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之戰!新一輪“三線建設”拉開大幕,四川重慶被委以重任

(10月有不少重要會議,一攬子利好出臺,未來刺激方向在哪裡?對樓市、股市有什麼影響,中產家庭如何抓住機會?點選上方預約按鈕⬆️,鎖定本週四中午S博士直播
編者按:
爆了!真的爆了!今天,“四川概念”引爆市場。只要名字帶個“川”字,比如四川長虹、四川金頂、四川路橋、四川九洲,全都強勢漲停。網上流傳的四川拆遷地圖更是比股市還紅,一夜之間冒出了無數個“拆遷致富”的新富豪。
四川發生了什麼?其“異像”不僅跟東部形勢有關,更與國家佈局相連。今天重發智谷舊文以饗讀者,讀懂這篇文章,就讀懂了四川“異象”。
作者 | 無疆
編輯 | 暴雨
智谷趨勢出品 | ID:zgtrend
在遙遠的太平洋彼岸,上世紀的“二戰”和“冷戰”期間,美利堅大陸上悄悄地展開了一系列精心佈局:
波音公司的B-17、B-29 轟炸機生產線,從西雅圖本部陸續分散到了華盛頓州的埃弗雷特二廠、加州洛杉磯的英格爾伍德工廠以及堪薩斯州的威奇托等地;
通用汽車在底特律、密歇根等工業地帶之外,生產線挺進了南部和西部陽光地帶;
NASA(美國航天管理局)把噴氣推進實驗室放在了加州,宇航員訓練和任務控制中心放在得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放在佛州,航空航天部件研發與製造中心則放在了華盛頓州、俄亥俄州……
這些種種動作,被稱為“關鍵產業備份”。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業、經濟和人口格局的演變,西部和南部地區徹底崛起,成為著名的“陽光地帶”(the Sunbelt),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政經版圖。
如今,歷史再次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翻開今年7月釋出的的三中全會《決定》,映入眼簾,最未雨綢繆的一句話就是——“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
簡短卻至關重要,關乎大國命運。
事實上,這幾年在我們的“大後方”,早已動作頻頻,重慶、四川、貴州等省份,相繼被委以重任: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飛速崛起,成都成為京滬之後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川渝地區高舉“產業備份”的大旗,培育的產業合作示範園區,數量突飛猛進;
貴州“六大產業基地”工業總產值,實現“大躍進”;
就連關中、中原、長株潭等地區也瞄準國家戰略基地的目標,不甘落後……
回望百年曆史,這是中國的第三次“產業備份潮”。每一次“備份”都是歷史的大轉折時刻,帶來城市格局的大洗牌。
這一次大國的“關鍵產業備份”潮,又將帶來怎樣的連鎖反應?
國家急了,一步緊似一步,應對大變局的決心非常明顯。
就在節前,高層檔案明確指出,要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這又是一聲明確的集結號,節後訊息傳開,四川、重慶股票迎來一波漲勢。
尤其是今天,“四川概念”引爆市場,只要名字帶個“川”字,如四川長虹、四川金頂、四川路橋、四川九洲,全都強勢漲停。為什麼?正是這一戰略佈局的衝擊波。
事實上,如果把視野放寬,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就會發現這已經是中國第三波產業備份潮了。
第一波產業備份潮,是在抗戰時期。大批民族工業和國內頂尖高校搬遷至西南地區,保留了工業和教育的火種,其中大部分的廠礦也遷到了四川。
那時候的四川,就是中國最後的民族工業基地,至關重要,最高峰時供應了六成以上的民族軍火工業。
第二波產業備份潮發生在20世紀60~80年代,它的名字讓很多人記憶猶新——“三線建設”。
在中西部13個省區,開展了一場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旨在加強國防備戰為中心的戰略大後方建設。
來源:《中國共產黨100年地圖集》
那可是一場浩浩蕩蕩的大遷移:
50萬技工家庭,400萬建設大軍,或拖家帶口、或別家舍業,從北京、上海、哈爾濱等中心城市出發,將大批當時屬於頂尖的軍工企業、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帶到中西部。
中國也由此“復刻”了第二套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這十幾年的時間,以攀枝花市為代表的四川再次脫穎而出,建成了300多個大中型企業,覆蓋了全國16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的95%。
如今,四川是全國為數不多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31個製造業大類的省份。
也正得益於三線建設,四川綿陽,一個三線城市,卻能吊打一眾科技強省:核醫療、西部矽谷、中國科技城、核武心臟……竟是它的“硬核招牌”。
可見,“產業備份”帶來的潑天富貴,不可小覷。
如今,為何“產業備份”刻不容緩,再次被提升到大國重要的議事日程之上?
最主要的原因,顯然也是形勢變化的現實需要。
在疫情剛剛過去的時候,就舉行了一次高層級別的會議,中央財經委的第7次會議,出現了“產業備份”這個詞。目的,正是為了保障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
“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
此後,這句話又在高層重要講話中,反覆出現。
來源:求是網
疫情的直接衝擊,是對中國產業鏈的一次考驗,也帶來了全新的問題:
當一座城市“靜止”時,如何才能不對其他地區的生產造成衝擊?
不管在武漢,還是在上海,停工停產都對產業鏈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汽車工業。上海“靜止”時,超過8萬億的中國汽車產業陷入停滯,一條條汽車流水線被迫停下來。車企大佬們奔走吶喊——上海再不復工,中國所有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疫情可能造成產業鏈停擺,那麼地震、洪澇呢?
“應對危機,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成為一個逐漸清晰的目標。
2022年1月,“產業備份”再次出現,在《國務院關於支援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檔案上。
這份檔案明確提出:“支援佈局建設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裝置等產業備份基地。”
來源:中國政府網
而最近的三中全會《決定》再提“產業備份”,不僅是規格更高,而且加上了“關鍵”二字,可見重視。
眼下,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冷戰與熱戰……此起彼伏,全球各種“黑天鵝”亂飛、“灰犀牛”橫衝直撞。
而多數涉及核心技術的企業及產業鏈,均紮根在沿海地區。有一點風吹草動,對整個中國的產業鏈來說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不能再等了!
不過,產業備份並非簡單地把所有產業“複製貼上”,從沿海搬向內陸,其主要指的是“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裝置”。
具體而言,這些零部件、材料和裝置可能包含:
高階晶片、先進材料、工業母機、工業軟體、高階光刻機、高效能光刻膠……
舉個例子:在飛行領域,中國教練機的生產有洪都和貴飛兩家公司;超大型水輪機組的製造,有哈爾濱電氣集團和東方電氣集團兩家公司;航母甲板用特鋼的生產,有鞍鋼和寶武鋼兩家公司。
但是,生產超一流壓縮機的沈鼓集團,卻是國內罕見的沒有“備份”的企業。2009年,沈鼓集團為天津石化專案開發出的第一臺國產百萬噸級裂解氣壓縮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主研發頂級壓縮機的國家。
像這樣的企業,就應該考慮“備份”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三波產業備份潮,堪稱是新一輪“三線建設”。哪些省份將被委以重任?
答案,繞不開川渝。四川和重慶,簡直是大國天然的戰略腹地:
天然氣等多種能源豐富;
糧食、油料等農產品供應充足;
交通物流發展水平高;
較高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智慧製造水平……
一個是西部經濟總量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省份,一個是內陸地區唯一直轄市,組成的成渝“雙城組合”,承擔著大國戰略腹地的重任,其戰略重要性與日俱增:
2020年釋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提到,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產業鏈備份基地,唱好“雙城記”
《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四川省地處長江上游、西南內陸,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
2023年的《重慶市先進製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2023—2027年)》聚焦於建設國家重要產業備份基地和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叢集,包括但不限於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新一代電子資訊製造業、智慧裝備及智慧製造、先進材料等;
事實上,川渝地區早已緊鑼密鼓,抓緊這一波“產業備份”的紅利:
2023年10月,川渝地區已培育出35個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光是2024上半年,四川德陽新簽約的專案中,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專案簽約金額分別佔比49%、11%。
這也印證了高層強調的那句話:新時期、新時代還是有一個大後方的概念的。
除了川渝之外,還有哪些城市,能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
第一個,是貴州。國務院《關於支援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支援佈局建設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裝置等產業備份基地。”
可見,貴州這次也肩負了產業備份的歷史重任。
第二個,很可能是西安。畢竟,陝西省的軍工規模全國第一,而西安作為省會,又集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軍工企業,從業人員20餘萬人。整座城市的國防科技實力僅次於北京,排名全國第二。
今年全國兩會上,陝西省就有代表提出建議,希望支援陝西成為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主要承載地。這顯然也是陝西在爭取的一大發展利好。
此外,還有一批城市,也將陸續建立輻射力強、響應及時、成本適度的區域產業備份系統,覆蓋環渤海、長三角、大灣區和關中、中原、長株潭等地區,形成全國一張網的聯動機制。
若是能爭取成為國家戰略腹地,成功成為產業備份的承接地,這些地區將迎來新一輪產業、政策、資源的重新分配,這是“最佳化重大生產力佈局”的重大機會,為產業升級安上加速器。
從具體推進上來看,產業備份本身也是一個階梯性轉移的過程。
智谷趨勢首席研究員黃漢城分析道:掌握壟斷技術的國企有可能透過共享圖紙、技術人員、技術成果的方式實現產業備份與產業鏈轉移。承接備份的企業需要復刻原廠的生產水平,嘗試將核心技術落地生產,再檢驗產品的質量與合格率。
如果能夠透過合格測試,證明該企業具備產業備份的能力後,該廠有可能會暫停生產,作為備份存在。但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備份廠能夠運用已掌握的核心技術迅速補位。
這是一個有可能實現的路徑。
沒有備份就沒有安全。戰略腹地的競爭、產業備份的佈局,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新機遇。誰將脫穎而出,奪得先機?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大樹鄉談:無論強弱,都要記住:忘戰必危
經濟學家: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備份的大國方略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內在邏輯、現實基礎與路徑選擇
重慶行政: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為重要產業鏈備份基地
國民經略:官宣!建設戰略腹地,大幕拉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