汽車領域的反內卷,價格戰的降溫肯定會影響到企業對市場的補貼規模。
2025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3%,同步下降。這是CPI連續4個月為負,而PPI已持續2年為負,情況亟待扭轉。
只有結束內卷大戰,讓企業有足夠的利潤空間進行產業升級,才能拉動工資上漲、收入改善,進而促進消費。
否則,一直卷下去,雖然價格打下來了,但大家兜裡都沒錢消費了,經濟社會的活力只會受挫。
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在百年變局之下,國家要主動提升內迴圈的質量,押注大國博弈和科技創新,都必須先讓各行各業擺脫低價競爭的泥潭,把更多精力投入高質量發展。
一句話——不能讓好東西,繼續賣白菜價了。
產業升級的過程從不溫和,歷史上無論是煤炭整合、還是鋼鐵退產能,無不伴隨著壯士斷腕式的淘汰與新生。這一輪“反內卷”既是國之大事,也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