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一些地方招商引資已然“白熱化、捲成團”, 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出臺規範地方招商引資的措施
文|《財經》記者 孫穎妮
編輯 | 王延春
今年全國兩會上,整治“內卷式”競爭成熱議話題。多位代表委員除了對整治企業惡性競爭提出建議,還對整治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招商引資等“內卷式”行為提出了建議。例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霍啟剛建議,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方式對市場競爭環境具有重要影響,應試點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如在省域內乃至省際間探索招商引資、稅收和增加值核算的合理分配機制,從源頭上消除政府層面對市場的過度干預,避免地方間不合理的招商競爭。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並指出“出臺規範地方招商引資的措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法學院經濟法系主任黃勇表示,“內卷式”競爭的形成有政府和企業的雙重內因,是關係到經濟體制機制的系統性問題,要透過改革培育良性競爭的市場土壤。
過去幾十年來,招商引資一直是地方政府“促投資”“拼經濟”的核心抓手,甚至招商引資成為決定地方發展績效差異的關鍵變數之一。然而,在各地招商競賽中,也出現了地方政府為了爭專案、爭資源、爭要素,違規出臺稅費、用地、獎補等方面的“土政策”,造成“內耗式”發展、“內卷式”惡性競爭。地方政府為完成招商任務,“給資源、給土地、給市場、給稅收、給補助”,招商引資最後變成了拼的是誰的土地價格低,誰的補貼多,誰的稅收優惠幅度大。在多位專家看來,當前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資已然“白熱化、捲成團”。
這樣的內卷式惡性競爭不僅給地方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也導致各地為完成招商引資指標和任務,同質化引進和佈局相似的產業和專案,導致各地專案重複建設、產業同質化嚴重,甚至部分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情況。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會特聘專家施薔生向《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各地的產業佈局之所以同質化嚴重,呈現某種程度的“千篇一律”,其實與招商引資專案同質化有很大關係。
北京頂輝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多年來為政府提供招商引資服務,並致力於助力企業發展。該公司總經理汪洋向《財經》記者表示,很多地方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會採取“先徵後返”的違規稅收返還手段,最高返還比例甚至達到50%以上。這種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會吸引到一定專案,但卻不可持續。一方面,這抽掉了國家財政稅收的蛋糕,本質上是薅國家的羊毛。另一方面,這種拼補貼方式也導致很多地方財政無以為繼,甚至陷入債務挑戰,各地招商引資陷入了無限的“內卷”和惡性競爭中。
同時,獲得補貼的企業從中獲益、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對其他企業來說則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此外,“內耗式”發展、“內卷式”競爭,一定程度上導致區域分割,阻礙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給予特定企業補貼還容易引發尋租、滋生腐敗、產生不正當交易。
在多位專家看來,政府招商引資“內卷式”競爭背後,與政府的考核體制和財稅機制有很大關係。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向《財經》記者表示,在考核體制方面,由於基層政府仍然受到來自上級政府的經濟增長和稅收增長指標考核,尤其是在經濟總體增長速度下滑期間,為了保證地方政府的支出和還債能力,地方政府仍然層層要求下級政府保證地方經濟增長和稅收增長。地方政府往往為了實現考核指標,仍然在採取加大投資和產業招商引資的舉措,其客觀上的結果就是地區之間的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
在財稅體制方面,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具有投資的剛性,但是由於土地出讓收入嚴重下滑,若干年來持續實施的減稅政策,新的消費稅、房產稅等稅種沒有形成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替代,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來源缺乏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作為支撐。這也使得地方政府把加大投資和大專案的招商引資作為增加短期地方政府本地增收的主要舉措,即使在人口流出地區,也仍然在竭力做大投資和經濟的總量。
對此,今年全國兩會上,陸銘提出了改變地方政府激勵,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議。陸銘建議,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機制。要由中央政府形成對於地方政府的監督,要求地方政府弱化對於GDP增長和稅收增長的考核。如果仍需保持GDP考核的話,也要在人口流出和人口流入的不同地區進行差別化的考核機制設定,既考慮GDP總量的增長,也考慮人均GDP的增長。越是人口流入多的地區越是加大GDP總量增長考核的權重,而在人口流出較多的地區則賦予人均GDP增長的更高權重。
形成地方政府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加快形成按照經濟實際發生地進行統計的制度建設,加快推進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逐步拓展消費稅徵收的範圍,並把消費稅過渡到普遍徵收的零售稅,使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更多能夠反映本地人口數量和經濟活動總量。隨著消費稅逐步增長,逐步調低增值稅稅率,直到消費稅和所得稅成為主要稅種的時候,可以取消增值稅。與此同時,對人口大量流出的地方,保障由上級政府轉移支付來提供公共支出。轉移支付應與當地常住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相掛鉤,常住人口越多,外來人口越多,則轉移支付越多,而常住人口越少,人口密度越低,轉移支付在當地GDP和財政收入的佔比越高。
陸銘還建議,拓展公平競爭審查範圍。2024年8月以來,中央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有助於減少地方政府的分割市場行為。但是現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往往透過地方政府主導的基金來實施,並且要求被投資的主體返投本地。因此,建議將公平競爭審查範圍擴充套件到此類地方主導的投資行為,嚴格規定不能設定返投本地的要求。
霍啟剛也建議,最佳化地方政績考核體系,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長效合理的經濟發展政策。試點開展省域內和省際招商稅收、增加值核算合理分配機制,消除政府不合理干預市場的誘因。


責編 | 楊明慧
題圖 | 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