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晶圓代工,重要進展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編譯自calcalistech,謝謝。
據路透社報道,晶片設計公司 Nvidia 和 Broadcom 正在與英特爾進行製造測試,這表明它們對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先進的生產技術充滿信心。
這些測試此前從未被報道過,表明 Nvidia 和 Broadcom 正在評估是否要向英特爾承諾數億美元的製造合同。這一決定可能會大幅增加收入,併為英特爾的合同製造業務提供重要支援。英特爾的合同製造業務一直面臨延誤,而且尚未宣佈哪家大型晶片設計公司是客戶。
AMD 也在評估英特爾的 18A 製造工藝是否符合其需求,但目前尚不清楚 AMD 是否已提交測試晶片進行評估。AMD 拒絕置評。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我們不對具體客戶發表評論,但看到整個生態系統對英特爾 18A 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參與度。”
Nvidia 和 Broadcom 正在測試英特爾的 18A 工藝,這是一項經過數年開發的尖端製造技術,專為先進的 AI 處理器和其他複雜晶片而設計。18A 工藝與主導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臺灣台積電展開競爭。
Nvidia 拒絕發表評論,而 Broadcom 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這些測試不涉及完整的晶片設計,而是側重於評估英特爾 18A 工藝的行為和功能。晶片設計人員通常會購買晶圓來測試特定元件,然後再進行全面生產。測試階段可能持續數月,目前尚不清楚 Nvidia 和 Broadcom 何時開始評估。
然而,製造測試並不能保證英特爾將獲得新業務。去年,路透社報道稱,一批博通測試結果令人失望,引發了該公司高管和工程師的擔憂。當時,博通表示將繼續審查英特爾的代工能力。
挑戰與延誤
在英特爾為某些合同製造客戶(尤其是依賴第三方智慧財產權 (IP) 的客戶)生產晶片的能力可能進一步延遲之際,Nvidia 和 Broadcom 的早期認可也隨之而來。根據路透社查閱的另外兩個訊息來源和檔案,英特爾正在努力使其 18A 工藝所需的關鍵 IP 元件獲得認證,這使其時間表至少推遲了六個月。
英特爾的合同製造業務(或代工)是前任執行長帕特·基辛格重振公司計劃的重要支柱。然而,英特爾董事會於 12 月解僱了基辛格。自那以後,英特爾的臨時聯席執行長一直擱置即將推出的 AI 晶片,將自主研發 AI 處理器的希望推遲到至少 2027 年。
英特爾面臨的挑戰也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美國政府熱衷於振興國內半導體制造業,以對抗中國的主導地位。英特爾被廣泛認為是唯一一家能夠在國內生產最先進晶片的美國公司。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官員在紐約會見了臺積電執行長魏哲家,討論在英特爾代工業務合資企業中可能獲得的多數股權。討論還探討了其他晶片設計公司投資新合資企業的可能性。
臺積電拒絕發表評論,英特爾也沒有回應有關會議的問題。
英特爾此前曾表示,已與微軟和亞馬遜簽署協議,將在其 18A 工藝上生產晶片,但具體細節仍不明確。該公司尚未透露將生產哪款微軟晶片或亞馬遜的具體產品。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協議代表了多少製造量。
英特爾 18A 工藝遭遇挫折
英特爾已經為潛在代工客戶將 18A 工藝推遲到 2026 年。現在,根據供應商檔案和熟悉情況的訊息人士的說法,該公司又將時間表推遲了六個月。
延遲的主要原因是晶片生產所需的關鍵智慧財產權的認證過程。中小型晶片設計公司依靠這些基本構建模組來開發他們的產品,如果沒有這些模組,他們將至少在 2026 年中期之前無法生產採用英特爾 18A 工藝的晶片。
目前尚不清楚 IP 認證流程為何被推遲。認證 IP 涉及確保與特定製造工藝的相容性,通常需要進行大量測試和驗證。
當被問及延遲的原因時,英特爾表示:“(我們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提高產量,履行我們對客戶的承諾。”該公司補充說,預計其工廠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接受客戶的設計。
晶圓代工業務陷入困境
許多晶片設計人員正在密切關注英特爾的代工進展,以確定他們最終是否會承諾使用其製造服務。
為英特爾代工廠提供重要智慧財產權的公司 Synopsys 執行長 Sassine Ghazi 表示,英特爾 18A 工藝目前的效能介於臺積電最先進工藝和其前代工藝之間。
“目前,有很多客戶(我指的是代工廠客戶)正在等待了解英特爾的狀況。我會承諾嗎?我不會嗎?” Ghazi 說。
產量提升的延遲可能會阻礙英特爾代工業務急需的收入,目前該業務主要生產英特爾自己的晶片。分析師預計英特爾代工廠將在 2025 年創造 164.7 億美元的收入,但幾乎所有收入都將來自內部運營,而不是外部客戶。
英特爾的代工收入在 2023 年下降了 60%,該公司表示,預計該業務至少要到 2027 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參考連結

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news/article/rjl87xqikx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53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