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 GDP 達18.94萬億美元,但結構性矛盾正成為增長的桎梏。這種多維失衡正在重塑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的陷阱是擺在了我們面前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前,我們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步伐,因為我們離這個陷阱太近了,並且多種失衡使得我們的經濟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國企跟民企之間的失衡最為突出!
這種失衡我們用三組數字來說明。
第一組,央行資料顯示,2023 年國企貸款佔比達 68.7%,但 ROE 僅為 5.2%,低於民企的 8.3%。國有大行對國企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是民企的 3 倍,地方政府隱性擔保使國企獲得 1.2-1.5 倍的融資槓桿。這種制度性傾斜導致 "殭屍國企" 佔用 23% 的信貸資源,而急需資金的中小微企業面臨 18% 的平均融資成本。
第二組,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 2025 年 1 月釋出的權威資料,2024 年末全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8%,較上年同期上升 0.3 個百分點。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 2025 年 1 月釋出的權威資料,2024 年末全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4.8%,較上年同期上升 0.3 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智研諮詢等權威機構資料,2024 年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呈現 “結構性分化、整體趨穩” 的特徵。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2%,較 2023 年下降 0.5 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回落。
第三組,根據全國工商聯《2024 研發投入前 1000 家民營企業創新狀況報告》,2024 年研發投入前 1000 家民營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3.58%,2024 年國企研發投入強度全國平均約為1.5%-2.5%,較 2023 年的 1.3%-2.2% 提升約 0.2 個百分點。但國企獲得的政府研發補貼佔比達 58%,且主要集中在壟斷領域。例如,湖南省對重點高新技術領域企業按新增研發投入的 12% 給予補助,其中 90% 以上的補貼流向國企。廣東省 2024 年國企獲得的政府研發補貼佔全省科技支出的 55%,而華為、騰訊等民企雖研發投入高,但補貼佔比不足 30%。
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等國企在晶片、工業軟體領域獲得補貼佔比達 75%,華為等民企則主要透過稅收優惠獲得支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獲得的補貼佔比超 40%,通威集團(民企)研發強度 4.5%,但政府補貼僅佔其研發投入的 12%。
要知道,民營企業負擔中國80%的僱傭量,但是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做民企的越來越困難,企業大量倒閉,更多人失業,結果是更不敢花錢。因此我們現在應該投入大量資源幫助民營企業融資,讓餐廳做得好,讓做衣服、皮鞋、襪子的企業做得更好,然後大家搶著聘用更多的員工,這才是要解決的問題。
線上和線下失衡的最為明顯!
德國有這種規定,5點之後這種大型超市就必須關門。想買菜的人過了5點之後只能到小商小鋪去。為什麼?你們要知道,一個小商店就是一個家庭,政府不來幫他們,誰幫他們呢?大公司、線上電商競爭的結果就是小商小店全部被淘汰。雖然我們有美團等等的外賣平臺,也有很多小商小店參與進來,但是平臺經濟抽成率普遍達 20-30%,導致實體商家利潤空間被擠壓。杭州某餐飲店主透露:"美團抽成從 18% 漲到 23%,加上平臺營銷費用,淨利潤率從 8% 降到 3%。" 這種價值分配失衡正在摧毀實體經濟根基,結合地方資料推算,2023年登出個體工商戶約1200 萬戶,同比增長約 5%。例如,重慶市 2023 年退出個體工商戶 27.34 萬戶,同比增長 28.44%;廣州市登出個體工商戶 12.38 萬戶,同比上升 3.81%。如果你經常逛街,很多街邊店都是空蕩蕩的,而商場的空置率也是奇高的,這種史無前的蕭條有沒有讓你感到絲絲的涼意?
高科技和傳統行業的失衡最為危險!
什麼叫高科技企業?我們把門檻調的低一些,也就是隻要有研發部門的企業都稱為高科技企業,這種要求很低的吧!除了高科技企業,其他都視為傳統制造業。也就是說我們99%的企業都是傳統制造業。
可是,2024 年傳統制造業投資增速約為4%-6%,顯著低於製造業整體的 9.2%。而人社部資料顯示,2023 年製造業就業人員佔比 27.3%,較 2012 年下降 6.8 個百分點。這種空心化趨勢在中西部尤為明顯:某中部省份製造業稅收佔比從 45% 降至 28%,而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佔比升至 42%。
如果我們繼續用大量資金來做高科技的話,我們就完了,因為只有製造業才能真正創造財富,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佔GDP最多最佔7%都不到,他們的聘用人數還不到1%,整個社會99%的人都在傳統行業工作,如果說傳統的製造業崩潰了,老百姓就沒有薪水了,那我們就一定走入中等收入陷阱,永遠出不來。
一個國家到了1萬美金左右的人均GDP之後會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這個國家推出一個好的工業政策,當時的韓國、日本跟新加坡在政府的大力鼓勵之下,發展工業、輕工業,脫離了中等國家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另外一些國家,像巴西、阿根廷的完全的自由競爭,社會大量資源不是流向能夠創造價值的製造業,而是炒虛擬貨幣、炒樓、炒股,那都是財富的重分配,他們是不創造價值的,大量的社會有用資源轉移到這種不創造價值行業就是第三產業,永遠貧窮再也起不來了,因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23 年中國人均 GNI 達 1.2 萬美元,處於中等收入陷阱敏感區間。拉美國家經驗表明,當製造業就業佔比跌破 25%、服務業佔比超過 60% 時,經濟增長將長期停滯。中國當前製造業就業佔比 27.3%,服務業佔比 54.2%,正處於關鍵轉折點。
今天最大問題是什麼?就是各種失衡!要解決這些失衡,必須要用政府的力量。解決完了之後,老百姓高高興興的就業,高高興興賺錢、高高興興花錢。如果中國現在不重視傳統制造業,不重視民營企業,他們就會崩潰。
現在有一種現象是必須值得我們警惕的,所謂的西方發達國家,他們動用全世界的媒體大力讚揚中國高科技厲害,這種國際性的新聞機構大量散佈這種吹捧中國的文章。如果整個社會都沒有這種認知的話,將大量資源發展高科技,那我們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走入中等收入陷阱。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