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華綜藝中,杜華談及公司藝人呈現出的冰火兩重天現象,有撐起公司名與利的王一博,一舉一動可以影響公司股票,也有埋沒人海的小糊豆,出道六年0工資。
娛樂圈,看似是光鮮亮麗的名利場,卻存在著令人咋舌的兩極分化,巨大的差距背後隱藏著怎樣的行業秘密?
吸金還是倒貼
娛樂圈頭部藝人的高收入早已不是秘密。
有人氣的地方有流量,他們是資本的寵兒,商業價值被無限放大。參考樂華公司的財報,王一博堪稱公司的“印鈔機”,僅2022年上半年就貢獻了5億營收,一人為公司狂攬六成收益。
影視方面,頭部演員單集片酬輕鬆突破百萬,在“限薪令”整頓市場前,部分演員的片酬可誇張至千萬單集;而綜藝領域,參加熱門綜藝出場費同樣不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藝人們廣告代言更是接到手軟,頂流明星的代言費用高達千萬,依據合約條款和年限權益不同商業報價也有起伏……此外,演唱會、品牌活動、個人IP衍生周邊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背後是驚人的利益。難怪被人調侃為日入208w的明星們。
當然,在韓國娛樂圈也不例外。金秀賢塌房事件中,大家終於將視線從“都敏俊”的光環裡挪開,因握有多部爆款角色,金秀賢的片酬一直是韓娛頭部,代言多年來連續不斷,其資產已高達300億韓元(1.5億人民幣),早已從演員跨越為資本。

與頭部藝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處於底層的無名藝人。和王一博同公司的同事王怡人,出道六年,卻0收入。曾經在韓大火的FIESTAR中國成員曹璐,同隊成員爆料組合裡每個成員直到解散為止都是0收入。還有許多公司旗下沒有水花的藝人,不僅拿不到工資,反而因為培訓、包裝等費用,倒欠公司不少錢。
有人賺的盆滿缽滿也有人面臨高風險虧損,不僅是藝人,娛樂公司也同樣面臨著兩極的結局。被看到的從來都是山頂的風景,對於經紀公司而言,培養包裝一個藝人的花銷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愛豆行業,至少三到五年的訓練期,僅培訓成本就達100萬元每人。而為了出道還需製作專輯等,Blackpink的出道MV就超300萬製作費。

金在中在2019年成立公司培養男團,在出道三年後因沒有水花而暫停活動。他分享自己目前製作的兩個idol組合一年至少投資人民幣1億以上,至少要保持五年的投資。張藝興也同樣在國內創辦染色體娛樂,光啟動資金就投入5000萬,在23年推的新人男團在市場是卻仍然沒有姓名,虧損千萬。
經紀合約是看不見的枷鎖
經紀公司合約與分成制度,是造成明星收入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對於演員和愛豆來說,不同型別藝人的分成規則各有門道,但大多對藝人並不友好。
首先是超長合約期,動輒十年。十幾歲開始進入大眾視野的小生小花,到二十多歲正值青春的演藝黃金期,是明星這口“青春飯”裡最珍貴的十年,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簽訂合約,該藝人將長期與公司鎖定。
與許多經紀人交流後我們得知,演員經紀公司分成比例通常在30% – 70%之間。新人只能接受高額分成比例,而公司所謂“保上劇”“保無縫進組”等承諾往往只存在前期洽談的口頭,卻不會出現在白紙黑字的合約中。只有當演員有了契機升咖,才逐步掌握些許話語權來談判,除了片酬比例提高,還可能參與票房、收視率對賭。

而愛豆由於前期培養成本高,分成比例可能更離譜。某頂流愛豆與公司簽訂的十年合約中,分成比例從出道時的1:9,逐步階梯式調整為7:3。在收入佔比只有1的前期,往往連這1成的收益也難得到,公司會拿出練習生培訓費用、妝發費用等等高昂的賬單來要求藝人償還。GLDLE的田小娟採訪裡提到,出道後用了三年才還清公司的“出道費債務”。愛豆們除了舞臺演出收入,專輯銷售、粉絲周邊等收入,同樣要和公司分賬。很多公司在賬目上並不透明,藝人難以知曉真實的收益情況,只能任人擺佈。
但簽訂了合約就像枷鎖,一旦藝人想要解約,天價違約金將擺在面前。何炅也曾提到,不少經紀公司一次簽下眾多藝人,就是企圖透過違約金獲利。當我們再去回顧《偶練》掀起的內娛練習生市場,在18年後如同雨後春筍般爆漲的經紀公司如今已經關門大半,但他們中與練習生遺留的合約問題卻仍在糾紛中。
當紅藝人就像比特幣,隨時可能被資本做空;而底層練習生是定期存款,只需要用合約鎖死時間成本。
因合約問題糾葛不斷的藝人不在少數,蔡徐坤在出道前層被粉絲調侃是揹負著前公司的三億違約金背水一戰;絲芭傳媒成員眾多,其中最出圈的鞠婧禕至今還與公司因為糾紛隔空喊話,難以出頭的成員也有選擇考公上岸才得以體面的順利解約。
更多的藝人只能熬到合約期滿,才得以自由。楊冪、迪麗熱巴先後離開嘉行傳媒,任嘉倫在去年與公司歡瑞分開,之後成立自己的獨立工作室……經紀公司與藝人的關係總是微妙的,當紅的藝人希望脫身來百分百的為自己決斷,小透明則希望擺脫不平等束縛。打出#解約 #到期不續 的詞條,能看到評論區有幾乎整個行業的名字,憤怒的粉絲在祈禱偶像儘早解約,也有歡天喜地慶祝偶像終於可以獨立執行。
名利場的誘惑
儘管娛樂圈競爭激烈,收入兩極分化嚴重,仍有無數人前赴後繼,渴望爬上塔尖,無外乎名利二字。一旦成為頭部明星,鉅額的財富、極高的社會地位和關注度、普通人一輩子望塵莫及的人生。名利雙收的誘惑有幾個人可以抵抗?
橫店演員工會登記的8.3萬名演員中,九成月收入低於5000元,卻無人選擇離開。執念來自娛樂行業的倖存者偏差,也正因為一夜爆紅的爽文故事被一次次的吹捧,替身演員成為影后,100個練習生中會有1人登頂,這種1%的誘惑比彩票頭獎更令人瘋狂。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還在堅信,只要堅持就能成為下一個“頂流”。還有無數個練習生和橫店“橫漂”在繼續前行,即使眼前收入微薄,他們也期待著有朝一日能一夜成名,改變命運。

而行業的條條框框中,仍然有許多可改進的,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就給出了偶像合約不可超過七年的規定,來避誇張的“演藝事業買斷”。
薪酬制度同樣需要規範,目前的兩極收入現象依舊誇張,不僅底層藝人還有同在行業辛苦勞作的工作者都面臨的諸多不公平待遇,長此以往不利於行業的發展。高薪導致製作成本虛高,擠壓其他環節費用,影響作品質量。而底層收入無保障,難以全身心投入創作。短劇《好一個乖乖女》成為爆款,卻可以刷到編劇在網路喊話遭到不公平對待。
在海外,Netflix就採用後端分成,作品的播放效果可以影響到創作者的部分收益,這樣演員的薪酬高低取決於劇播的如何。希望國內的市場也有所借鑑,不要讓觀眾再容忍一些毫無演技卻片酬天價演員的爛戲。只有合理的制度,合理的風氣,才能催生更多優秀的作品。
最後,我們喊的出名字的明星都已經算得上行業裡上游的一批人了,每一個行業走到上游都很辛苦,他一個人的興衰可能就是一個團隊或者一個公司的飯碗,他們不敢不拼,何況他們之間資本橫行,冷靜看待明星也不過是有些姿色的職員而已。
撰文 臉盆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紫蘇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