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本文字數:2719,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在財政收入總體低速增長預期之下,為了穩經濟,今年政府債務收入出現明顯增長,但全國債務風險依然安全可控。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益刊
在財政執行“以收定支”原則之下,財政收入情況決定了財政支出規模。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批准了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
被稱為“國家賬本”的預算報告一大看點,正是給出了當年財政收支預測值。
總體來看,今年全國稅收收入預計平穩增長,與經濟穩步增長相匹配。非稅收入有所下滑;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預計止跌,折射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預期。在財政收入總體低速增長預期之下,為了穩經濟,今年政府債務收入出現明顯增長,但全國債務風險依然安全可控。

中國政府預算有“四本賬”,分別是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賬本主要是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收支預算,收支規模最大,與老百姓關係最為密切。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稅收收入為主,而稅收又被稱為“經濟晴雨表”。根據預算報告,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219850億元,增長0.1%。其中,稅收收入181460億元,增長3.7%;非稅收入38390億元,下降14.2%,主要是一次性收入減少。
今年稅收預計增長3.7%,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5%)相近。稅收增速低於經濟增長,主要是經濟增速以不變價統計,而稅收增速以現價統計。由於近年物價低迷,拉低了以現價計算的稅收收入增速。
根據預算報告,今年前四大稅種收入均保持穩定增長。比如,今年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收入預計增長3.8%,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預計增長2.8%,第三大稅種國內消費稅收入預計增長2.5%,第四大稅種預計增長3.4%。
今年主要稅種穩步增長,折射出經濟穩步增長的預期。與此同時,考慮到一些重點稅源行業增長放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以及外貿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政府並未過高確定收入預期指標,更為科學合理。
除此之外,去年收入出現明顯下滑的契稅和土地增值稅收入,今年預計均有小幅增長(分別增長4.3%和2.9%)。這跟今年將推出系列舉措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相關。

與去年基數較高有關,今年全國非稅收入預計出現明顯下降。去年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25.4%。經過多年大力盤活資產資源,收入增長空間縮窄,客觀上也使得今年非稅收入放緩。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
以賣地收入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重要財源。根據預算報告,2025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約為62499億元,增長0.7%。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約57415億元,增長0.1%。
由於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比重高達約85%,2025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與上年持平,意味著政府預計今年土地出讓收入基本止跌。過去三年土地出讓收入出現明顯下滑。
從各省份今年的預算報告看,各地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差異明顯。第一財經梳理各省份預算報告發現,在30個公開了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計增速的省份中,20個省份預計有不同程度地增長,10個省份預計收入有所下滑。
總體來看,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預計基本與上年持平。今年財政支出需要保持一定擴張力度,因此今年政府加大舉債力度。根據預算報告等公開資料,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增長約32%。這一增速明顯高於上述“兩本賬”收入增速。其中,新增加的2.9萬億元債務中,約95%由中央財政承擔,舉債空間大的中央財政加槓桿明顯,以減輕地方財政負擔。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與去年相比,今年財政政策基調更加積極,體現在力度更大、節奏更快、方式更多、結構更優、與市場的溝通更順、政策間的協同性更高,將發展置於更高的位置。
根據預算報告資料,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為297005億元,同比增長4.4%。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約124884億元,增長23.1%。兩本賬合計支出約421889億元,同比增長約9.3%。
今年財政支出有力的同時,財政支出結構也進一步最佳化。一方面,今年黨政機關繼續過緊日子,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等。另一方面,用於民生、科技創新、提振消費等方面支出進一步擴大,更加強調“投資於人”。
根據預算報告等資料,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預計教育支出增長約6.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約4.7%,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約5%,這三項典型民生支出大項增速均高於平均增速(4.4%)。另外今年科學技術支出預計增長8.3%,明顯高於平均增速。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近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今年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讓居民收入更穩定、保障更紮實,增強消費能力和底氣。比如對老年人,今年將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適當提高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超過3億人受益。同時,加強對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的支援。對幼兒,發放育兒補貼,建立學前教育國家資助制度。對學生,進一步提高資助補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延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償還政策等,預計惠及學生3400多萬人次。對城鄉居民,將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700元等。
在今年科技支出方面,預算報告稱,今年中央本級科學技術支出增長0,進一步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國家戰略科技任務聚焦。全力支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好國家科技重大專案經費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時,首要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而這也是今年財政支出的一大側重點。上述加大民生支出力度,直接給居民增收,從而帶動消費。另外,在政府性基金賬本中,今年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3000億元,比去年翻了一番,並將手機、平板等產品納入補貼範圍,直接降低消費者購物成本。
另外,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的獎補力度,引導地方提升消費環境,最佳化消費供給。今年新增對重點領域的個人消費貸款給予財政貼息,以及對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幼等領域經營主體貸款分類給予貼息,從而激發消費動力。
微信編輯 | 雨林
推薦閱讀
中方最新決定:加徵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