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全球大約有5260萬人受到房顫和房撲的影響。自1990年以來,儘管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保持穩定,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略有下降,但死亡率卻有所上升,y以及DALYs顯著增加,老年患者的AF/AFL負擔明顯高於青年患者。高收縮壓和高BMI是AF/AFL主要的估計歸因風險因素。

圖1. 1990-2021年間,全球AF/AFL負擔變化趨勢
根據社會人口指數(SDI),不同地區的負擔有所不同。高SDI地區的AF/AFL負擔較重,而低SDI地區的負擔則逐年增加。低收入地區由於資源匱乏,在2008年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顯著上升。此外,研究顯示,東亞地區在總體患病率方面呈現出最顯著的增長,而北美和南亞地區在死亡率和DALYs的增加上也較為突出。

圖2. 2021年不同年齡組AF/AFL的負擔情況
男性和女性在AF/AFL的負擔上表現出顯著差異。儘管男性的患病率、發病率和DALYs較女性更高,但女性的疾病負擔在近年來顯著上升,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區。女性患者的BMI與AF/AFL的相關性較男性更為顯著,顯示了性別差異對該疾病負擔的影響。

圖3. 2021年間,估計的全球AF/AFL歸因風險因素
透過貝葉斯年齡-時期-佇列(BAPC)分析,研究預測到2046年,男性的患病率和發病率將保持穩定,而女性的這些指標可能會繼續上升,而未來AF/AFL的死亡率預計會有所下降。

圖4. 根據BAPC模型預測1990年至2046年按性別分列的AF/AFL全球負擔。
該研究強調了房顫和房撲全球負擔的上升趨勢,尤其是在女性和低收入地區。這一發現呼籲各國採取更具性別針對性的預防策略,並最佳化可調節危險因素的管理,特別是針對這些脆弱群體。未來,更多的研究應關注性別差異,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方案,以減輕房顫/房撲對全球健康的負擔。
文獻出處:
https://doi.org/10.1093/europace/euaf027
專家簡介

劉啟明 教授
-
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內科主任
-
美國心臟病學會資深會員(FACC)
-
美國心律學會資深會員(FHRS)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委員
-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全國委員
-
中國醫促會心律與心電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分會全國委員
-
湖南省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湖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
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療中心副主任
-
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診療質控中心副主任
-
湖南省醫學科學骨幹人才
-
湖南省普通高校骨幹青年教師
-
國家衛健委授予“健康衛士”榮譽稱號
-
曾在德國漢堡聖喬治醫院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訪問學習;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2項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在NEJM、LANCET、JACC等全球頂尖雜誌發表學術觀點,長期指導中南六省多家醫院開展心臟介入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