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丨電影《長安的荔枝》中這荔枝是非吃不可嗎?

電影《長安的荔枝》於 7 月 18 日正式上映,由大鵬自導自演,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集結白客、莊達菲、劉德華等重磅陣容。影片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為引,將唐玄宗為楊貴妃運送鮮荔枝的不可能任務賦予隱喻,嶺南至長安五千裡的極限運輸,暗藏皇權對疆域掌控的試探、官場傾軋的算計。如何評價電影《長安的荔枝》?來看看知乎答主們的回答吧~
電影《長安的荔枝》中這荔枝是非吃不可嗎? 
答主:彭飛
750+ 贊同
電影版和上個月熱播的「定向委培生那某某茜」主演的劇版,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劇版導演曹盾,只想以史為鑑,適度虛構,避免戲謔,寓教於樂,從而求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曹盾不敢也不想試「審查尺度」。
但影版導演大鵬,卻在深知「天尊地卑、不敢僭越」的基礎之上,做了適度的探底,哪怕只是結尾處讓觀眾感受到了冰山一角,其立意也遠高於劇版,或者說更接近馬親王的原著核心。
這也說明,自導自演還是有好處的,他除了可以用導演身份,適當做一點「自我表達」。
也可以用核心主演身份,將自己飾演的李善德,從初入長安城進入體制內時的意氣風發,到後續運荔枝過程中見證民不聊生時的義憤填膺,再到最終任務完成後質問楊國忠時的慷慨激昂…演繹的入木三分,甚至能令觀眾心疼這個可憐的倒蛋。
大鵬演繹的李善德,也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短篇小說,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寫的,譯名為《小公務員之死》。
故事很短,說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時,不小心衝著身前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他很擔心自己冒犯了將軍,於是不停的向將軍道歉、說對不起.…最後,他不厭其煩的致歉行為,徹底惹惱了將軍,在遭到將軍的呵斥之後,他回家不久便一命鳴呼了。

契訶夫筆下,沙皇俄國統治下顫顫巍巍的一個小公務員,能自己把自己嚇死。
那大唐盛世下,在京城長安任職的小公務員李善德,能有多麼的膽小慎微呢?
劇版和影版,有一個細節上的區別,就能讓大家一葉知秋、見微知著。
在導演曹盾的劇版中,雷佳音飾演的李善德,經人引薦,初見魚內侍後,只是彎腰作揖,同時說了一句:「在下 上林署李善德,見過魚常侍」。
而後,兩人對話來去自如,李善德並無惶恐感,攝影師給的正反打鏡頭,也讓二者處於同一水平而線,表示至少在李善德眼中,雖然權利不對等,但二人地位平等,更何況面對一個小宦官,李善德內心並沒有特別卑微之感。

但在大鵬飾演的李善德眼裡,魚內侍那可是皇宮裡的人,是能見到皇上的人。
所以初見魚內侍時,李善德就好像見到了皇帝,只見他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臉貼著地板,頭都沒敢抬起來一次。
王迅飾演的劉署令,喊了好幾次李善德的名字,他才反應過來。
李善德抬起頭時,攝影師給了一個李善德主觀視角的仰拍,此刻,常遠飾演的魚內侍,在鏡頭中高高在上,笑得甚是開心。
這場戲,奠定了影片的一個基調,也可以看作是本片的一個註腳。

在李善德卑微至極的認知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不容置疑的,所以當後來知道自己被劉署令和魚內侍做局欺騙的真相後,雖然無奈也怕死,但沒有太多的糾結,大鵬演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視死如命感。
這一點和劇版中雷佳音飾演的李善德,有很大不同,不知是否因劇版 36 集註水太嚴重,所以雷佳音不得不演的十分糾結、磨嘰、緩慢、磨蹭…以此拉伸電視劇的時長。
總之,大鵬飾演的李善德,明知是死局,也毫無廢話和太多怨言,他在抵達嶺南後,便開始迅速執行皇命。
這一整個過程推進的很快,大概在電影不到一半時,便用一組快速切換的連續蒙太奇鏡頭,交代完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荔枝運送試驗。
而這也是李善德最後一次感受到「痛並快樂著」,因為之後的過程中,李善德的三觀開始逐步被震碎,他內心剩下的,只有痛苦。

電影中,莊達菲飾演的阿僮,曾問過李善德,既然運荔枝是沒有勝算的事情,你幹嘛還執著的要幹?面對阿僮,李善德第一次說出了原作中那句經典臺詞: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正式運送途中,當發現「黃草驛站」空無一人的逃驛現象時,李善德再次說出了這句話,這一次他明白自己可能要失敗了。
但白客飾演的蘇諒,在幹鈞一發的危難之際,伸出了援手,再次拯救了李善德…這也是電影相較於原著,最大的改動之一。
原著中蘇諒對李善德的恨意,始終沒有解開,是李善德最大的遺憾和愧疚之一,電影彌補了這個缺憾。
但電影中的這一改動,很明顯是為了加強普通人與朝廷之間的階級矛盾,因為蘇諒說之所以願意再次幫助李善德,是因為嶺南經略使+何啟光讓他傾家蕩產了,蘇諒啥也沒有了,他只有李善德這個生死之交,因此他想再助李善德一臂之力。
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的描述,讓本片第三幕的高潮戲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懸崖峭壁生死戰」,雖然從劇情發展上看略顯突兀(魚常侍有膽攔貴妃的荔枝?那可是皇上下的命令)。
但拋去邏輯,從觀影情緒上講,那場突襲,會讓觀影體驗更燃、更熱血、也更慘烈和感人。
最後,經過前面這些所有出場人物情緒的鋪墊、民不聊生的人間疾苦鋪墊,才讓結尾處,李善德敢於質問楊國忠的勇氣,顯得頗具說服力,也更難能可貴。

本文開頭,我提到了李善德這個人物的「不敢僭越」,也說他有點像《小公務員之死》中被自我恐懼感作祟而「嚇死自己」的那個公務員。
一開始的李善德,的確是這樣一個人。
但是作為「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的第一親歷者、實際執行者,李善德在整個過程中看到了太多果農和底層人民的血與淚,那些寧可被朝廷通緝也要「逃驛」的平民百姓之疾苦,李善德大可視而不見,但在電影中,卻他被深深的共情了。他作為核心主角的共情,也就引發了銀幕前觀眾的共情。
電影《血鑽》中說:「每一顆鑽石的背後,都蘊藏著無盡的罪惡與血淚。」
在電影《長安的荔枝》中,至少在李善德眼中,這些荔枝,又何嘗不是「血荔枝」。
所以,當影片最後,被貶至嶺南許久後的李善德,偶然間聽聞長安城陷落的訊息時,一個人坐在果園角落,不停的剝荔枝、吃荔枝的鏡頭,就顯得十分意味深長了.
如果沒看過原著,你真的很難相信,李善德,作為長安城中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卻親眼參與和見證了整個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

而作為導演的大鵬,也藉助馬伯庸筆下這個虛構人物的一段人生經歷,再透過自己相對成熟的電影鏡頭和電影語言,去呈現了整個大唐盛世的悄然變化,還附帶了一點點自我表達。
放在 10 年前,你似乎很難相信,那個拍完《屌絲男士》系列搞笑短劇後,又祭出《煎餅俠》這種爛俗喜劇片的大鵬,十年後,居然能拍出一部從小人物側切面去展現中國大唐歷史變遷的電影,而且質量還尚可。
當然,如果你仔細審視大鵬這個人,你會發現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跟李善德一樣,很懂得什麼叫「不敢僭越 」。
從2017年底,《縫紉機樂隊》票房未達預期開始。
到2022年底,《保你平安》首次定檔(後改檔)為止。
五年多的時間裡,除了由金馬獎獲獎短片《吉祥》發展而來的低成本文藝半紀錄片《吉祥如意》外,大鵬沒有執導過一部商業電影。

那可是中國電影熱錢湧動的最後幾年,別說大鵬這種拍過票房 10 億+電影的成功導演,就是吳克群、李玉剛這類歌手,都有投資人跟在屁股後面,天天拿著錢盼著他們執導電影、拍啥都行。
但大鵬能沉澱下來,蟄伏五年只演戲不導戲,說明此人真的對自己夠狠。
再次以導演身份出來時,重新執掌導筒的大鵬,迅速貢獻了兩部口碑不錯的電影《保你平安》和《熱烈》。
直到今年這部《長安的荔枝》,大鵬算是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又一次蛻變。
當然,這種蛻變只是相較於導演大鵬個人作品序列而言。
因為,這部影版《長安的荔枝》也有不少缺陷,比如對於沒看過原著的人而言,部分內容會有跳躍感,你會感覺過度不自然,甚至對某些情節是否合理產生疑問。
另外,一些插科打諢的鏡頭,比如在荔枝園出沒的兩個拿著香蕉跳舞的演員,就很讓人出戲。包括林雪演的嶺南經略使何啟光,雖然妝發造型代入了,但人物性格似乎未能融入整個電影劇情之中。
再比如張若昀飾演的杜少陵,雖然他這個角色,已經把原著中的韓十四一角也「兼併了」,可兩個人物合二為一,卻仍然顯得十分工具人,張若昀每次念臺詞,就真的是在「念」,你感覺他能順利背下來,用力「念」出來,就不易了。
可瑕不掩瑜,尤其是在電視劇版強烈的對比之下,影版就像一款全新升級後的歷史策略遊戲,玩家以李善德為主視角進入遊戲,代入感更好,體驗感更強,畫面質感更真實.…雖然這款遊戲中難免還是有幾個 NPC 令人反感,但整體你能給出好評。
答主:迦文
230+ 贊同
李善德一夜白頭,我的心境也好像老了十歲。
史書上,文藝作品中領略過大唐前所未有的榮耀;可在影片中目睹這個帝國不可扭轉的衰落,我還是十分心痛,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
很少有影視作品,讓我如此惆悵。
看《長安的荔枝》之前,真的可以先看看陳凱歌的《妖貓傳》,很一種奇妙的感覺。
東風夜放花幹樹,更吹落星如雨,那是一個夢幻又華麗的大唐。
年輕時候的李隆基勵精圖治,大唐的朝綱煥然一新,締造了一個空前的盛世。帝國的官員們飽讀詩書,提筆可安天下,跨上戰馬又能威懾邊疆。
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一種罕見的現象。
大唐的朝堂,大唐的官員們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智慧又充滿朝氣。這都得益於年輕氣盛的李降基。李隆基熱愛馬球,一種非常刺激同時又非常危險的娛樂活動,但大唐的精英們樂此不疲。在年輕皇帝的帶領下,帝國的精英們有著大無畏的冒險精神,強烈的競爭意識。
在球場上,人人平等,沒有所謂的上下級,沒有皇帝和官員,大家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進球。
多麼美好、難以用語言描繪的時代啊!哪個年輕人不向往呢?
《長安的荔枝中》剛入職場的李善德不也是意氣風發嗎。

只是誰都想不到皇帝會老、會變,建功立業的時代過去了,年老的他只想追逐「愛情」和藝術。
貴妃愛吃荔枝,無論如何都讓她吃到,反正又不用李隆基親自運送。
人性如此複雜,誰都不願意相信,也不敢相信。一手締造開元盛世和完全放棄帝王責任,能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
大唐的朝堂不再意氣風發。

這個時候的大唐只是表面繁榮,內裡早就坍塌,分崩離析只需要一個導火索。
生不逢時的李白可以選擇離開長安,但李善德的夢想是在長安安家,然後他接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運送荔枝。
荔枝運輸的過程,也是李善德理想幻滅的過程。
他的那顆心,在運輸荔枝的過程中一點點涼掉了。他發現,自己信仰了很久的東西,比如家國理想,比如為官之道,都大錯特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唐朝的李善德還不知道這句話,但作為知識分子他的最高理想一定如此。
可他感受到的是什麼呢?
通曉萬物造化之理,在職場上屁用沒有;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使百姓安身立命可他看到的是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替歷代聖賢延續行將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幹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拉倒吧,這都特麼的扯犢子啊,同樣都性李,但他李善德不是長安的李隆基,長安的李隆基不再勵精圖治
官員們關心皇帝的吃喝拉撒,他波濤洶湧的內心,他的家國情懷沒有人在意。李善德被貶到嶺南他離開了熱愛的長安。

然後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城血雨腥風。
李隆基倉皇出逃,馬嵬坡下楊玉環香消玉殞。
一個空前的盛世結束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復返的還有少年的心境和情懷。

沒有香風四溢的愛情故事,有的只是帝王權力。
沒有了魂牽夢縈,沒有了精神嚮往,有的只是滿頭白髮。
得知長安淪陷的李善德坐在荔枝樹下傷心地哭了,他把一顆又一顆的荔枝塞進嘴裡…從此長安是長安,荔枝是荔枝。
長安的荔枝,不會再有了。
點選【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題圖來源:《長安的荔枝》
🔥熱門文章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
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