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億匯川技術,拆出一個超級IPO

轉載自 | 尺度商業
作者 | 董武英

市值超過1500億元的工控巨頭匯川技術,要拆分旗下子公司上市了,拆出來的子公司最高估值竟然接近500億元。
匯川技術的子公司作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長期表現十分低調,僅在小米SU7釋出時才開始獲得了更大範圍的關注。
如今,隨著創業板IPO獲受理,這家子公司低調不了了。
這家子公司名為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此次聯合動力IPO,擬募資48.57億元。以所發行股份比例來看,聯合動力此次IPO最低發行市值約194.28億元,最高將達到485.7億元。
聯合動力衝刺IPO
2023年底,小米汽車舉行技術釋出會,介紹了超級電機、自研CTB一體化電池、超級大壓鑄、自研智慧駕駛技術、智慧座艙五大核心技術。其中,小米汽車釋出的三款超級電機HyperEngine V6和V6s、以及自主研發的HyperEngine V8s效能十分卓越,引發廣泛關注。
但釋出會後,網上出現了質疑的聲音,認為小米超級電機是供應商的技術,而非自研。有網友發現,小米超級電機V6早在數年前就已量產。
隨後,匯川技術站出來發聲:匯川參與了小米超級電機V6s的聯合研發,V8s電機系小米自研。這一回應,既澄清了小米自研電機的事實,也讓匯川及旗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子公司聯合動力站上了臺前。
據招股書介紹,聯合動力是國內領先的智慧電動汽車部件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電驅系統(電控、電機、三合一/多合一驅動總成)和電源系統(車載充電機、DC/DC 轉換器、二合一/三合一電源總成)等動力系統核心部件。
其中,電驅系統是匯川主要產品,佔總營收比重超過80%,市場競爭力相當突出。據招股書披露,2024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聯合動力電控產品份額約11%,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在總排名中僅次於自產自用的比亞迪;驅動總成產品份額約5.9%,排名第四。電機產品份額約4.7%,排名第五。
2021-2023年,聯合動力營收分別為29.03億元、50.27億元和93.65億元,增速十分驚人。2024年上半年,其營收達到了60.55億元。
隨著營收增長,聯合動力開始扭虧為盈。2021年和2022年,其虧損額分別為2.50億元和1.79億元。2023年,聯合動力盈利,當年歸母淨利潤為1.86億元。2024上半年,其歸母淨利潤規模進一步擴大為2.85億元。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上,聯合動力與理想汽車保持著極為緊密的合作關係。
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4上半年,理想汽車是聯合動力的第一大客戶。其中在2021年,理想汽車一度貢獻了聯合動力52.58%的營業收入。後續隨著新客戶的開拓,理想汽車營收貢獻佔比逐漸下降,2023年這一比例為19.93%。2024上半年,來自理想汽車的收入佔比為33.16%。
同時,聯合動力早在2021年就與理想汽車合資成立常州匯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雙方共同出資研發五合一驅動總成,適配理想汽車的增程式電車產品。當前,聯合動力持有常州匯想約12.66%的股權。
除理想汽車外,聯合動力與長安汽車、宇通汽車等客戶均簽訂了長期有效採購協議,也與廣汽集團、奇瑞控股集團、吉利控股集團、長城汽車等簽訂了較長期限的合作協議。
此次IPO,聯合動力擬募資48.57億元,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建設專案以及研發中心建設及平臺類研發專案。
前者主要包括蘇州吳中區生產基地專案和常州武進區生產基地專案,完成後將顯著提升公司新能源汽車驅動總成、電機、電控、電源等產品產能。後者主要針對新一代乘用車和商用車多合一驅動總成產品研發進行前瞻性技術佈局,以持續提升公司產品的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據招股書顯示,聯合動力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70540.53萬股,佔本次發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且不低於10%。以此計算,聯合動力此次IPO估值最低約194.28億元,最高將達到485.7億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巨頭”。
工控巨頭“小兒子”要自立
聯合動力背後,是國內工控行業巨頭匯川技術。本次IPO後,聯合動力仍為匯川技術並表子公司。據招股書顯示,匯川技術持有聯合動力94.67%的股份,匯川技術創始人朱興明為聯合動力實際控制人。
朱興明出身華為,曾任職於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2000年,華為電氣是國內最大的通訊電源生產商,主要產品包括變頻器、電源、監控裝置、UPS等。
在2003年,朱興明創辦了匯川技術,選擇的創業方向即為華為電氣老產品之一——向量變頻器。向量變頻器是用於電機進行速度調節的裝置,在工業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其應用場景之一就是電梯。憑藉著在華為電氣的技術和經驗積累,匯川技術迅速打開了市場,並推出了電梯一體化產品。
2006年,朱興明預見到工業自動化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於是在變頻器之外進一步開拓出伺服系統這一業務。
之後在2015年,匯川技術收購江蘇經緯,進入了軌道交通牽引系統市場。2016年,匯川技術成立聯合動力並獨立運營,負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業務。
相比於匯川技術其他業務,聯合動力成立時間最晚,是匯川技術的“小兒子”。
但是,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爆發,這個“小兒子”迅速長大,已經具備了自立的能力。
據匯川技術2024半年報,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約6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100%。此次招股書披露,聯合動力2024上半年營收為60.55億元。
同期,匯川技術營業總收入為161.83億元,同比增長29.98%。以此計算,2024上半年聯合動力營收佔匯川技術總營收的比重高達37.42%,已經成為匯川技術在通用自動化業務之外的第二大業務。
更重要的是,聯合動力業務營收增速遠高於匯川其他業務增速。2024上半年,匯川通用自動化業務營收約75億元,同比增長約10%;智慧電梯業務營收約23億元,同比下滑約2%;軌道交通業務營收約2.2億元,同比增長約8%。
按照這一發展趨勢,聯合動力營收最遲在2025年或將成為匯川技術規模最大的業務板塊,匯川技術的這個“小兒子”將成為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但目前來看,聯合動力在毛利率上略遜於匯川技術其他業務。2024年上半年,匯川通用自動化類業務毛利率高達44.31%,智慧電梯電氣類業務毛利率為26.52%,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類業務整體毛利率為18.23%。
據招股書顯示,聯合動力2021-2023年毛利率不斷提升,從11.58%提升至15.17%。2024上半年,其毛利率為15.49%。以此判斷,聯合動力從事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是匯川技術四大業務中毛利率最低的部分。不過,若後續聯合動力競爭優勢持續擴大,其毛利率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
綜合來看,考慮到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聯合動力已經具有成為巨頭的潛質。若此次成功IPO,聯合動力將獲得資本助力,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未來聯合動力業績將如何表現,值得關注。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