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藥店買藥的人不多,店卻越開越多?

大家有沒有發現
最近路邊的藥店越來越多了?
真不是你們城市的偶然現象
咱拿事實資料說話
轉角就能遇到的雪王
全國一共4萬家
全國所有奶茶店加一起
數量也不過51.5萬家
但是藥店已經近70萬家了!
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資料(2023年)
也就是說,中國每2000人口
就有個藥店
遠超美國
(平均6000人一個藥店)

是之前大家只能在醫院買藥
而現在可以在藥店買藥
2009年之前,你去醫院看病
都是醫生開啥藥你就得買啥藥
為了杜絕醫藥腐敗
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
讓醫院只負責“看病”
不靠“賣藥”賺錢
2016年國家頒佈《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醫生只管開處方,允許患者去藥店自己買藥。
2017年又出臺《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規定醫院的藥品只能是多少錢進,多少錢賣,不允許醫院從中賺差價。
藥品價格給老百姓打下來了
賣藥也不用非得去醫院排隊了
所以藥店就遍地開花了
賣藥的大蛋糕
從萬億的醫藥市場中瓜分出來
很多人就抓住了這個商機
但是,蛋糕再大
也經不住分的人多
密密麻麻70萬家店再一瓜分
藥店咋掙錢?
如果你去買藥
是會去一個小藥房
還是選擇連鎖大藥房?
沒錯,連鎖店的供應鏈完善
管理也專業
老百姓更信任
所以藥店也傾向於投資開連鎖店
這些靠譜的大企業併購的小藥店越多
品牌的市值就越多
股票也就越值錢
在融資時也更具話語權
越來越有實力
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相信大家去過幾次藥店就會發現
藥店裡啥都有賣
米麵糧油、洗護用品
養樂多、果凍、小麻花
美味零食啥都有
甚至還賣腳踏車、徒步裝備
大牌美妝護膚品!
現在的藥店
更像一個百貨超市
之前就有統計過藥房的收入佔比
藥店的非藥品
僅佔總收入的20%左右
毛利潤卻超過50%
所以你以為藥店是賣藥的
但其實處方藥可能只是引流品
藥品的價格是嚴格受國家監管的
利潤很低
這些附加值更高的“百貨”和醫療器械
才更賺錢
如果說頭幾年
藥店還能借著政策的東風小賺一筆
今年不少藥店可真是賠得有點悽慘
轉讓的轉讓
倒閉的倒閉
來源:小紅書
如果說以前藥店
還有“能刷醫保”這個優勢
那麼現在網上買藥
很多也能刷醫保了
外賣軟體下個單
半小時送達
方便、快捷、便宜
還省得被推銷一堆沒用的藥
以前監管得不嚴的時候
總有些藥店有壞心眼
2023年,國家醫保局釋出
《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
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
醫保基金進入了嚴監管時代
之前那些醫保支付“擦邊球”的操作
都行不通了
已老實
未來還會五步一個藥店嗎?
大洗牌之後誰會堅持到最後?
我們拭目以待
你還有哪些生活中的好奇觀察
想知道“到底為啥”
留言告訴我
點贊多的就安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