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少陪伴的孩子,長大後不可能有出息!

昨天有個讀者朋友問,他們作為父母,我比較推薦他們看哪些書?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特別的有做好一個家長的覺悟。
我認為,打算生孩子或者已經有小孩的家長,一定要看兩本書。
一本是張蘭的自傳,一本是汪小菲的自傳。
不僅要看這兩本書,還要看這兩個人的訪談,尤其是談起自己的家庭和親人的言論。
在張蘭口中,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哪怕有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和壓力也樂在其中,兒子是全天下最帥氣最懂事的小孩,自己做了很多母親都做不到的事情,非常偉大,並且和兒子的關係非常好。
但是在汪小菲口中,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汪小菲的記憶裡,自己是全天下最孤單最憋屈的小孩,小小年紀家長就不在身邊,稍微大點就被丟在一個陌生國度裡艱難求生,也沒多富貴,別人家小孩都飯來張口的,他10幾歲就得天天自己做飯。
這些艱苦他寫書裡了,但是從沒和親媽抱怨牢騷過,的確是非常懂事。
而且他最喜歡的人也不是老媽,對老媽的印象很模糊,最想要的還是身邊有個童年的年長玩伴,爸爸,舅舅什麼的,可惜的是都沒有。
汪小菲本人的人品才能不做討論,只說可以直接看到的:
他是一個特別喜歡做出人生最差選擇,和無法控制自己感情的人。
當有兩個選擇的時候,他總是喜歡選出那個對自己最糟糕的。
一開始面對張雨綺和大S,他選擇了大S
後來結識了自己現在的女朋友,就特別喜歡秀恩愛,特別喜歡錶現出真情實感。
真情實感這種東西,在他這個人群裡,其實很難看到,在整個社會層面的成功男性身上,都極其稀缺。
以至於我想起所謂的戀愛腦,秀恩愛的成功男性,只能找到他這麼一個,其他案例幾乎一個也找不到。
這裡並不是說成功男性都是薄情寡義毫無情感的怪物,而是說顯然汪小菲是其中的異類,他會表現的感情更加外放,直接,更加的優柔寡斷,多愁善感,情難自已。
這種性格對於公眾形象和事業工作顯然並不是一件好事。
而顯然這種性格和童年的經歷關係非常大。
這對母子的優點就是,他們並不是社會頂層,位高權重,徹底戴著假面具的人,
而是經常喜歡說實話,流露真實心聲,真實感受的。
他們可能笨拙,或者不明智,
但是的確有很多真東西,
讓你知道富豪家庭的人真情實感是什麼樣的。
其實看完了你會有一個直觀感受:
父母最想給的,
其實往往並不是孩子最想要的。
而孩子在童年時期,人格意識不獨立的時候,得不到最想要的,往往會成為他一輩子的心結,也會成為他的性格底色。
孩子想要的其實很單純,並不像大人想的那麼的複雜。
就是一家人團聚,和和美美,開開心心,吃飯生活,哪怕日子苦一點,也比孤單好。
但是很多家長不理解這點,
我說的不理解不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打工讓孩子成為留守家庭。
而是明明有物質基礎,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非要讓孩子孤單。
這種明明可以活下去,偏偏要犧牲孩子的做法,我是非常不贊同的。
希望所有想要孩子的家長,都認真研究這對母子的書和訪談。
我相信會對你提供很重要的經驗教訓。
-end-
更多精彩觀點,歡迎點選關注
歡迎大家把我設定為星標置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