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國壽、平安、太保、新華披露→

近日,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5家A股上市險企陸續披露2023年保費收入。資料顯示,5家險企2023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近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且全部實現正增長。
人身險新單保費同比快速增長
人身險公司方面,

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

2023年保費收入分別為6415億元、4985.3億元、2331.4億元、1659億元、1006.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3%、5.8%、4.9%、1.7%、8.6%。

2023年,各公司壽險業務一掃上年普遍負增長局面,全部實現正增長。平安證券研報分析,銀行存款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收益率波動下滑,儲蓄險競品吸引力明顯降低。同時,居民風險偏好較低、保本儲蓄意願維持高位,儲蓄險需求持續旺盛,推動上市險企保費增長
不過,在保費增速上,2023年各公司總體經歷了探底回升、快速增長、階段性回落的發展路徑。壽險產品定價利率切換使得居民儲蓄需求提前在2023年二季度集中釋放,各公司保費迎來一波增長小高峰。但是,8月以後,隨著預定利率調降、銀保渠道力推“報行合一”,保費增速出現階段性回落。
目前,上市險企銀保業務已基本完成重新簽約,在市場需求催化下,銀行端銷售積極性仍然較高,銀保渠道保費收入有望取得較高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市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快速增長。例如,平安壽險及健康險2023年個人業務新單保費增長24.3%,太平洋壽險2023年代理人渠道新單保費增長29%,人保壽險2023年期繳新單增長37.1%。
多家券商認為,2023年壽險板塊持續深化轉型,在監管政策引導下,行業積極壓降負債成本,各渠道質態得到顯著改善。儘管儲蓄型產品新業務價值(NBV)利潤率較低,但新單銷售大幅增加仍可抵消低利潤率影響,支撐NBV實現增長。
財產險保費增速放緩但整體穩健
2023年,財產險公司保費增長比較穩健,但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緩。

資料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平洋產險等3家公司2023年保費收入分別為5158.1億元、3021.6億元、1903.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3%、1.4%、11.4%。其中,保費規模最大的是人保財險,增速最快的是太平洋產險。
分險種看,全年車險業務增速放緩,非車險業務保持較高增勢,成為財險保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例如,人保財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長5.3%,非車險業務增長7.4%,其中農險、貨運險、其他險種表現亮眼,分別增長11.9%、11.4%和30.2%。太平洋產險2023年車險保費增長5.6%,而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增長19.2%。
國信證券研報分析,整體來看,財險業務全年維持穩中有增,其消費屬性使其在經濟復甦時期具備更好的保費收入彈性。
估值回升仍需資產端改善
券商普遍看好2024年上市險企負債端後續表現。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人身險公司方面,在居民儲蓄意願持續高企、銀行存款掛牌利率下調、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後易受債市擾動進而產生持有期虧損情況,以及資本市場波動較大背景下,預計儲蓄型保險產品仍然具備一定競爭力,2024年首季表現有望超出預期。財產險公司方面,預計重磅車型陸續上市及部分未交付訂單對2024年初汽車銷量將起到較好支撐作用,進而推動車險保費增速持續向好;非車險業務在高風險業務逐步出清後,也有望在政策推動及經濟逐步修復下恢復較好增長水平,實現業務結構最佳化。
開源證券研報也認為,上市險企負債端表現或超預期。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有利於降低行業負債成本。養老儲蓄需求仍然旺盛,競品競爭力走弱下保險產品吸引力提升;疊加供給端個險轉型見效和銀保以量補價的驅動,供需兩端有望支撐2024年一季度NBV超預期。
此外,開源證券研報指出,目前上市險企PEV估值位於歷史底部位置,首季保費超預期有望明顯緩解負債端擔憂,保險板塊估值回升仍需資產端改善。
值得關注的是,社融資料釋放積極訊號。廣發證券研報認為,2023年12月新增社融1.94萬億元,融資需求和供給均處於正常狀況,且M1增速止跌對映的也是偏積極的資訊。2024年的政策著力點在廣義財政,增發國債資金落地、新增3500億元PSL的落地都在釋放這一訊號,關注這一線索後續可能帶給基本面的積極變化,保險資產端有望邊際回暖
記者 朱豔霞
編輯 韓業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